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发展问题研究

2015-05-30杨文超吴凯

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工业化

杨文超 吴凯

摘 要:本文从系统耦合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并以随机抽取的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计算数据为研究样本,测算了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协调度,在对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协调演化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耦合系统在人力资本方面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耦合问题;人力资本;经济增长

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其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必定存在一定的客观联系,二者形成缺一不可的共生体,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而工业化也为城镇化提供了充足的经济保障。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都在快速发展,并始终处于紧密联系的动态发展趋势中。目前,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投入到两者协同发展问题的研究中来,并通过对城镇化、工业化与社会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以为促进提高区域内城镇化及工业化水平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1 基于系统耦合视角的城镇化与工业化研究

要了解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首先要把握好二者的具体内涵。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突破性发展的变革过程,是社会结构、产业结构等内容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提高的动态演变过程。工业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从事农业人口减少而从事工业人口增加,最终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1]。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越来越多的生产要素投入的高生产率部门,促进了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最终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动力。而城镇化实际是一个城镇规模逐步扩大、数量逐步增加的历史过程,城镇化的进程必然会伴随着来自农村的人口在空间上向城镇靠拢。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来自低收益率和低生产率区域的生产要素不断向高收益率和高生产率的城镇区域聚集,其主要动力就来源于聚集区域在资本、人口、土地等生产要素上的空间优势。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同时也使参与者的生活方式产生变化。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而言,城镇化的过程既是经济过程又是社会过程。

从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层面来说,工业化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城镇化则是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收益结果;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基础,工业化又对城镇化有一定的反作用;城镇化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必须的空间,而工业化则是城镇化发展的具体经济内涵。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志,而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主要体现。总而言之,城镇化与工业化就是这样一个互相协同、共同进化的共生系统,两者既在自身独立的系统内演化发展,又在紧密的关系中保持着平衡和耦合,在共同耦合因素作用下形成新的系统,以促进整个关系系统的协同发展。

图1  工业化与城镇化耦合演化投影图

上图具体描述了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演化的具体表现。此投影图的理论构建为:首先,设I代表工业化受自身和外来因素所影响的发展状态,U代表城镇化受自身和外来因素所影响的发展状态,VI和VU分别指工业化和城镇化受自身和外来因素影响下的变化速度。由于处于同一系统的I和U,无论哪方发生变化都会对对方产生影响,因此,可用VI和VU两个变量共同组成V的函数:V=f(VI,VU),即用V的变化可以来描述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的协调耦合关系。要研究V的变化轨迹,可把VI与VU的演化投影到二维平面上,则V的变化轨迹即为图1中的椭圆。此外,图1中α为VI与VU夹角,即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耦合度。夹角的取值不同,就代表着不同程度的耦合关系和演化状态。如图1可示,整个系统的一个演化周期内,要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分别为:低级级协调共生、协调发展、快速发展、高级协调共生。①当系统处于低级级协调共生阶段时,工业化发展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圍绕着工业而发展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都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在这个阶段,农村人口要多于城镇人口,城镇发展需要不断地扩大工业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而导致较高的生活生产成本,不利于城镇聚集经济的形成。②当系统处于协调发展阶段时,城镇化与工业化处于协调互动的动态发展趋势。随着专业分工及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生产聚集的产生为缩短空间距离、降低交易成本带来了可能。城市为了顺应工业化的发展,通过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条件、改革薪资制度等措吸引更多的人力和非人力资本加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工业化的发展。③当系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广泛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推进了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同时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也对人力资源、高新技术、生产生活环境、城市之间以及管理创新等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城镇化发展与工业化发展不能恰当地解决这些矛盾,就很容易导致城镇化与工业化协同关系的破裂,影响城镇化、工业化以及整个系统的发展。④当系统处于高级协调共生阶段,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我和关系重组,整个系统达到了最佳的状态。工业化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样被服务业取代,而服务业与城镇化之间呈现出协同发展的趋势。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后续力量,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条件和精神追求的改善,服务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投入,使其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耦合系统演化过程来看,二者在各自内部系统独立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也逐渐形成一个在发展速度、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发展政策等方面相互配合的协同发展系统,以最终实现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2]。当系统处于低级协调共生阶段和协调发展的阶段时,工业化率要比城镇化率高;相反,在另外两个阶段城镇化率要比工业化率高。进一步说,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定区域内的聚集效益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生产要素和创新生产力被吸引,使得城镇规模逐渐扩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而同时,城镇则会凭借其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配套的基础设施、先进的科学技术等内容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成本的降低,进一步提高工业化发展进程。

2 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协调度的测算

从上文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耦合演化的不同阶段来看,处于不同阶段的二者相互影响关系存在一定差异,而从本质上来说,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协调度直接决定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本文取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和2011年度的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计算数据为研究样本①,用耦合协调度的公式T=α(x,t)+β(y,t)(其中x,y分别代表工业化、城镇化特征向量,t为时间向量,取系数α、β的值为0.5),再把样本的相关数据带入到公式D=(d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耦合度),则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全国14个省区市1999-2011年城镇化与

工业化的耦合协调度

[编号\&省区直辖市\&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陜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0.9473

0.9212

0.7303

0.8031

0.7812

0.8566

0.8105

0.8563

0.9605

0.7586

0.7209

0.7683

0.7823

0.7824\&0.9514

0.9245

0.7380

0.8070

0.7996

0.8721

0.8346

0.8583

0.9628

0.7711

0.7283

0.7762

0.7926

0.7958\&0.9591

0.9301

0.7897

0.8253

0.8237

0.8786

0.8391

0.8690

0.9689

0.7893

0.7754

0.8805

0.8489

0.8846\&0.9760

0.9583

0.8352

0.8783

0.8609

0.9073

0.8645

0.8844

0.9844

0.8364

0.8032

0.8501

0.8596

0.8169\&0.9783

0.9638

0.8456

0.8866

0.8760

0.9031

0.8725

0.8854

0.9844

0.8576

0.8150

0.8513

0.8651

0.8288\&0.9578

0.9358

0.7825

0.8098

0.8337

0.8601

0.7608

0.8325

0.9684

0.7917

0.7265

0.7838

0.8039

0.7558\&0.9579

0.9340

0.8450

0.7975

0.8123

0.8546

0.8210

0.8083

0.9710

0.8284

0.7310

0.7904

0.8273

0.7680\&]

由表1可得,近年来,我国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表明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正处于协调发展的趋势,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

3 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协调演化分析

通过以上对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耦合交互、协同发展动态演化的具体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一动态演化要经历低级共生阶段、协调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高级共生阶段,这四个阶段实际上就是一个经济增长、工业化、城镇化互相促进、共同增长的反馈回路。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集群、科技创新、人力资本、资本积累等内容。其中产业又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通过人力、制度、技术、资本等内容与工业化取得联系,最终形成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动态耦合演化系统。

具体来说,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耦合节点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第一,生产资料。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知识、科技、人力、网络信息等共同生产要素。第二,机制。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耦合系统要高速运行,必须有一定的协作机制、创新机制、监督机制等机制作为根本保障。第三,主体。作为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协演进直接参与者,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中介服务机构、高等院校等都是其重要行为主体。第四,环境。由健全的主体及完善的生产资料和制度体系所构成的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演化系统的运行离不开良好的环境,以通过降低整个系统交易成本来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进入工业化以城镇化的发展系统中来,为其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从本质而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耦合协同演化系统实际上就是资本、人力、制度、技术这四个要素在城镇这一地域内的互动和集聚[3]。然而深入分析这四个要素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依附于人而存在且发生作用的。而人在知识和资本等方面的积累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物质资本、自然资源等方面缺陷而造成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的生产效率,促进生产收益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得知“人”这个因素是贯穿于工业化与城镇化耦合演化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的。作为城镇化与工业化协同发展的主体,人既是生产的主要参与者,又是消费的主要存在者,人力向城镇这一特殊区域的不断积聚,大大增加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

4 优化人力资源要素集合,促进耦合系统健康发展

从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耦合状态来看,此系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技术、资本、管理、人力等约束因素的限制。因此,要保障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整个系统的稳定发展,关键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各构成要素。

首先,需要高素质人才来引领新型工業化的发展,要加强自主创新、科技创新,通过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促进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培育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创新队伍,为产业结构由低端向高端发展提供动力。

其次,重视高等院校、企业、创业园等各种形式对人才的培养,通过优秀人才交流和项目合作等形式,加快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新兴产业的带动发展,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形成集群发展趋势,以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耦合协调演化发展。

最后,促进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生产性主体和生活性主体的两重身份。既要充分发挥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要注重提高他们在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需求满意度,通过不断的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岗位和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真正地生活下去,以提高整个城镇化发展的竞争实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入研究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关系,有利于客观、全面地认识到我国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协调关系和演变过程,有利于完善其在人力资本方面存在的缺陷,最终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协调关系不断向良性发展及两个系统水平的共同提高。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的年鉴。

参考文献:

[1]杜传忠,刘英基,郑丽.基于系统耦合视角的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J].江淮论坛,2013(01).

[2]朱艳硕,代合治,谢菲菲.济南市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关系评价与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01).

[3]王军.甘肃省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耦合关系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07).

基金项目:

本论文是江苏省高校哲社项目“后QE时代工业化背景下江苏城镇化的时空路径选择”(2015SJD47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杨文超,男,汉族,1971年2月生,江苏淮安人,南京大学管理学专业博士,徐州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与财务;吴凯,男,汉族,1971年9月生,江苏徐州人,硕士,徐州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系统工程,运营管理。

猜你喜欢

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工业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