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5-05-30张梦媛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建议人才

张梦媛

摘要 “国以才治,业以才兴”。旅游业要发展,就必须优先开发人才这一资源,行业需要适应时代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旅游人才。但在这个旅游业迅猛增长的背景下,旅游产业升级、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一系列人才开发与培养的问题逐渐成为影响和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薄弱环节。

关键词 人才 发展现状 建议

旅游业作为新型的生态、环保、朝阳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人民生活需求的增长拓展,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相比于其他产业,旅游业还因其具有就业容量大、增长快、门槛低、带动性强,层次丰富、内容多样、方式灵活等特性,成为了适宜社会广泛创业的新领域,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新领域、新途径。

一、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一)全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中国旅游业正经历飞速转型,产业发展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国旅游法》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适时提出了新时期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任务。中国旅游业已经迎来了发展历史机遇,我国己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第四大入境旅游国。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今年7月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了旅游产业对GDP直接和综合贡献:2013、2014两年旅游产业对GDP直接贡献超过7%,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超过10%;旅游产业间接带动增加值超过15000亿元,对GDP增长拉动点数在1%左右,对GDP增长率贡献超过10%。

(二)武汉旅游业发展现状

武汉旅游业则围绕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宏伟目标,取得成效:2014年全市接待游客1.9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49.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和15.35%,分局副省级城市第1位和第2位。旅游业被列为“武汉2049”发展战略的重要产业和领域,武汉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业列入服务业升级计划十大板块之一,《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国家旅游中心城市推进全市旅游产业升级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旅游产业升级计划配套政策的通知》适时出台。武汉市政府以打造城市旅游品牌为核心,以推进资源整合创新、旅游产品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旅游服务创新为重点,以改善旅游发展环境,扶植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加速关联产业融合,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增强国际影响力,促进旅游业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打造一批旅游品牌产品、发展一批旅游新业态、壮大一批旅游骨干企业、形成一套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

二、武汉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现状

(一)旅游院校发展迅速,形成稳定人才资源,但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分布不均、优秀人才匱乏

目前武汉市拥有旅游普通高等学校31家,其中本科院校13家,高职(专科)院校15家,旅游中等职业学校3家,其中博士研究生在校35人、硕士研究生在校141人、本科在校4956人、专科及职高、中专等在校11622人。相较于2008年底旅游普通高等学校28家,本科院校9家,高职(专科)院校15所,旅游中等职业学校4家,旅游院校发展较迅速,人才教育培养实力较强,人才分布略显不均。但全市旅游院校在校生不足1.6万人,远少于2008年的在校生近3万人,人才流失率大且不能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供需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人才总量的不足、优秀人才匮乏、特色不明显,是制约了武汉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培训机制逐步健全,形成良好学习氛围,但交流机制不活、政策资金不足、覆盖层面略少

据官方统计,近年举办行业培训班500余个,培训8万余人,对提高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起了积极作用。并且积极开展公益培训50余次:对全市近万名导游进行全面的网络素质培训;对部分城市圈的旅游企业“送教上门”,进行服务礼仪、销售管理培训;对全市新上岗导游人员进行意外伤害救护、消防知识等安全预警培训;对部分优秀导游人员进行景区实景培训及手语知识培训;对星级酒店基层餐厅、客房服务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行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创新管理研修培训,在行业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目前尚未建立旅游人才沟通、交流、提供就业机会等信息的平台,可用于公益培训、人才开发与引进、稀缺人才培养的政策与扶植资金依然紧缺,且培训工作本身所涉及的面不广、层次不平衡、专业化程度不高。另外行业人员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职业标准及规范等仍停留在15年前,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快相关立法建设。

(三)教育网络初具规模,形成良好沟通渠道,但调研工作滞后、科研水平有限、校企合作

2011年武汉市旅游协会教育分会成立,集聚院校、企业众多专家学者,希望借助武汉旅游教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高校和行业专家智库作用,将旅游研究成果有效应用于行业管理与企业发展,为旅游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战略支撑,搭建起“政、产、研”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新型学术平台。2014年市旅游局发布《关于申报2014年武汉旅游科研项目的通知》,组织广大专家学者围绕“武汉旅游跨越式发展”、“武汉旅游从业者现状”等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但就目前而言,武汉大旅游教育培训的格局尚未形成,旅游高校与旅游企业、科研机构、旅游培训机构、政府职能部门相结合的旅游教育网络体系尚未全面铺开,直接影响了旅游人才培养效果,制约了人才队伍发展速度。另外我市尚未形成战略意义的人才发展规划,旅游理论研究水平仍跟不上形势的快速发展与转变。

三、关于武汉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充分重视、编制规划、建立平台、优化机制

充分重视人才发展的重要性,贯彻落实国务院“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战略,配合“全国旅游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好武汉当地的旅游人才现状调研与深入分析,编制武汉人才引进与培养规划,构筑旅游人才社会化网络服务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制订武汉旅游人才引进目录,明确引进入才类别、范围、数量;二是制定旅游人才扶持政策,将旅游急需引进的营销策划、旅游规划、景区管理、旅游信息等方面高级人才纳入全市9+1高级人才管理序列;三是促进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在我市就业创业,给予一定优惠政策。

(二)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公益培训、提升素质

加强引导基于市场需求的旅游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响应国务院号召,加强与高等院校、企业合作,建立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拓展旅游从业人员社会化培训机制,建立政府公益培训、企业岗位培训和社会职业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旅游人力资源素质提升新机制。一是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导游队伍素质,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宾馆饭店服务员和景区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三是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旅游人才队伍,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三)政府扶植、保障权益、稳定队伍、提升形象

建立旅游人才评价制度,制定武汉旅游人才扶持政策,重点提升和稳定导游队伍。推动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导游评价、诚信公示、用工制度,探索建立导游职级、服务质量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对旅游人才,特别是导游形象的正面宣传,通过技能大赛、争先评优等方式,评选技能能手、树立道德典范,加强社会层面宣传、树立敬业爱岗形象。一方面鼓励典型掌握新技能、创造新业绩;另一方面鼓励广大从业者向典型学习,钻研技能,立志岗位成才。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行业氛围。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建议人才
人才云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