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2枚红手印挽留“驻村人”

2015-05-30

中国新农村月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信贷员荔波县江村

潘仕凯用自己的努力让山里人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其实,不是群众留住了他,而是他留住了群众。

在贵州省荔波县朝阳镇山江村,82位村民代表在请愿书上整齐地按下红手印。他们想用真挚、火热的心,感谢并挽留一个人。

这个人是农民,他背柴刀、戴草帽、脚上沾满泥巴,穿梭在田间地头,和群众们一起种地、修房子、话家常。

这个人也是干部,他带领群众学习致富技能、探索信贷支农模式,助农民脱贫致富。

他就是贵州省农信社荔波农商行驻村干部,省级劳动模范,“全国十佳最美乡村信贷员”——潘仕凯。

从2012年至今,潘仕凯连续三年兼职开展驻村工作。三年来,他承载着农民的希望和信合人的梦想,用自己的青春为“三农”服务、为信合添彩。

讲党性重品行,迎难而上

“作为一名党员信贷员,如果人品不正,不仅会影响信用社的声誉,也会影响党的形象。”这是潘仕凯经常和职工们分享的做人心得。加入信合团队十年来,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恪守“宁让说笨,不让说滑,宁失威风,不失诚信,宁苦自己,不苦群众”的信条,处处为员工作表率,以行动感染人。

2009年,潘仕凯刚到甲良镇任主任时,听说甲良镇丙外村和甲站村存在群众不守信用,借款只借不还的情况,是信贷员放贷的“雷区”。是“雷区”又如何?潘仕凯偏要闯一闯!为弄清原因,他以驻村干部的身份,在村支两委领导的陪同下,带领信贷员走村串户,逐一了解情况。发现这两个村的农民对金融知识了解得很少,可以说是“金融盲”。

对此,潘仕凯采取开办“金融夜校”的方式,向群众宣传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法律法规、金融业务知识。同时,将在夜校课堂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分析,查找群众借贷难、还贷难的原因。因效果极佳,“金融夜校”已累计开展140余次。

之后,他专门针对这两个村制定了工作方案,一边继续放贷支持发展生产,一边通过动员、引导,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把资信评级的优惠政策和拖欠本息的不良影响向群众解释清楚。潘仕凯带着诚意与农民们相处,很快和他们交上了朋友。通过深入沟通,让他们觉得还款还息不是简单的债务关系,是朋友之间的诚信关系。一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凭着这股迎难而上的劲头,两个“雷区”村变成了信贷“绿洲”村。仅2010年就收回不良贷款本息73万元,一跃成为全镇还贷、结息率最高的村。

访民情解民困,精心谋事

“潘仕凯同志到我们村之后,工作认真负责,每天走村串户,问农户有没有米吃、有没有衣服穿、小孩读书情况、主要收入是什么、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比亲人还亲还细心!”提到潘仕凯,村民覃玉斌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自2014年到山江村驻村以来,潘仕凯利用农村晚上空闲时间,进村入户查民情、访民意。农村的夜晚没有路灯,他就打手电、摸夜路,摔过的跟头自己都数不清……调查完农户情况,他还要做好民情日记、建立民情台账。尽管工作有苦、有累,他却时刻将笑容挂在嘴边。

潘仕凯了解到,山江村有3000多亩田地和一万多亩的山林草地,水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且交通便利。近年来,因荔波县城镇建设开发不断推进,原有的县城蔬菜基地已经全部被征用,县城蔬菜供应70%以上靠从外地运入。他把握机遇,和村支两委明确地把山江村定位为“荔波县城的主菜园”,发动村民大规模进行蔬菜种植和禽畜生态养殖。2015年以来,协调支农贷款800万元搞养殖、种植,给荒山、荒坡栽花种果披上“绿装”,形成果园经济和田园经济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为提升种养水平,潘仕凯通过“扶贫先扶智、治贫先育人”的办法,先后组织山江村361人次到都匀市天鹅野鸡养殖场、三都县周覃绿原蔬菜种植基地等地参观学习。

不仅如此,他还累计发放农村创业资金贷款 323万元,解决创业资金需求;协调到县国土部门370万元农田整治项目资金,为山江村弄雅组、拉正组、上下水银组建机耕道,3000多亩田地受益;与水利部门对接到水利人饮项目150万元资金,解决了水银片区的饮用水问题。同时,他组建了“三江村多功能技术服务队”,进入社区、小城镇签领大大小小20余项承包工程合同,总金额达到1000万元。

(文/何金池 贵州荔波农商行)

猜你喜欢

信贷员荔波县江村
魅力南江村
荔波县组织离退休干部参加中国共产党荔波县代表大会
荔波县开发研究促进会召开2021年第四季度理事联谊会
西热江村
江村《吴镇 秋岭归云》
徐书生“跑”了高额利息迷惑村民合作社卷走村民2600万
农信社如何破解从严问责下的贷款营销难
贵州省修文联社推行信贷员客户经理制
荔波县油菜开花盛期预报研究
微贷业务中的人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