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味觉哲学

2015-05-30

美食堂 2015年9期
关键词:姜蒜菌菇纳豆

首先提个问题,大家有没有碰到过小时候讨厌吃的东西,长大后却接受了?询问身边的同事后发现大家小时候不吃的东西五花八门,撇开部分奇葩的古怪嗜好不说,归纳下来有这么几类:一、不爱吃蔬菜,味道不好;二、气味刺激,如葱姜蒜;三、不吃肥肉。

在成为吃嘛嘛香的小饕之前,我也曾是一个各种挑食,令大人很头疼的小孩。不吃的东西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譬如,不吃葱姜蒜;蔬菜只吃绿叶,不吃根茎;不吃肥肉;鸡蛋只吃荷包蛋,其他做法一律拒绝;远离菌菇……随着渐渐成长,原先排斥的食物逐渐被接受,比如一天一个白煮蛋,一日三餐选择四五种不同的蔬果,虽然大块的肥肉依然无法接受,但入味的红烧肉、香辣开胃的回锅肉都成为我的下饭利器。那饮食喜好的变化究竟是潜移默化还是一念之间呢?

据说口味改变的原因是由于人的味觉和嗅觉发生变化,其次,人对事物的了解也发生了改变。其三,外界环境中的人和事也会影响你对某种食物的态度。就拿原先无法接受的蘑菇来说,总觉得有股浓烈的中药味,任凭妈妈怎么烧,依然爱不起来,别人嘴中的异常鲜美,却是我心中不能说的隐痛。很多年以后的一次偶然机会,在西安出差时,同事竭力推荐椒盐蘑菇让我不好意思拒绝,勉强吃了一口竟然发现很是鲜美可口,二十多年的执念就这么烟消云散,往日面目可憎的蘑菇君瞬间美好动人。初中的一节生物课,因为解剖了鲫鱼,之后我竟然爱上了红烧鲫鱼头。而那些本身口感并不出彩的食材,诸如麦片、薏米、纳豆之类也因为工作关系反复接触,被提及有益健康而会经常食用的。这便是理智战胜情感,接着情感培养出好感的例子。若是和我一起吃日本料理,你会发现我对纳豆的爱绝对是真爱……这些古怪好玩的小故事,相信每位读者都可以一说一大堆吧。

身为美食杂志的一员,吃,除了满足基本需要之外俨然成了工作需要,吃的宽度和长度也在不断延伸。有时候,得像营养学家那般关注食材的营养成分;有时候,得像大厨那样潜心研究一种食材的多种烹调方式的可行性;有时候,还得像农业专家一样关注绿色环保的有序耕种……以上身份是不是听起来很玄乎?呵呵,别被我惊到,其实也没那么遥远,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融入其中。譬如,第一步,请关注我们本期鲜美的美食大专题《鲜菌的奇幻魔法》,各种新鲜好味的菌菇做法保证经得起最挑剔的嘴巴。

九月,微风渐凉,在最美好的季节里祝大家好胃口。

猜你喜欢

姜蒜菌菇纳豆
董帅:大棚里的菌菇王
韦禾菌菇飘香 健康美味护航
谢凤英 菌菇追梦 抱团脱贫
纳豆改变命运 养生成就人生
蘑菇点点
纳豆改变命运养生成就人生
纳豆改变命运 养生成就人生
纳豆改变命运 养生成就人生
种地的智慧
烧菜放葱姜蒜可保护维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