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猎杀日军最大航母

2015-05-30匡济

看历史 2015年9期
关键词:查德布兰鱼雷

匡济

在1944年6月19日的清晨,海风潮热,小泽治三郎的心情,更加潮热。

身为旧日本帝国最后的航母舰队指挥官,他正站在旗舰“大凤”号航母的舰桥上,目送着自己麾下数百架战机迎着朝阳杀向“可恶的美国佬”,并为预想中即将到来的胜利激动不已。

然而,突然传来一声闷响,来自水下——鱼雷攻击,有潜艇!

日军王牌“大凤”

在1944年6月6日,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将纳粹德国驱入末日之途。意大利早已投降。亚太地区的旧日本帝国也进入了处处挨打、步步败退的境地。尤其是在太平洋战场上,面对美军铺天盖地杀来的飞机军舰,连连惨败的日军手里已经没有多少家当还能拿出来“玉碎”了。

日军此时却还幻想用一场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决战来扭转败局。为此他们将手中残存的九艘航母集中到一起,编成第一机动舰队,作为决战主力,希望能发挥出巨大威力,重创美军,稳住太平洋上所谓的“绝对国防线”。

其指挥官正是小泽治三郎。这位和山本五十六同辈的日军将领,在航母作战方面颇有天赋,是日军当时不可多得的将才。其命运却很是惨淡,由于派系争斗等原因,他坐冷板凳一直坐到山本五十六战死,才有机会出来指挥日军航母舰队。

虽然经历了中途岛等战役的巨大失利后,日军损失惨重,尤其是航母部队元气大伤,但这个小小的岛国依靠掠夺来的资源,使尽了力气,好歹又造出了几艘航母。其中之王牌,便是刚刚服役的“大凤”号航母。这是吸取了中途岛战役的经验建造出来的大型装甲航母,排水量3万多吨,飞行甲板能抗500公斤炸弹,弹药库更是能抗1000公斤炸弹,水下防御则是能抗300公斤鱼雷轰击。此外还有大小上百门高炮,以及日本最新型的雷达系统。至于舰载机,则最高可装75架,且清一色的都是最新型战机。

当时日本各条航线都被美军潜艇封锁的近乎于瘫痪,能运回本土的物资数量大减,许多舰艇都已经停工,如此窘迫之下重金打造出来的“大凤”,真可谓一个宝贝。小泽治三郎便拿这宝贝当旗舰。不仅当旗舰,还要当作决战的主力。

鉴于当时美军实力太强,大型航母就有十几艘,而且飞行员数量庞大,飞机性能强悍,要是正面对决,日军只有继续惨败。但小泽治三郎依靠他航空战的天赋,发明出来了一个名为“穿梭轰炸”的战法。

此战法的要点是利用日军飞机的大航程优势,在美军飞机航程外发动攻击,然后不飞回航母,而是继续前飞,到后方那些残存的日军岛屿机场上,加油装弹后再起飞攻击,完毕后再回到航母。简单说,就是利用航母和岛屿进行来回轰炸。

而美军航母因为航程的缘故,只能白白挨打,打不到日军航母,甚至连对方在哪儿可能都搞不清楚。如此自然可以实现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了!

唯一值得担忧的地方在于,那些被放飞出去的日军战机,上面的新兵飞行员是否有这个技术突破美军严密的防空火网进行攻击,以及是否有体力飞过去又飞回来。为此,小泽治三郎指挥麾下的航母舰队,开向新加坡附近的林加湾,在赤道标准的高温酷暑下,进行高强度训练,目的就是尽快打造出一支能实施“穿梭轰炸”的精锐航母舰载机部队。

还没练上一月,就接到急令。美军要大举进攻“绝对国防线”,小泽治三郎舰队,出击!

“穿梭轰炸”发动

匆匆从新加坡海域转到前进基地塔威塔威岛的小泽治三郎舰队,进港没多久便被一艘美军潜艇盯上了。这艘潜艇当时还升起潜望镜,对这支正在苦练“杀敌本领”的日军舰队进行了近一分钟的“观摩”,就潜艇作战而言,这是极度危险的自我暴露行为,在大西洋的德军潜艇绝不敢这样做,由此也可见小泽治三郎舰队在反潜防御方面的松懈,竟让这艘美军潜艇得以如此大胆。

得知日军在此地集中如此多的航母,配以如此差劲的反潜防御,美军西南太平洋舰队潜艇司令洛克伍德将军立即调来四艘潜艇,蹲在这个塔威塔威岛旁边,守株待兔。虽然这四艘潜艇并未猎到一艘日军航母,但击沉了几艘日军运输舰,并对其造成巨大恐慌,严重干扰了小泽治三郎的训练计划,对即将到来的决战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美军散布各处的潜艇分别传来发现日军舰队正在集结的情报。美军高层通过这些情报,判定日军为了保住“绝对国防线”,有同美军展开一场大规模会战的企图。当时美军主攻方向为马里亚纳群岛,这大概也当是会战地点。

但美军主力舰队指挥官斯普鲁恩斯对日军的企图还是判断有误,他认为以日军此时的实力,怎么可能同自己麾下庞大的舰队进行正面对决?自己仅航母就有十五艘!故而他认为日军想用调虎离山的诡计,先用这些拼凑起来的航母引开美军主力,然后让其他军舰趁虚而入,去屠杀正在攻打塞班岛的美军登陆部队。不料被他视作“诱饵”的小泽治三郎舰队却是真正的攻击主力,而且还有“穿梭轰炸”的技术。

1944年6月18日,依照自己的图谋,小心翼翼出港之后,小泽治三郎派出40余架侦察机去搜索美军舰队。依靠大航程优势在成功捕获美军舰队踪迹后,小泽治三郎便蓄意将自己的航母舰队移到距离美军舰队700多公里开外。当时美军战机最大作战半径在500公里左右,日军战机则能达到近700公里,只要自己到时临阵稍微前进那么一点点,不就能大肆运用“穿梭轰炸”了吗?

6月19日,凌晨。害怕美军趁夜摸了过来的小泽治三郎,再度派出40多架侦察机,再次确定美军舰队特别是航母的方位后,开始提高航速,进入攻击阵位。旗舰“大凤”上升起了一面Z字旗。这本来是西方近代航海家用来祈福求好运的旗子,当年哥伦布就挂的这旗。传到日本后却变成了战争之旗,意为“皇国兴废在此一战,全体奋发努力”,每遇大战,都要挂出来,希望以此催发出士兵们拼死卖命的勇气。

此时的小泽治三郎,勇气十足。虽然他已得知对手是拥有十五艘航母的庞大阵容,但他却有信心靠自己的“穿梭轰炸”痛击美军,至少要吃掉对方一半的航母!而他寄予厚望的那些坐在机舱里的新兵飞行员,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送死,就不得而知了。

7点30分,第一波,129架战机出击!一时间小泽治三郎舰队忙着放飞飞机,甚至有些慌乱。若是当年袭击珍珠港的精锐还在,他们绝不会是如此水准,这样还袭击什么珍珠港?如此磨磨蹭蹭、慌慌忙忙弄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才完成起飞出击,那些新兵的作战素质可想而知。

日军将领却普遍沉浸在“穿梭轰炸”的幻想之中,纷纷前去给面色潮红的小泽道喜:“这次定能报中途岛之仇!”而远在后方的那些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更是乐开了花,都有些等不及要开酒庆贺了。

就在这一群日军将领沉浸梦幻中难以自拔时,却有一艘美军潜艇悄悄地浮了上来,编号SS-218,绰号“大青花鱼”。

美军潜艇猎杀

在日军偷袭珍珠港时,“大青花鱼”还躺在造船厂中,尚未竣工,但它赶上了这场战争最剧烈的一段时间,1942年6月1日正式服役。自服役开始,“大青花鱼”就多次独自出航,猎杀日军舰船。在遇到“大凤”号之前,它的战绩是击沉9艘,其中包括两艘驱逐舰、一艘轻型巡洋舰。

当时驱逐舰是专门用于反潜的舰种,通常情况下,潜艇遇到这个对头,都是掉头溜之大吉,或者深潜入海躲藏。但太平洋上的美军潜艇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遇到日军潜艇,不仅不会逃走,还要硬碰硬地展开对攻。

“大青花鱼”现任艇长布兰查德,虽然刚刚到岗半年多,却已用实战表现证明了自己是勇将中的勇将。在其指挥下的第一次出航中,就大胆对一支日军护航船队进行攻击,而且还是攻击的驱逐舰。在击沉一艘“涟”号驱逐舰后,它遭到其他日军驱逐舰多达60枚深水炸弹的围攻,带伤逃脱之后,还在海上游弋了两周,耗尽补给方才悻悻而归。

1944年5月,布兰查德艇长带着他麾下50多名艇员,再度驾着“大青花鱼”踏上战场。不久便接到来自洛克伍德司令的急令,前去塔威塔威岛附近狩猎日军航母。

在多日毫无发现的狩猎之后,6月19日夜间,“大青花鱼”的声呐侦测到密集水声信号,这表明有一只强大的日军舰队就在附近。

当时“大青花鱼”的附近还有一艘美军潜艇,编号SS-244,“棘鳍”号。艇长科斯勒,虽然比布兰查德年轻许多,却是一个勇猛不输这位前辈的可畏后生。联手干一场?根本不可能!

因为当时潜艇之间通信极其的不发达,实际上处于作战状态的它们,彼此之间是根本谈不上真正的通信,只有偶尔浮出水面接收一下来自地面指挥站的信号,发出信号也不是不可以,但那意味着自行暴露,也就是主动送死。

故而,此时“大青花鱼”根本就不知道附近有几个同伴,更遑论要联手。单靠自己这艘潜艇,要去袭击如此大的一支日军舰队,可谓十分危险,弄不好就是艇毁人亡。潜艇与水面舰艇不同,一旦沉没,就是集体葬入深海,逃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即便自己临阵逃走,回去也不会有军法伺候,因为潜艇艇长有权根据实际战况决定进退,美国海军更不会强求一艘潜艇去挑战一支舰队。布兰查德的抉择是?前进!

在他高超的指挥下,“大青花鱼”潜航于水中,朝着日军舰队的信号来源区摸去。待到6月19日8点左右,感觉已经到达了理想的攻击阵位后,布兰查德将潜艇上浮到距水面10米左右处,升起潜望镜,进行目视侦查。

由于潜望镜这个伸出水面的小东西,会随着潜艇移动而在水面上拉出一道颇为可观的浪花来,因此但凡以此侦查,都是快升快降,艇长要在十几秒甚至几秒钟内就判断清楚敌情。

结果在布兰查德的那一瞥之间,他惊呆了。“大青花鱼”居然钻到了日军舰队中间!也就是说,此时这艘美军潜艇的位置,就在那些狂欢的日军将领旁边不远处的水下。

现在想退也退不了了。布兰查德很快又第二次升起潜望镜,因为他已决定展开攻击,哪怕由此招来一支日军舰队的围攻。只需确定先打哪一个。一个庞大的身躯出现在他的潜望镜中,显然那是一艘航母,根据舰船识别手册判断,应该是日军仅存的三艘大型航母之一——“祥鹤”号。

绝好的目标。但很可惜,由于“大青花鱼”钻得太深入,距离“祥鹤”号太近,角度也不太好,发射鱼雷攻击难度很大。在降下潜望镜前,布兰查德发现紧随“祥鹤”号之后,还有一艘更加庞大的航母,正在高速迎风转向。距离稍远,但角度极好!

就是它了!布兰查德立即指挥潜艇向最佳攻击阵位潜航过去。摸到大约五千米左右后,布兰查德下令攻击。艇首六发鱼雷齐射!“大青花鱼”艇首一共就6具鱼雷发射管,通常情况下是齐射两发,如果是打商船,还只是用一发,因为潜艇空间有限,也就能带二十来发鱼雷,一次就来个火力全开,用掉6发,实在奢侈。不过若是打航母的话,这点本钱还是要花的。

而此时刚刚升空的一名日军飞行员,突然发现海面上出现了6条白色轨迹,正在高速向自己的母舰“大凤”号奔去。鱼雷!大约此人乃日军飞行员中残存的精锐,发现如此险情,电光火石间便按下机头,向其中威胁最大的一条鱼雷扎了下去。

他想将其撞毁。以美军鱼雷每小时80多公里的高速和四、五米的个头,混于浪花之中,想用飞机将其撞毁,这种高难度动作是否成功,各种资料说法不一。但有一点统一,那就是在此人扎下飞机的同时,附近保护航母的日军驱逐舰也终于反应了过来,立马就有三艘围了上来。

布兰查德是勇将,不是莽将,若能逃,何不逃?他下令紧急下潜100米,到最大潜深。数十枚深水炸弹在“大青花鱼”头上炸开,海面顿时沸腾起来。在深水炸弹爆炸前,从潜艇声呐中听到一声闷响。

击中?击伤?击沉?

赔了夫人又折兵

“大凤”号舰长菊池朝三是一位资深的航母舰长,在发现那架“坠海”的飞机后,便立即察觉到这是极度危险的信号,在瞭望哨惊呼鱼雷来袭之后,他倒也有冷静而沉着的反应,立即指挥航母以高速继续转向,企图将鱼雷闪避过去。

依靠“大凤”的强大性能,多枚鱼雷都扑了个空。但还是有一枚咬上了“大凤”的舰首附近。

美军鱼雷的战斗部装药量不到300公斤,但并非纯炸药,而是一种混合高爆炸药,威力大大高于300公斤炸药,因此“大凤”那号称能抗300公斤炸药的水下防御力,根本就顶不住。

这枚鱼雷爆炸造成的破坏,使得“大凤”的一部升降机卡住不能动。更大的忧患在于,击中部位靠近舰首油舱,如果处理不及时,有造成二次油气爆炸的危险。

当时正在“大凤”上信心百倍看着攻击机群出发的小泽治三郎等人,遭此变故,却依然是兴致不减分毫。因为从水面上来看,“大凤”只是冒了一股青烟,既没有轰然爆炸,也没有舰体倾斜,损管部门传来的消息也是:“并无大碍!”

只是由于那部正在降下的升降机卡住,导致前甲板出现了一个空洞,不补上的话后续飞机如何起飞?小泽治三郎下令想方设法填平,于是“大凤”上的水兵一阵忙乱,连食堂的椅子都搬了出来,草草将那空洞填平,让几架飞机试着起飞成功后,小泽治三郎便继续信心百倍地发出了第二、第三、第四攻击波。随后他就伫立于舰桥上,等待着他放出的四波战机带回来的捷报。结果,先从脚下传来了噩耗!

“大凤”作为一艘装甲航母,采用了全封闭舰体设计,以提高防御力。但此种设计有一大弊端,那就是一旦受创,爆炸形成的油烟、热气等等就会被封在舰体内,不及时疏散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日军当时不仅不疏散,还给堵上了。

甲板下的损管人员发现情况越来越糟。尤其是油舱开始在高温高热下破裂后,油气混入空气中,形成有毒气体,许多损管人员纷纷昏厥。情急之下,军官们才想起要通风散气。一时间所有损管人员拼了命地想办法通风。忙中出错,不知什么原因,竟然弄出火花来。瞬间引爆!

下午2点30分左右,“大凤”发生剧烈爆炸,化为“火凤”。在它之前,那艘被“大青花鱼”放过去的“祥鹤”号,已在“棘鳍”号潜艇的勇猛攻击下,被命中四枚鱼雷,沉入海中。

而小泽治三郎寄予厚望的四波攻击队之第一波,也刚刚返航不久,一百多架飞机只有四架生还。不过据飞行员报告称,战果巨大,至少击沉了五艘美军航母。“穿梭轰炸”成功了!虽然牺牲巨大,但只要能击沉美军航母,就是胜利。

故而在大爆炸后宣告死亡的“大凤”,并未引起小泽治三郎的伤感,“祥鹤”也是一样。抱着天皇画像从“大凤”转到“羽黑”号重型巡洋舰上的他,估算着美军15艘航母在自己的四波攻击下,大约只有两三艘残存,自己手里还有7艘!因此他的计划是入夜后继续攻击,要美军航母全军覆没!

真实的情况是如何呢?真实的情况是这四道几乎全由新兵发动的攻击波,撞上了美军数百架老练飞行员驾驶的战斗机,外加无数高炮组成的铜墙铁壁,大多都被打得凌空爆炸,偶有侥幸突破火网者,采取自杀攻击战术,也只能给美军舰船造成轻微损伤。由于空战完全是一面倒的打靶游戏,美军飞行员戏称此战为“马里亚纳打火鸡比赛”。

可叹小泽治三郎对此浑然不知,还想凭借手中残存不到百架飞机的兵力,“追杀”美军。结果是他被追杀。

第二天下午3点40分左右,美军侦察机终于发现日军舰队位置,顿时便有大批战机杀了过去。此时小泽治三郎已经得知真实的情况,美军航母毫发无损!沮丧至极的他,只有下令高速逃离。

大战结束。在付出包括“大凤”在内的3艘航母沉没、600多架飞机损失之巨大代价后,小泽的“穿梭轰炸”带来的战果是几艘美舰轻伤、100多架飞机损失,注意,这100多架中有大半还是美军自己夜间降落航母时的事故所造成。

赔了夫人又折兵。“绝对国防线”被攻破。美军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立即抢修出能起降B-29重型轰炸机的机场,以此为基地,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

而在此战中建立奇功的“大青花鱼”,在当时忙着下潜躲避日舰攻击,根本没有机会确认战果,唯一的一声闷响可不能说明什么,布兰查德艇长还认为自己“失去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20多天后,“大青花鱼”回航基地,受到热烈欢迎,原因是他们击伤了一艘日军航母。因为美军情报人员从截获的日军电报中,发现“大凤”的呼叫代码在此战后消失,保守估计是被击伤,回厂修理去了。

直到数月后,从一个被俘的日军水兵那里,美军才得知这艘航母早已在当时沉没于大海之中了。

从严格意义上讲,“大凤”的猎杀者并非“大青花鱼”,而是“大凤”自身,因为全封闭的设计,加上损管人员的“帮助”,“大凤”——这艘号称日军最强装甲航母的3万多吨巨舰,才能在挨了一枚鱼雷的情况下就沉没大海。

1944年11月7日,“大青花鱼”在日本北海道附近进行巡航时,不慎碰上水雷(极有可能是美军B-29轰炸机所布设),受创沉没。

猜你喜欢

查德布兰鱼雷
鱼雷造反
军事岛 鱼雷人
鱼雷也疯狂
不知所措的布兰
论《卡斯特桥市长》中的偶然与巧合
小鱼雷也有大作用
跳舞的老鼠
干杯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