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2015-05-30张红坡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满意度大学生

张红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关注学生需求和满意度,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要进一步强化课程地位,优化课程组织形式,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真正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求满意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和基本途径,教育部在2011年颁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中就要求各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建立或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近些年来,在各高校的不断努力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定的教学目标过于空泛、模糊,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陈旧,没有新意,以课本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等,造成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从而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和价值。近年来,一些研究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和满意度角度入手,为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大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的内容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否有用,教学设计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达到要求,大学生对这些问题最有发言权。

一、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及满意度现状

学生满意度是学生对教育教学服务的实际感受或体验与其预期期望值比较而获得实现的程度。目前,学生满意度已成为各国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为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效果,一些研究者在不同地区的高校开展了研究,如余东芳对广西某高校调查结果显示,61.44%的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较高期望”,4.79%的学生是“很高期望”,32.18%的学生是“一般期望”。而在对课程满意度的评价上,只有4.29%是“很满意”,48.53%的学生是“比较满意”,43.16%为“一般满意”。唐超对浙江某医学院校医类专业大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9%和12.5%的学生对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宋志英等对安徽某高校开展的调查表明,近80%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满期望,但只有14.52%的大学生对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满意”,38.58%的大学生“比较满意。在安徽的另一所高校,张晓旭和聂辉(2013)对本专科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非常满意”的比例为18.7%,“比较满意”的比例为60.9%。从这些研究结果来看,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与同学们对课程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

那么,大学生真正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什么样的呢?李素梅等研究发现,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及有效性普遍持肯定态度,而且大多数学生都希望以小班教学的方式在大一至大四全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黄红清对广州某高校大一至大三700名大学生开展的调查显示,74.78%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为新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较关注的问题有情绪调整、人际交往、恋爱问题、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涯规划等。赵晓川研究中有95.9%的大学生认为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很有必要,而且87.6%学生认为应将其设为必修课,最喜欢的教学内容依次是人际交往、音乐治疗、情绪调节、爱情心理、心理电影、完善个性等,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为团体活动、看心理电影和心理测试等活动和体验式的教学形式。万书玉研究发现,47.6%的大学生最欢迎案例、生活事例教学,其次是专题讨论(25.5%),再次是活动、游戏和行为训练(15.2%),而偏重知识理论的教学方法普遍不被看好(11.7%)。这些研究说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同时也为我们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1.进一步强化课程地位,充分发挥课程主渠道作用

当前,高等院校普遍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把课程由选修变成必修,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地位在高校得到了显著提高和重视。对于课程开设效果,已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品质,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课程的开设也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与肯定。因此,各高校应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地位,在人、财、物和技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水平。

2.优化课程组织形式,适当控制班级规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融知识性、互动性、体验性、实践性、自助性为一体的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当前,由于高校学生数量较多,专业师资缺乏和教育资源短缺等因素,很多高校都是采用大班或合班教学的形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不仅会影响师生间的沟通,使教师无法关注和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也会造成一些教学活动设计无法得到有效开展,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如美国教育家格拉斯和史密斯指出,小班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 在人数较少的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态度更好,课堂气氛更愉快,学生也更积极的参与课内外活动,余东芳和潘柳燕对大学生的实证调查也发现,50人以内的班级学生满意度要显著高于150人以上的班级。因此,优化课程组织形式,适当控制班级规模,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的重要保障。

3.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参与互动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課程教学中,不能只采用普通的学科教学模式,按照健康心理学的知识逻辑来组织课程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团体辅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心理游戏、素质拓展、心理影视赏析等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将课堂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切实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当中。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质量对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许多高校都是新开课程,教师主要是由兼职或专职的中青年教师担任,如孙丽艳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很大一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是由思政课教师或辅导员兼任,这些老师并未系统学习过心理学知识,或者并未受过专业训练。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一是要严格选拔合适的教师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任务,尤其是以兼职教师为主的高校更要严格筛查;二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对课程专兼职教师进行长期、系统、有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和技能水平;三是应加强团队合作,以团队带动整体水平提升。

最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需求和发展,对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容,刘衍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11):67-70.

[2]张甜.体验式学习在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4,(02):137-138.

[3]余东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学生满意度调查——以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16):85-86.

[4]唐超.医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求与态度调查分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7):923-926.

[5]宋志英,严云堂,吴云助,金文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02):128-130.

[6]张晓旭,聂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满意度调查——以滁州学院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13,(03):82-85.

[7]李素梅,杨静,孙姣英,林燕玲.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态度及需求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08):107-109.

[8]黄红清.大学心理健康课程需求的调查及启示[J].黑河学刊,2013,(09):94-95.

[9]赵晓川.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调查分析与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3):110-112.

[10]万书玉.关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态度调查[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學院学报,2003,(06):74-78.

[11]冯建华.小比大好,还是大比小好——班级规模与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04):61-66.

[12]余东芳,潘柳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期望值与满意度比较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09):66-70.

[13]孙丽艳.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3):91-94.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5-GH-449)、河南中医学院2013年科研苗圃项目(MP2013-46)资助。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满意度大学生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