构建写景作文教学序列 优化写景作文指导过程
2015-05-30吴爱红
吴爱红
写好写景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仅人教版就明确出现四次,第一次出现在三年级上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版课标教材,下同)后,目标要求“我的家乡也很美,我要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第二次出现在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的习作训练,目标要求“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描写出景物的特点,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清楚,能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第三次出现在四年级上册园地一的习作训练中,目标要求“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写之前要想想主要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希望通过你的习作,读者能够想象出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第四次出现在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后,目标要求是“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要写出特点来”。四年级下册习作中安排有写校园景、物、事,写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写乡村生活的感受,虽然没有硬性规定要写景,但不可避免,大都会选择写景或涉及写景。
从不同阶段的要求看出,写景习作训练需要关注两大能力:一是观察能力,要求从能观察到深入细致地观察,再到能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别之处;二是语言表达能力,从能用几句话描写景物概况,到按一定的顺序写,再到写景物的奇特之处最后要求抓住某个点细致地写。这种要求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故事感兴趣,对自然景物的美缺乏感知,注意力还不能长久集中,观察比较笼统,加上生活阅历有限,不善于比较发现,积累的词句也较贫乏,对于写景习作难度很大。正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
我在教学写景作文时,充分利用我校优美的校园环境,身边的资源,构建写景作文教学序列,让学生设身处地,一边听教师点拨,巧妙渗透写法,一边用发现美的眼睛观察,一边张开想象的翅膀,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掌握写景作文的方法,攻克小学生写景作文难题,从而写出文从字顺、文质优美的写景作文。
一、指导观察,练习写好校园一景
三年级始,在学生学习了教材中的写景文,感受自然魅力,初步掌握方法,激起热爱自然的情感后,教师带着学生来到学校里,指导学生如何选景,选好景点后,应该怎样写具体,怎样写出景点的美,怎样写得文从字顺。教师要手把手教,顺序可以从中间到两边,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每一个景物在观察描写的时候,应该观察描写的声音、颜色、形状,花丛中的蜂蝶、树上的鸟雀,没有风时和风儿吹过时不同的姿态。这样写出的作文,可能没有多少个人的特点,但是学生在实际观察体验中找到感觉,掌握方法。这样教学的好处是学生能不会有无从下笔的痛苦,不知不觉迈进写景作文的门槛,有了写好写景文的兴趣,自然为以后练习写景扫除心理障碍。正是“小叩柴扉久不开”后,蓦然回首,觉得无限风光在眼前。
二、从旁辅导,巩固练习校园一景
在学生进入写景文门槛以后,趁热打铁,巩固写景方法的运用,强化写景成果。第一次写景习作讲评后,再把学生带到学校足球场,中间是绿茵茵的草坪,外围是橘红色的塑胶跑道,跑道外边围着香樟树。这次教师不是逐一指点,而是以问题引导,让学生去回忆,去发现,去表达。如:“你打算按什么顺序描述?主要景点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怎样写出足球场的美?”同时点拨,还可以写同学们在足球上的活动,衬托足球场的吸引力。这样既有对上次作文方法的回顾运用,又有不同、有提高。另外,鼓励学生自由观察校园其他的地方,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角落,然后写成文章。后来批改作文时发现就有学生写八角亭周边景色,写他们的“秘密基地”等。这样尊重学生,给他们自由,提高了观察力、表达力,也巩固了写景文的基本方法,在学生面前展现一幅“满园春色关不住”的画卷,让学生有继续写作写景文的愿望,甚至是冲动。
三、方法点拨,总体把握校园美景
三年级下册,在学生能对一个景点、几处景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后,我让他们尝试从校园整体布局上,对更多的景物进行取舍,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最能體现校园特点的景物加以描写,抒发自己的喜爱和自豪。我们校园很大,许许多多的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一个山谷,随着地势忽高忽低,几乎成了一个公园,园内绿化非常好,草地、鲜花、大树、修竹校园背后的青山、云雾,都可以描写。但是在一篇文章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取舍,要详略安排,更难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写作。对于可以写什么的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有自己的喜好。但是顺序不容易安排。我和学生探讨后,总结出以下顺序:一是按照时间顺序,写校园四季美景,为了突出校园特点,最好略写建筑布局,详写花草树木;二是按照总分总结构顺序,中间重点写建筑多、花草多、树木多;三是按照游览顺序,写校园导游词,移步换景,突出校园布局和绿化点缀;四是从总体到局部的顺序,先略写总体布局特点,再详写某一个最有特色的地方。这样学生的写景文又上了一个台阶,呈现出更宽广的视野,更恢宏的气势,更灵巧的把握,更高超的表现,也为学生由校内写到校外,写到更广阔的自然做好铺垫。
四、运用方法,自由描绘自然美景
有了三年级对校园资源的利用,有了教师的扶持、引导,有了学生从点到面的多重训练,学生已经掌握写景文的基本方法,能在写作时大胆取舍,突出重点了。但是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园这一相对狭小的圈子里,必须跳出去,到更广袤的自然中去体验,去书写。之前的训练也是为此做准备。到了四年级学生可以自由描写“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可以去“写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可以去“写乡村生活的感受”,从而写出具有独特风格韵味,甚至是具有鲜明地域风情的写景文。
第一,学习使用由远及近、点面结合的观察方法,独立观察自己熟悉而别人不了解的一处景物,把特别之处写清楚,并尝试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写家乡的橘林、竹园,或山涧的清泉、瀑布,或公园里的金鱼池,或外出游玩时见到的景物等。
第二,学习变换角度观察同一处景物,发现其不同之处,写时能加入自己的感受或思考,把景与情结合起来(如《长城》)。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某一处景物,指导他们发现其不同之处并写下来,训练学生多角度观察的能力。
第三,细致、长期地观察某一处景物,学习做观察记录,再整理成文(如《爬山虎的脚》)。师生连续一两个月观察校园内或某条街道的树木、花草,用图或文字记录下来,或者在不同季节观察同一个地方,记录其不同之处。
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习作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样令人眼前一亮。如学生写的《农家小院》《小桥流水人家》都达到这样的效果。
五、强化拓展,叙事写景水乳交融
五年级开始,学习把景、人、事、情结合起来的方法(如《威尼斯的小艇》)。学习在写景中插入人或事,为景物增添生机的方法。如写写家乡的摩的、面的、小三轮、拉矿的车队等,突出其与人们生活的特别之处。更加重要的是展开联想和想象,每一个景物像什么,最后总结:妙喻写准声色形,动静结合融真情。
六年级开始,学习借物喻理的写法,把要表达的道理融入景物中。学习在写事写人中借用景物进行烘托的方法,使文章更有情味。我让学生欣赏《钓鱼的启示》中的景物描写,欣赏《二泉映月》中的情景交融,然后自由创作。学生写了《摘茶叶》《割稻谷》《菜花丛中的祖孙俩》,对茶园、稻田、油菜花地的描写,就使摘茶叶、割稻谷、奶奶给孙女戴花这样的事有了韵味,充满田园牧歌情调,令人叫好。学生也写出有独特体验的句子,如一位学生写深夜自己一个人回家的孤独,这样写道“路上静得可怕,只有几盏路灯,孤独地亮着”;一位学生写杨梅上的露珠,这样写道“杨梅的颜色,把露珠变得像一颗颗紫水晶”。
初步学习写景文,需要范例,需要指导,更需要观察实践。教师要事先备学生,备教材,备身边资源,做到心中有数,构建写景作文教学序列,优化写景作文指导过程,遵循由点到面、由校内到校外、由易到难、逐步渗透、逐步引申的原则,最终达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好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