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究
2015-05-30刘凌宇
刘凌宇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方式,而是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教师应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问”,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质疑、释疑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提问学生答,或是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都离不开问。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可见课堂提问对于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知识,顺利完成课堂学习任务,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一、课堂提问要应加强设问的针对性
课堂提问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手段,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来进行,不应是盲目的、随意的,想问什么就问什么,想问谁就问谁,想怎么问就怎么问。课堂提问的目的,或是引起学生注意,或是检查教学效果,或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或是调动学生思维,或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等等,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在备课时教师必须。教师在备课中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教材重点和难点,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目的反复推敲、精心设问,并拟定好包括主要问题、提问对象、提问顺序、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对策略等内容的提纲,尤其要认真推敲提问的内容与形式,力求做到提问的内容具有典型性,提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语言精确,目标明确,指向性清晰,使问题指向课堂教学中心。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问应讲究设问的合理性
要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口。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三个层次的关系是:人的认识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不仅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为什么有经验的老师提问,总能于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逐渐提高难度,最后圆满地完成任务?笔者以为他们是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的。这样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也便于将新知同化,使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增强设问的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教学中设问最直接的目的,如果问题设计能让学生一触即发,触类旁通,那么这个问题启发性就强。有启发性的设问就是让学生不断地又生成问题,以此类推……,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立刻生成第二个问题,这就要求问题设计既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又要有很好的诱导性,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不断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设计好问题的层次,推动有效教学。
四、注重提问方式的多样性和语言的变化性
1.单一型课堂提问
单一型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向学生的提问,这种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且答案的寻求和思维方式是简单的只要通过记忆判断、直接观察或简单思考便可求得。它可分为同一形式提问和复述式提问两种。同一形式的提问,答案简明唯一,适用于学生齐声回答。这种提问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烘托课堂气氛,使所有学生在这种浑然一体的回答声中受到感染,集中注意力听讲和思考。复述式的提问适用于对个别学生的提问,这种提问虽然是个别性的提问,但对其他同学的大脑活动也有不同程度的刺激,聆听被提问同学的复述,会的可以温故而知新,不会的则可以取长补短。
2.连续型课堂提问
这种提问的特点题与题之间相互联系,前后衔接,后一个问题建立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环环相扣。这种问题,不仅对突破教学难点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出其不意的课堂提问
初中数学教学中个别学生分散注意力不时发生,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不时抛出一些问题,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长期可形成课堂对学生的约束力,迫使学生不是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紧跟教师教学步骤,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也可在教学过程中,为加深对教学规律的理解,可结合所学内容,提出一些很少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设置陷阱,引诱上当提问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一些概念很抽象规律适用条件很苛刻物理情景多种多样,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容易混淆,课堂中通过设计,提出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方式多种多样的问题,引诱学生做出错误的判断,以消除学生的模糊认识。
5.“生—师”课堂提问
随着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师们都深刻认识到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更能增强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調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从教师为主体、教材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学生提问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一般情况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也可在每节课前几分钟,让学生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提出问题。组织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备课充分,思维周密,不仅备学生,更要备问题,避免教师挂黑板。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依据“三维”目标要求,确定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坎上。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富有启发性的使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
【参考文献】
【1】赵敏霞.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3(3).
【2】王雪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