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思考

2015-05-30黄大见

关键词:行为习惯初中生探究

黄大见

【摘要】物理探究教学,形式上着眼学生怎么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自主、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和交流、在探究中快乐地成长,我们的教师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52-01

一、初中物理课堂实施探究教学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社会、学生身边的生活,文字说明,幽默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还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讲述与课题有关的自然、生活中的一些“奇”、“新”的现象,组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方法去解决,形成学生认知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学习动机去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例如,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教师把同一木块依次平放、侧放、立放在同一木板上。随即问学生:匀速拉动木块时弹簧秤的示数如何变化?然后让学生猜想,并用实验验证猜想。这种物理情景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冲突,从而促使学生猜想弹簧秤的示数变化,学生需要解“奇”,兴趣倍增,进入探究课题的过程。

2、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课堂探究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去获取知识。学生带着兴趣需要直接与周围事物和现象、教师对话,提问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最直接的手段。问题的设置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同一问题有不同的问法,不同问题、不同的问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问题应与教学目标、重点紧密相连;问题明确、集中、有层次、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有效思考;问题间有密切联系;难易适中,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例如,在教学《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要求设计电路图,教师可步步引诱深入:

要测量流过小灯泡L1、L2的电流,需要测量电路中哪点的电流?用什么仪器测量这些点的电流?怎样把仪器连入电路?要使电路中有电流必须要有什么?要用什么来控制电路的通断?L1、L2的规格相同吗?为什么?经过思考、讨论,学生都能逐步设计出电路图。

3、因材施教,科学指导探究方法

科学的方法是行动的指南。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层次上,更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要以问题为纽带, 及时引导和指导学生从直观现象加问号的问题转化为要探究的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回忆与问题有关的现象,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探索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对问题提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通过讨论修改选择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法。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准确地收集实验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后得出结论,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思路、方法、步骤、结果处理等,检查是否有错误和疏漏,从而对探究活动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探究的教与学是通过内容的操作来体现的,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是根据内容来确定,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探究过程可包含几个或全部要素。例如,“学会使用滑动变阻器”这一节,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观察滑动变阻器挂图与滑动变阻器实物,然后分组讨论滑动变阻器使用的顺序和注意事项,得出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最后进行作业和训练。

二、对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思考

在课堂实施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农村初中的教师往往感觉到学生很不配合,如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却讨论不起来,让学生发表意见学生不大胆发言,让学生自主探究则无法完成任务等等,结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好自己包办代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农村的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

农村初中生由于所处农村环境的特性,在学习行为习惯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小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存在“老师或家长要我学”的思想。部分农村初中学生自信心不足,对学习前途感到很茫然,不知道今天的学习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用。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或者看不到学习的希望,对学习失去兴趣,无法勤奋学习,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2)缺乏学习的独立意识。初中开设的课程较多,学习的任务不断加重,许多农村初中生不能独立自主地安排时间和学习计划,经常依赖教师和家长来安排与督促。(3)没有形成课外阅读、查询资料的习惯。当前农村初中生所学的知识大部分只局限于课本内容,对课外知识尤其生活中一些常识知之甚少。他们很少阅读课外书籍、报刊,更不能通过工具书、网上或其他途径查询有关学习的资料。

要实施探究教学,必须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1)转变教师观念,更新教法。要使农村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变以往的厌学、苦学为今后的好学、会学、乐学。农村教师要积极改善师生关系,把老师问学生答变为学生问老师答;把老师讲学生听变为学生讲老师判断;把以教为主变为教学相长,注意学生主体的发展,把学生服从教师变成教师服务于学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注意及时鼓励、表扬学生中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提出自己不同观点、敢于质疑等行为,消除他们自卑、害羞的心理,保护他们积极主动的自信心。(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由于信息闭塞,见识不广,农村初中生对教育改革、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了解不全面、不深刻,甚至还有许多误解。所以很有必要向学生分析当前的社会特点和发展趋势,加强指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般来说,一个良好的校园风气、家庭生活和社会环境往往会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农村初中学校除了营造一个良好校风、学风外,还要常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初中生探究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