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传统”与“智能”联姻

2015-05-30夏梦梅

中国自行车 2015年9期
关键词:小米智能传统

夏梦梅

自行车,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古老的交通工具,可如今却突然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一一走起“智能”的道路。在“互联网+”大潮下,“智能化”已经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最为有效的路径。

1 哪些企业开始进军“智能骑行”领域?

2014年年初,小米投资了一款骑行的应用“骑迹”,被外界认为是布局智能骑行的第一步。随后有消息称,小米将参与投资一个智能自行车项目,产品集合社交、运动数据、导航于一体,计划于今年面市。

2014年6月,韩国三星发布了一款智能自行车,该产品将与三星的智能手机实现联动。

2014年11月,百度发布了智能自行车DuBike,其OS(操作系统)将对所有自行车厂商开放。

在2015年3月中旬,原久邦数码创始人张向东创办的智能自行车品牌700BIKE,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为15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高榕资本、华创资本和IDG资本等。

同期,金沙江创投合伙人,科技界“传奇天才”李一男宣布创立牛电科技公司,准备进军智能电动自行车领域。他在微博上为自己造势,“用最好的材料与最尖端的技术,去打造一款中国最牛的电动车”。

2015年4月3日,乐视体育和飞鸽车业召开了“联姻”发布会。拥有65年历史的老字号“飞鸽”坐不住了,宣布进军“智能骑行”。

根据凤凰科技网的报道,2015年8月11日,乐视召开了其智能自行车的新品发布会。乐视决定于8月12号10点开启首批预约,首次上市时间为8月19日,限量100台,将于中国大陆与美国乐视商店同步上市。

“这是一辆带领大家通往未来的智能单车,我们作为自行车行业的颠覆者,将会撬动这个行业100多年来不变的规则和形态。”这是在发布会上,乐视体育CEO雷振剑脱口而出的一句台词。雷振剑对这款只花了10个月就打造出来的骑行利器表现得信心满满,他领导的乐视体育在5月初完成首轮融资后估值达到4.5亿美元。仅在2个月之后,乐视体育又重新开启融资通道,这个官方宣称的估值额就翻了6倍。

如何在下轮融资完成前支撑起30亿美元的市值?除了大批量地囤积版权之外,乐视体育寄希望于涉足体育智能硬件的生产,打通内容和增值服务之间的承接环节,讲出一个更丰满的“生态故事”。以颠覆为天然使命的乐视自行车应运而生,它意图冲击的是一个有着百年工艺积累和骑行文化沉淀的自行车行当。

从外观上来看,乐视自行车骨架粗大,棱角分明,配有夸张的三角形头管,车身周边呈有反射光泽的黑红色,比起一般的自行车,更有金属感和科技感,可以算作是—架“异形单车”。

按照乐视官方的宣传文案,这3辆车都属于城市自行车,但它们完全相同的外形方案又充满了运动元素的设计感:低配版的斯塔利从售价来看定位于入门级版本,没设挡泥板,但却采用了24速的变速套件,这是专业选手基本用不上的高档水平,他们采用大都仅在20速左右;高端版的本西夫拉克使用了山地竞赛入门级的套件和碳架,却没有避震前叉,很难适应翻山、林道等极限路况;顶配版的命名“阿尔普迪埃”寓意公路车的极限,但官网却对公路车发烧友所追求轻量化和空气动力学设计避而不谈,取而代之的是“跃动身姿,光影流动的静谧奢华”等概念性描述。

另一方面,乐视官方将这款智能单车定位为城市车,这类车的优势在于舒服便捷,但乐视自行车只提供了均码尺寸,暂时也没有符合女性版可供选择,无法匹配不同身高和姿势的需求。这意味着很多身高太高或太矮的人并不适合骑行这款车,“有幸”骑上的用户还需要保持僵硬的骑行姿势。

乐视超级自行车到底属于哪种车?乐视体育智能硬件副总裁李大龙给出的回答是: “今天我们发布的这款车是希望在这个产业链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意味着与传统的决裂。”他以汽车中的SUV车型作比喻,“在以前是没有SUV这款车型的,只有越野还有城市的汽车”,李大龙认为乐视自行车的定位超越了传统的分类方法,用“跨界车”作为形容则更为贴切。

2 为什么都看好智能自行车?

在如此众多的硬件品种巾,为什么单单自行车成为备受市场关注的“宠儿”?

智能硬件是互联网和体育健康行业结合的载体,而自行车是乐视体育的首款智能硬件产品。关于为何选择自行车,乐视体育副总裁李大龙表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自行车本身是智能硬件领域的大热,众多互联网巨头都在布局,“之前百度、小米都有消息要布局,那么乐视体育也开始进入”。其次,自行车行业和产品多年以来并未得到科技化的提高,将智能硬件与其结合和嫁接的空间很大。

作为张向东700Bike背后的投资方,对智能自行车大热的原因,华创资本的合伙人吴海燕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目前国内智能骑行这个行业每年产品增量在16%左右,速度平缓、空间不大,对一个投资人来说没有吸引力。但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自行车设计、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在互联网人的升级改造之下,会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当下,对自行车的需求已不再单单是个交通工具,更是一个文化休闲产品。如果能用新的设计理念注入实用的工艺美学,用互联网直销的方式激活存量市场,那智能骑行发展将无可限量。

在大热的智能硬件里,大概分成几个类别。其一,是消费类电子产品,如早前的MP3、MP4、数码相框等,现在的智能手表、手环等;第二,就是功能类的产品,比如电视、冰箱、自行车等;第三,是平台型的产品,众筹平台、预售平台、供应链管理的平台等。

对于自行车而言,抛开智能化不说,其本身就是面向大众的生活必需品,市场足够大。而通过智能化的升级改造,产品会变成更好更有黏性,同时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这也是各方争相布局智能骑行的原因。

3 智能自行车有哪些功能?

如果从设计结构的角度看,目前各家打造的智能自行车,其实就是将自行车与科技硬件结合联网,从而实现多种智能应用。

乐视自行车强调以智能作为突出卖点,车身遍布了超级多的传感器,包括指纹、GPS、光线、心率、陀螺仪、速度、加速度、踏频等,原本简单的车把上分别内置了音量调节按键、前后切换按键、转向灯按键、电子车铃以及语音对讲按键;除此之外,乐视自行车还拥有一个sim卡槽,综合看起来,像极了把一部智能手机装进了一辆异形车内。

根据百度、小米等此前发布的智能车款介绍,其基本的智能功能大体相似。之前,百度推出Dubike时表示,产品会采集用户的骑行信息,心率、卡路里消耗等,建立起骑车活动社交网络,提供路线设计、推荐和分析功能,为骑行者打造锻炼计划。小米也曾表示,智能自行车产品将集合数据统计、路线分享、地图导航、来电提醒和移动社交等功能于一体。

4 智能自行车的目标人群有哪些?

乐视体育副总裁李大龙对此表示:“我们想了很久,觉得大多数人都不是自行车的目标用户,但是你们又都离不开手机。所以,真正对这款车感兴趣的人,他绝对不是一个高端、专业的运动发烧友,而是真正每天在城市里生活的普通人群。”

对此,一位骑行爱好者在论坛上发表了如下质疑: “既然定位于普通人群,3999元和5999元的售价显然比大部分千元左右的普通自行车要贵,这样的价格区间隔绝了大部分购买力有限的用户;39 999元的版本专业性又无法和公路车山地车相提并论,这就又使它远离了一部分不在乎价格只在乎纯粹骑行体验的那部分用户。”

事实上,百年以来我国的自行车行业确实形成了一种重渠道模式,渠道定价占到了成本价格的30%—40%,互联网的介入在某种程度意味着改造不合理定价模式的可能性。骑行是一种原始的靠两只脚踩踏作为驱动力的运动,因此智能自行车如果无法带来颠覆性的体验,则应当始终保持对传统的敬畏。

5 智能自行车的路有多远?

目前来看,智能自行车距离“市场”还有点远。

在概念炫酷之外,一个尴尬的现实是:截至目前,此前宣布进军智能骑行的公司,产品大都迟迟没有面市。而小米预计3月底上市的产品,至今也未开始发售。

根据入驻搜狐平台作者的观点来看:“智能单车虽然好,但难成气候。”

首先,自行车虽然是一件交通工具,但对自行车爱好者来说,自己挑选零件,安装调教也是一种享受。选择不同的零件,不仅对自行车性能有影响,更是自行车主人个性的体现。

其次,企业推出的产品是否真的适合消费者,而不是噱头大于实际功能?据了解,乐视自行车艾尔普迪埃版本推出了WIP club礼包中包含有18K金手链、限量版黄金工具箱等礼品,价格甚至达到39 999元,智能自行车的性价比难敌普通自行车,目前市场上的智能自行车最低也要1000多元,这样一来,就直接屏蔽掉了一部分只想用自行车日常通勤的普通消费者。黄金打造的礼品其实际使用价值并没有很高,只能说可以满足部分消费者的虚荣心。但是真正喜欢骑行的朋友,关注点并不会聚焦于此。如何提高产品性能真正做到高科技、高含量,而不是把焦点放在面子工程上,才是智能自行车企业所应该关注的。

第三,可替代性太强。其实导航、里程、速度、踏频、心率等数据都可以通过智能码表实现,用户完全没必要在买一辆新车。况且智能手机、健康手环等配件都非常成熟情况下,自行车只需要有个手机架,就能拥有智能自行车的功能。

第四,传统自行车商的打压。如果智能自行车销量好,那么老牌的自行车品牌一定会迅速跟进,仅仅品牌上的优势就能压倒这些新兴的智能自行车厂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自行车未必适应互联网营销模式。去年雷军发布过一条有关自行车的微博。也被认为是小米可能进军智能自行车领域的证据,但一年多过去了,小米智能自行车已经没人再提。如果智能自行车真的有市场,小米为何迟迟没有动作呢?

智能自行车的市场到底有多大?现在的所有预料仍只是“猜测”。无需猜测的是,在未来,随着这些企业正式推出产品以及“新玩家”的加入,市场份额的争夺和竞争会加剧,原本属于“蓝海”的市场可能会迅速变成“红海”。针对竞争的风险,从传统的自行车商的角度看,会有更多的互联网企业进入到这个行业,整体水涨船高,对产业进行改造和转型是个好事,但是智能自行车的路才刚刚开启,前方更是一片未知。

猜你喜欢

小米智能传统
传递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智能前沿
杜小米的夏天
老传统当传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