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竹林下套种草珊瑚栽培技术

2015-05-30

农村百事通 2015年9期
关键词:麻竹草珊瑚林间

草珊瑚是传统中药材之一,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通经接骨等功效,在药品、保健品、食品、饮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随着草珊瑚用途的不断拓宽,野生草珊瑚越来越紧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急需研究草珊瑚林下人工栽培技术,以便合理保护、开发和发展草珊瑚资源。为此,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渝西林下经济研究所和荣昌县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合作,在峰高街道千秋村麻竹林下进行了草珊瑚套种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1.林地选择

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环境阴湿的南坡中下部麻竹林下种植草珊瑚。土层应深厚肥沃、质地疏松,土壤应为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或壤土。

2.整地

林地选定以后,在冬闲季节用旋耕机将麻竹林下行间土地翻挖30厘米以上,翌年春种植前每亩施2000公斤农家土杂肥,翻耕入土,耙细整平,做成高15~25厘米的高床,床宽1米。

3.栽培管理

草珊瑚主要有3种林下栽培方法,生产上多用扦插育苗移栽,也可用播种苗移栽和分株栽培。

扦插育苗:3月至4月,从生长健壮的草珊瑚植株上选取l~2年生枝条,剪成长10~15厘米(2~3节)的插穗,50~100支捆成1把,将插穗基端置于0.05毫升/升(50毫克/升)的ABT3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3分钟,或在1毫升/升(100毫克/升)的NAA溶液中快蘸后,在事先准备好的苗床上,按5厘米×10厘米的株行距将插穗2/3斜插入土并压紧,浇透水,搭设荫棚,并保持苗床湿润。扦插30天后,插穗生根并开始萌芽,要做好松土除草、培蔸等工作,并适时追施稀薄人畜粪水,培育10~12个月后出圃移栽定植。

播种育苗:l0月至12月,采集红熟的草珊瑚果实,待果肉腐烂后,用清水多次清洗取出种子。按照1∶2的比例,将种子用细湿沙拌好。在室内干燥通风处堆藏或直接将种子装入木箱置室内通风处储藏。翌年春2月至3月取出种子,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0厘米开2~3厘米深的播种沟,将种子均匀播于沟内,覆盖2厘米厚的火土灰或细土,然后再在床面盖草,并搭荫棚。播种后约20天出苗,及时揭去盖草。育苗期间,要经常松土除草,适时追肥,当年11月至12月即可出圃移栽定植。

苗木移栽:当年11月至12月或翌春2月至3月起苗移栽用种子和扦插繁殖的苗木,也可于早春或晚秋将离地面10厘米的茎秆连根蔸挖起,分割成带根系的小株。在整好的地块上,按20厘米×30厘米的株行距定植,并浇透定根水,保持土壤湿润。成活后,及时加强田间管理。

4.林间管理

查苗补苗:移栽后及时巡查,发现死苗缺株,要及时带土补栽同规格的草珊瑚苗。

中耕除草:种植前两年要及时清除林间杂草,每年中耕3~4次,保持土壤疏松,林间无杂草。栽培3年以后,每年中耕除草1~2次。

灌溉排水:栽植后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及时灌溉,雨季积水时及时排水。

追肥:每年春、夏两季各追肥1次,每亩施硝酸铵或尿素6~7公斤、氯化钾2~3公斤,兑水浇施。冬季结合培土施一次农家肥,每亩施栏肥或沤肥1200公斤于草珊瑚植株的根际,并提沟边的土壤覆盖肥料。

适当遮阴:草珊瑚耐阴性强,喜漫散射光,适宜麻竹林下种植。在阳光强烈的夏季,如果林间遮阴条件差,会出现叶片灼伤现象,叶尖或叶缘出现斑枯,严重的全叶枯焦,可采用灌水降温、改善遮阴条件等措施。利用麻竹枝叶适当遮阴有利于培育草珊瑚,但郁闭度过高又将抑制草珊瑚生长,通过对麻竹的清林和修枝管理,控制麻竹林郁闭度为0.6~0.8,可促进草珊瑚的生长。

5.病虫防治

草珊瑚抗病虫能力较强,目前尚未发现危害较重的病虫害,无须防治。

6.采收加工

生长期采摘植株下部浓绿的老叶,秋季在离地面5~10厘米处将植株割下,洗净晒干即可出售。林下草珊瑚定植当年,每亩可产鲜草珊瑚1.5~2吨,晒干后的干品200~300公斤,以后产量可逐年提高,每亩最高可产鲜草珊瑚4吨,干品600公斤以上。

(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渝西林下经济研究所 吕玉奎 邮编:402460)

猜你喜欢

麻竹草珊瑚林间
作 品:风景写生
——林间
林间游戏场
草珊瑚耐阴特性与林下间套作栽培模式研究进展
餐桌上的生命2——从林间到厨房
青松林间革命人——听歌剧《星星之火》有感
最高的竹子
分析麻竹的引种栽培及管理经验
不同贮藏方式对草珊瑚种子萌发的影响
麻竹配方施肥对竹笋产量和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
麻竹的引种栽培及管理经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