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代国情》戏曲舞台上的新样式
2015-05-30张磊
张磊
摘 要:晋剧《代国情》体现了戏曲舞台上的新样式,将晋剧中的音乐声腔与古乐民歌、现代舞蹈、现代舞剧和现代舞台融为一体,打造出了戏曲舞台上的新样式。晋剧《代国情》的这种创新求变的意识,对于古老的地方剧种的创新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就晋剧《代国情》中的创新和求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晋剧;《代国情》;艺术样式
在导演丛兆桓先生努力之下,晋剧中的古老曲目《代国情》以崭新的艺术样式展现在北京的舞台上,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该剧不仅保留了晋剧中完美的舞台效果,而且运用了新式的艺术样式,符合当前观众的审美意识,体现了古老剧种中的时代精神。丛兆桓导演在民族戏曲的基础上,打造了载歌载舞的新型艺术样式,吸取了昆曲、音乐、戏剧、舞蹈等不同的艺术元素,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1 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打造新样式
丛兆桓导演在打造晋剧《代国情》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经过了多年的艺术潜思,使晋剧《代国情》演绎出了新的艺术样式。在对晋剧《代国情》进行总体构思的过程中,导演积极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提高了对舞台的驾驭能力。
为了冲破传统戏曲的窠臼,导演和舞蹈设计充分运用了民间舞蹈来对传统戏剧的程式进行冲击,从而改变了传统戏曲艺术的演出形式。晋剧《代国情》中的舞蹈也成为了其艺术样式中的一个亮点。
在晋剧《代国情》剧目中,舞蹈不再是烘托气氛和安排场面的点缀,而成为了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导演积极通过舞蹈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塑造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例如通过代国军民共跳“驱傩舞”来表现古代代国人民直爽、勇猛的性格,营造了具有丰富的艺术意蕴的舞台效果。为了表现代王亲民、直爽、热情、剽悍的性格,导演特意安排了代王与代国军民共跳“驱傩舞”。在“抢亲舞”中,无忧、大王与代国军民共舞,表现一种平等、和谐的安乐场景。在这些舞蹈的烘托下,使人感受到代国是一片和谐、欢乐的桃源乐土。无忧与大王的共舞也是为之后大王与无忧结亲的情节做铺垫[1]。
通过这两段舞蹈可以看出,在晋剧《代国情》中,舞蹈已经不仅仅是烘托气氛的手段,更加成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艺术元素。在晋剧《代国情》中,通过舞蹈奠定了全剧的风格基调,并且没有使用戏曲化的舞蹈,而是保留了民间舞蹈的本来面目。民间舞蹈的鲜活气息,使整个晋剧《代国情》剧目有别于其他传统的戏曲艺术,体现出一种勃勃的生机。
在晋剧《代国情》剧目中,没有拘泥于一种舞蹈素材,而是通过意念、象征、抽象的艺术手法来创作舞蹈。例如冰河救公主这段舞蹈,为了表现公主的车驾陷入冰河之中的危机,以及大王率领群众来救护公主的紧急,该舞蹈通过人流的上下起伏和反向与正向的旋转,体现出一种热烈的舞蹈场景。最后大王将公主托出冰面,完成了整个艺术动作,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2]。
2 突破传统戏曲艺术的程式
晋剧《代国情》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于其能够突破传统艺术的桎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式。我国的传统戏剧艺术具有非常精到的表演艺术和非常精细的行当分工,例如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舞、生旦净末丑等。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要对传统戏曲艺术进行改革和发展非常困难。特别是要对传统剧目进行改革,加入一定的时代精神就更难。大多数的戏改工作还没有有效的突破,传统戏曲舞台的时空观念和舞台形式大多数还是延续了以表演艺术或者演员为中心的表演程式。尽管有时也会在舞台上进行象征性的装饰,但是没有将演员的唱念表演和台上的象征性装饰结合起来。晋剧《代国情》的导演突破了传统戏曲艺术的桎梏,使用一个可分可合、可进可退的转台作为舞台,能够对戏剧中的时空转换进行灵活的处理,从而使舞台的调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更容易烘托热烈的舞台气氛。转台的旋转能够有效的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例如在公主陷入冰河之后,通过转台的旋转来表现大王率领人民群众紧急相救公主的热烈场面,在旋转的状态中表现人流的奔涌。在无忧和无恤两姐弟见面的场景中,姐弟两人各站在一个转台上,中间隔着一条鸿沟,形成一种针锋相对的局面,从而表现姐弟之情的破裂,达到一种隐喻的效果,姐弟两人站台之间的鸿沟正隐喻着其内心不可跨越的鸿沟,姐弟亲情也由此断裂。在最后无忧自杀的场景中,通过转台将无忧托上一个最高点,众百姓簇拥在无忧之下,既能够起到烘托和渲染的作用,又能够表现无忧作为代国夫人爱国爱民的情感,以及代国百姓对无忧这个代国王后的拥护和尊敬,对其自杀的悲愤,从而凸显最后无忧自杀场景的悲壮。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进一步对我国的传统戏曲艺术进行改革,还可以积极地借鉴不同的艺术样式,这就需要戏曲工作人员具备大胆创新的精神。在继承传统戏曲工作的基础上,也要积极求新求变,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中国绘画同样是我国古老的艺术门类,而中国画领域中出现西洋画之后,各路中国画画家积极吸收西洋画中的艺术成分,从而对传统绘画面貌进行了极大的改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作为戏曲工作者也应该博采众长,在进行传统戏曲的改编工作中,也应该积极了解当前观众的审美观念,从而在传统戏曲剧目中加入更多的时代元素[3]。
晋剧《代国情》经过导演以及其他工作人员、演员多年来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蚕蛹化蝶的艺术效果,无论是从思想高度、艺术理想还是表现形式方面,都对传统的晋剧艺术乃至戏曲艺术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晋剧《代国情》的成功为我国戏曲艺术的改革与发展指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3 结语
导演丛兆桓先生以及河北省蔚县晋剧团,经过多年来的酝酿,将晋剧《代国情》呈现在北京观众面前,晋剧《代国情》中融合了古乐民歌、舞蹈、舞剧,甚至运用了现代化的舞台技术,无论是艺术感染力还是艺术思想都达到了一个极高的高度,充分运用了多种艺术门类,突破了传统戏曲程式的桎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刘巨才.荟精集萃成大观——山西省晋剧院建院55周年剧目创作回望[J].艺术评论,2014(01).
[2]張俊海.“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期待——山西省晋剧院人才培养方式探索[J].艺术评论,2014(01).
[3]李城.昂家庐剧戏班的田野考察——兼论地方戏曲艺术生存与发展的动力特征[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