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跟优秀的同事共处?
2015-05-30周囡
刘大伟出现在市局的办公室大堂。郭一民发来微信:路上太堵,幸亏有你,你先上去,我一会就到。
这是商场大忌。在他们以往的经验中,拜访都被安排妥当,时间表精准,绝对不会有人迟到。郭一民很少犯这种低级错误。今天中午郭一民出去,说是跟一个朋友会面,没想到就赶上堵车,时间表没衔接过来。刘大伟赶紧拨通了郭一民的电话,也没有太多时间讨论,只是确认了郭一民大概还有10-20分钟才能赶到。
“我的同事可能说的不是很全面”
怎么办?赶鸭子上架。刘大伟内心有点紧张,在大堂盘旋了几圈。虽然项目是他和郭一民同时在跟进,他们的职位也都一样,那些PPT也是刘大伟自己写的,但是按照惯例,重要的客户,以及和市局领导交流汇报这项工作,主要还是郭一民出面,负责解说。当然,作为团队的一员,刘大伟在旁边听的机会比较多,也是有过磨砺的。
郭一民的业务素质好,有空就钻研业务,而且说话办事特别到位,俨然一副业务专家的感觉。刘大伟打心眼里佩服他。这人啦,有时候就不得不服,有人一出生就是领导范儿,有人,却很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琢磨,而且效果还不怎么好。
刘大伟就这么毫无防备地被推上一线。一屋子人都在会议室等待。刘大伟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心里紧张得要死,外表却要春风拂面,向每个人微笑着。他拼命回忆郭一民每次的开场白,在短短半分钟之内组织好语言,然后又将PPT的内容从心里过了一遍,这才说起来。虽然前面部分有些磕磕绊绊,但是从现场反馈来看,后面是有点渐入佳境了。他意外得到一个机会,分享自己对业务的理解。
气氛正酣,郭一民径直走进来,双手合十,拱手示意来晚了,“对不起”,一边匆匆找了把椅子坐下。刘大伟简单介绍了一句“这是我的搭档郭一民”之后,竟然有点不知所措,因为接下来不知道是继续自己的PPT展示,还是让一直以来的主角郭一民继续接下来的部分。
郭一民口气极为礼貌:“请,继续。”只是,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他就站起来,“各位,不好意思,我的同事刘大伟说的可能不是很全面。有一个新的动向……”然后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好像全然忘记了在他出现之前,这场PPT演示的主人就是刘大伟一样。
刘大伟噎住,肺中的氧气也被憋住。类似的情景已经发生不止一次了。刘大伟清楚地记得,这应该是第四次,或者第五次了。刘大伟内心有点光火,但是又不便发作,只好讪讪地站着,看大家兴致还很高昂,被郭一民撩拨得很好奇接下来的话题,就趁大家不注意的功夫,赶紧落座了。
刘大伟宁愿将之解读为自己的业务能力不精湛,郭一民捍卫的只是业务本身,而不是针对自己。这样想想也就释然了。要不然呢?工作还得继续。
身材矮小,到底是个什么缺点!
刘大伟凤凰男一枚,家庭条件极差,兄弟姐妹多,初中毕业便外出打工,后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重返校园读书,21岁考上天津大学,后来又上了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也算是“功德圆满”,没有辜负好心人的一片心意。
他有一个缺点——除了农村出身的孩子普遍沟通协调能力差、政治能力差、不会来事之外,他的个子有点矮,身高只有1米6,长相也比较一般。除此之外,好像跟周围人没什么两样。他这么迟钝,好像天生意识不到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有时候可能也意识到自己个子矮,但是从来也不拿这个当一回事,偶尔还会开一些自己的玩笑。各类社团活动也比较活跃。学校么?都是天真烂漫的岁月,比拼的都是理想与才情,谁会注意到这个?
但是,自从他来到这家国有银行省分行做业务工作之后,他就意识到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屌丝,而身高,也给自己带来了莫大的困惑。
第一次是在刚入行的五四晚会。因为之前一向比较活跃,团委领导就让他来牵头操办晚会。彩排的时候,领导来视察,看完之后留下一句:“这么矮小,怎么能做主持呢?”然后主持人就换了,从刘大伟换成了别人。刘大伟感觉自己吃了一闷棍,但是事后想想,又不无道理。
第二次是在2014年初,行里有一个比较大的涉外项目谈判,需要先派一个小组跟外方落实一些基本细节,部门领导比较信任刘大伟的业务和外语能力,准备让他带3个同事一起去,但是就在出发前的准备会议上,一位副行长说“小刘的业务素养的确比较强,很精干,但是我们的谈判是外方,谈判人员就代表我们行的国际形象,形象气质要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出发前,小组负责人换成了帅哥——郭一民。
第三次是在2014年5月,部门评选一个份量比较重的先进,要从几个候选人中择优,为公正起见,每个候选人都要PPT展示,以及即兴问答。刘大伟和郭一民都参加了,刘大伟最后一个演讲完,当他走出会议室去走廊椅子上整理物件的时候,无意间听到里面的领导说“小刘的业务是好,就是形象不太好,代表我们行去总行的话,最好还是挑选一个形象好的”。当时,刘大伟就黑线了。
几个回合下来,刘大伟感觉自己败下阵来,关键问题居然就出在身高上面。身高这东西能改吗?拿一个永远不可能改变的东西来说,到底是一种说辞,还是别的什么?
生活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总是会让你臣服,学会放弃和妥协。刘大伟一方面觉得领导说得对,业务素质是业务素质,个人形象是个人形象,重视形象有它的道理。再者,与他一起进行的同事与新招聘进来的同事,形象气质各方面都蛮好,男生普遍阳光温暖,女生也很知性。但是另一方面又隐隐着急,因为个人形象问题,正在痛失一些机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有着深深的担忧,情绪也较为低落。
永远的分母?
郭一民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如果说刘大伟因为身高的原因处处黯然失意,郭一民则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但也低调行事。
郭一民的家境其实也不是太好,但是凭借自己努力,考上名牌大学,且谨言慎行、懂得察言观色、踏踏实实干,可以说是完美无缺。当然,还有一个说不出口、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原因——郭一民的岳父是副厅,是现在他们部门一把手的老领导。
不过,事实证明,行里也并非任人唯亲。郭一民大展拳脚,极受好评,刘大伟一点儿也不嫉妒。摊上这么好的同事,刘大伟暗中觉得是自己的福气。每逢有去北京参加新业务的学习机会,郭一民总是第一个积极报名,刘大伟则是发自肺腑地替他加油打气。他们是一起入行的,职位一样,而且是搭档,一起负责一个地级市的业务,常常一起出差驻点市局,或者一起外出见大客户。
久而久之,郭一民与刘大伟形成了一种做事情的习惯——这在当时的刘大伟是想象不到的。郭一民总是做最重要的事情,譬如陪同大客户、与市局领导交流汇报、去北京参加新业务学习等。其他诸如定酒店、交通安排、报销、制作PPT材料、安排活动场地及时间等,这些琐事,郭一民从来都不过问,都是刘大伟在做。
做PPT时,郭一民会提出基本的框架结构,至于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初稿等也是刘大伟的事情。大伟做好初稿之后,郭一民会拿过去看一下,加工润色一番,然后就去跟领导汇报了。
这样的分工合作,其实看起来没什么不好。就好比石头和细沙,要想把石头垒的更高,严丝合缝,细沙必不可少。石头和石头之间的缝隙,必须填满细沙。只是,当你的工作老是被细沙填满,就没有时间和空间来做那些重要的事情。或者别人认为,你只适合做细沙的工作,根本就不会垒石头。
每次汇报工作,好像也形成了一种习惯:总是郭一民先说,有次刘大伟抢着先说了,郭一民就在刘大伟紧张的时候抢着说起来,刘大伟只好让郭一民说下去。每当这个时候,刘大伟内心就会感觉到沮丧,觉得自己被忽视和压制得厉害。
人生处处有销售
“大功告成!”刘大伟将装订好的文件往桌面上一扔,非常得意。这是他周末花了两天时间做的。为了做这份文件,他真的是筋疲力尽,连几个月大的儿子都没有陪。
今天一大早,为了避开早高峰,刘大伟早早地就出了门,办公室空无一人,泡上一杯茶,里面加些菊花和枸杞,慢慢喝上一小口,从悠然渐渐忙碌。9点半,前台的电话接进来:有客人。
郭一民刚好从写字间走出来,避开握手,指向会议室,落在后面,请刘大伟来接待。这是郭一民的工作习惯,访客往往是紧急却不重要的,可以授权出去。
刘大伟的工作迅即忙起来,赶紧去接待客人。郭一民走到刘大伟身边,问道:“报告做出来了没有?”
“放心吧。都在这里呢。”刘大伟转身将文件递给郭一民。
郭一民拿起报告就走,边走边看。“别忘了,一会我们还要到领导办公室那里去一趟。”
“好的。”
在领导办公室,郭一民报告完,领导问刘大伟:“小刘,你对这个事情是怎么看的?或者,你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不妨说说看?”
“没......没有。我没什么可以补充的。”刘大伟回答道。
“小刘啊,你也要加强学习,周末不要只顾着玩。”领导语重心长。
什么?这可是我周末加班加点、辛辛苦苦做的报告呀,郭一民他陪老婆孩子逛公园呢,现在怎么成了我只顾着玩?
可是刘大伟又不好去反驳和戳破,只得频频点头,说“是”!
一个有能力的支持者?
刘大伟在某知名BBS站点上发帖子,将他的职场困惑全说出来,他希望集思广益,有人能帮他出谋划策。
“最后说一句,我干的活儿比他多,工作年限一样,职位一样,每次绩效都只有他的2/3不到,远远低于部门平均水平,年终奖更是差一大截。对于这样的同事,除了好好学习他之外,我又如何能改变自己的现状呢?”这是他最为隐私的地盘,没有同事,没有老板,只有一些不认识的热心的网友,可以肆无忌惮地说出心里话,发泄工作中的压力与困扰。
很快就有一些评论。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同事。不过现在被我干趴下了。我的策略就是只要领导不指明让我干,所有的事情一律不管。什么订机票与酒店这些杂事更不管,同时向领导说明原委。我职位没有、待遇最少,时间一长,领导主动给我安排一些主要工作,并提醒我完成。当然了,对同事,不配合是一回事,态度还是很温和的。总之就是给软刀子,时间一长,他就知道你不好欺负了。”一个朋友现身说法。
“跟我前几年的遭遇一样一样的。不过那哥们更牛,自己亲爹加上岳父都有地位。当时我和他平级。我的策略是第一次有交集就认怂。他的手伸得老长,私下里调动我的人给他打杂,我就叮嘱下属要完全听从他的指挥与安排。结果他上升得太快了,我和我的下属都是靠他提携和照顾。遇到麻烦,他也屡屡帮我擦屁股摆平。不过今年他不直接替我摆平问题,而是躲在背后,教我如何做。”又一个网友在支招。
“当年我们部门一个同事就是这样。我干活,他露脸。后来我换部门了,他升上去之后让我过去,我没拉下脸。现在他已经做全球战略负责人了。我和他差了四五个级别。心中那个后悔啊。”
“我就一个疑问,为什么很多事情都是你去做的,为什么反而他比你更熟悉,讲出来更多东西呢?”
“你就一个问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严重不如他。因此在和他合作交往过程中,无法以没有严重冲突的方式跟他进行斗争。在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往往被截胡。”
“你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在工作中表现你自己的能力——因为业务水平钻研问题。虽然你做得很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是并没有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赖。怎么说呢?你就像一个老好人、打杂者,而不是一个有能力的支持者。或许,随便找一个人就能够替代你的位置。这也是领导与同事轻视你的原因所在。
当务之急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表达能力。每个人对于工作,都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总结。按照同事提出的框架写就的一个PPT,居然会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补充?领导误解再自然不过了。再详尽的PPT,也代替不了人的解释和表达,你补充不了是你不应该。你到底将自己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去跟郭一民争。以他的业务水平和背景资源,往上走是很简单的事情。你不如做好自己,做一个有能力的支持者足够。”
做一个有能力的支持者?足够?真的吗?刘大伟揉揉眼睛。陷入了沉思。
周囡:本刊特约撰稿
点评
李茂银
上海优幼母婴用品有限公司CEO
但凡过得去的优秀同事,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配合,要么把他顶上去,让他升职后提携你;要么一起把你们的业务做大,大家在更高的平台上共谋发展。
案例通俗地说,就是我的同事很优秀,我如何出头?
在20多年的总经理职业生涯中,我也有过相同的困境,也帮助一些下属处理过类似的冲突与问题。但凡处理得比较好的,都秉承一条基本原则:心胸开阔、策略到位!即:要能容忍,有双赢思维,虚心学习,努力超越;但是绝不被动屈从,要有策略地合作与展现才华,努力达成自己的目标。赌气、对着干或者盲目地屈从,其结果往往对自己不利。
面对不同类型的优秀同事以及自身不同状况,策略明显不同。
如果同事能力强,人品很好,和这种同事共处,是你的福分。因为他不仅会帮助你提升能力,还会设身处地给你创造一些机会,让你尽情地去展示,这时候,你只要全力配合,自然会有好的发展。难的是,谁有这么好的福分?
第二种情况,同事能力很强,但处处压制你。刘大伟遇到的郭一民就属于这一种。郭一民不仅专业能力强、沟通表达能力强、还一表人才,很会办公室政治,更要命的是,他还有很强的社会关系——岳父是本系统的副厅,是领导的领导!在中国这种人情世故影响很深的社会,刘大伟以现有的条件,要想超越郭一民,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麻烦不仅在于此。郭一民虽说人品不算太差,但也机关算尽,猴精猴精的,占尽便宜:把收集资料、写报告、会务行政等杂活都交给了刘大伟,让他没有时间干更多更重要的活;处处抢刘大伟的风头;他用刘大伟周末加班做的报告在领导面前汇报,就算领导批评刘大伟“要加强学习,周末不要只顾玩”时,也不站出来将事实说清楚,让刘大伟在领导面前的印象一落千丈。在此情况下,刘大伟除了加强学习补充短板、密切配合郭一民外,还得做两件事:一是评估一下郭一民升职还要多久;二是,一旦郭一民升迁后,自己是否有机会。如果不行,得早作打算。
第三种情况,同事能力很强,人品太差。郭一民虽有利用刘大伟帮自己干活升迁之嫌,但人品还不算太差,还没有非常恶劣的行为,这也算刘大伟的万幸。如果遇到能力强,但对同事打击报复,甚至贪赃枉法的同事,如果在他犯致命错误时,能抓住机会、调动公司上层领导或司法资源,将其拿下,此谓最好,否则就只能另谋高就了。与之暗斗或屈从,必定受伤很深。
现实情况往往没有这么极端,但是会更复杂。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言,但凡能过得去的优秀同事,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和他配合好,要么把他顶上去,让他升职后提携你;要么一起把你们的业务部门做大,大家在更高的平台上发展。在这方面,我有两次成功的经历。
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另谋高就。虽然我在上面的提议中,有提到“另谋高就”这个字眼。理想的工作环境是不存在的,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矛盾,我们只有正视问题,学会解决问题,才能成长,遇到问题就躲避,永远成不了大器。
其实,解决问题没有那么难,关键是自己要有自信,自信是一切方法的源泉。刘大伟的自信心不足,且有自卑情结,这点必须改善。
第二,就是要有策略和方法。不同环境的策略和方法不一样,但是方法总比问题多,只要努力尝试,总会找到适合的方法。刘大伟在这方面尝试不够,尤其是与领导沟通和争取自己权益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这与自信心不足和有自卑情结有关。
第三,要有坚韧的毅力。成大事者必须要能坚持,刘大伟的毅力够,但突破性不够。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在谈论一个人是否优秀时,往往只关注业务能力本身,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沟通表达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有时候甚至比业务能力更为重要。郭一民在这方面就很强,是个无可挑剔的人才,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这也是刘大伟最需要加强的地方。
郭鑫
科锐国际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刘大伟一方面提醒自己技不如人,另一方面又觉得他们的“分工”,以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合理,这种矛盾的心理感受,无论对自己,还是工作本身,都不健康。
我们不能指望职场和社会是公平的。但是,要想在职场和社会有成就感和存在感,我们应该学有所长,并想办法展示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个“公平”的工作、竞争环境。
刘大伟的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他自身,他对身高、出身等外在因素过于纠结。确实,人们对身高的歧视本身就是一种狭隘的偏见,对这种愚昧的社会歧视,刘大伟不但不去抗争反而认为合情合理、理所当然,这就大错特错了。古今中外,身材精干的英雄、领袖、科学家和艺术家比比皆是,甚至有一种说法更是认为,大多数杰出人物都不是“高”人。所以,不要在内心里把一米六的身高作为一种缺陷,摆脱了这个阴影,自己的“领导范”也许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了。
说到歧视,确实,我们的法律和职场规则有很多待完善之处。在一些发达国家,对种族、宗教、性别、家庭背景及生理特点或缺陷的歧视是违法的。刘大伟无意间听到的那些领导对他身高的评价和歧视,完全可以诉诸法律,甚至可能得到一笔不菲的赔偿。在中国,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还做不到这一点,但我们也绝不能拿别人的愚昧来惩罚自己。刘大伟有足够的才干来证明自己并不“矮”人一等。
郭一民这样的同事在哪个单位都能碰得到,除了身世(姻亲)、长相和身材优势,他的很多其他方面值得学习。他对业务的钻研不仅停留在细节上,而是能高屋建瓴、把握大局,他“说话办事特别到位”就体现了他能在更高层面、在更大的画布下领悟到某些项目或某些事件在公司整体业务中的相对份量。要在职场上有发展、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些能力很重要,有这样的同事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郭一民积极主动报名参加到北京学习新业务的机会、增长见识,更使他如虎添翼。郭一民良好的表述能力更值得刘大伟学习,尤其是在商业银行这个领域,成败与否、能否有继续和客户周旋、交流的机会,很多时候就取决于一两次面对面展示交流的场合。
在现今的职场上,很多人对自己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有些人讲话,三句话能说清楚的事只说两句半,让听众感到别扭;也有些人讲话,只专注在自己的思维或语言逻辑上,和听众没有眼神上的交流,不在意听众的感受。对绝大多数工作岗位而言,这些都是硬伤。
刘大伟在处理和郭一民的工作关系上,总体来说,还是可取的。他能从是否对业务有利来做判断,而不是处处考虑自己,这种豁然的态度,使得他们的工作关系整体上保持健康。
但是在有些地方,如果刘大伟认为不合适,他应该明确地指出来,或者事先明确职责和分工,而不是一味迁就,另一方面,自己的情绪又难以平复。
在本案中,刘大伟一方面不断下意识地提醒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另一方面又感到现实工作中他们之间的这些“分工”和自己在他们二人中间扮演的角色不合理,这种矛盾的心理感受,对自己和工作,都是不健康的。
在处理和郭一民这样比自己优秀同事的工作关系时,不妨从长计议。
在当下,学会妥协和放弃,把对工作有利放在第一位,甘愿扮演配角,赢得领导和同事的尊重,假以时日,每个人的人品和能力都会尽显无余。
从长远看,刘大伟要想办法补足自己的短板,提高自己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述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欠缺。至于自我形象的提升、身高等,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也没有必要为此花费太多心思。
职场上的竞争是一场马拉松,有人前面跑得快,但并不意味他们是最后的赢家。要想成为最后的赢家,就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有一种说法,当你为一件事(工作)乐此不疲的时候,你离成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