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是新能源的重要载体

2015-05-30全国自行车工业信息中心

中国自行车 2015年9期
关键词:理事长电动车电动

全国自行车工业信息中心

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 马中超近日在台州参加会议时,向台州地区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发表了题为《我们是新能源的重要载体》的主旨讲话。讲话透过分析当前形势,指出行业超常规发展势头的终结。讲话结合互联网、转型、新能源等话题,谈了对行业前途和发展的观点,提出“放眼全中国、面向全行业,把握宏观大势,坚持改革创新、注重 提质增效,为行业做出新的贡献”的要求。为了让读者了解马理事长的讲话内容,好地把握发展大局,本刊将马理事长在台州的讲话内容作—个摘要回顾。

1 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回归理性

数据显示:电动自行车行业去年首次出现负增长,电动车的产量3551万辆,宣告行业18年以来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去年终结。然而去年电动自行车出口超过100万辆,首次突破百万大关。锂电自行车产量首次超过300万辆,电动三轮车首次突破1000万辆。行业发展的“三化两提高”中的轻量化、锂电化和智能化这“三化”中的锂电化比例提高了。

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企业电动自行车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浙江今年1-5月份,出口额增长了20%以上,出口量增长了21%,估计今年上半年全行业的电动车产量可以维持在1 500万-1700万辆之间。而电动三轮车的产量则更多一些。

在简要介绍了行业经济形势后,马理事长指出,行业的发展回归了理性,回归了常态。除了出口比例提高,电动车出口单价最高的可以卖到1000美元,平均单价达到450美元,远高于自行车出口单价;东南亚地区出口的出口量可以与欧美的出口量相媲美,各占50%。

2 从一轮到四轮,企业“混搭”引发行业“跨界”

马理事长指出,从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看,我们应该有几个其识:一是行业超常规发展的势头终结了;二是我们的利润空间在缩小;三是行业智能化进程加速;四是我们行业出现混搭跨界现象。

在新常态下,行业到底如何定位,关系行业的发展。马理事长认为应该有个新的定位:除了传统的自行车以外,行业应该囊括一轮、两轮、三轮、四轮电动车,统称为新能源电动车。因为我们的行业是在自行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行车的延伸产品就是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又往三轮、四轮上发展。这成为我们行业和企业发展的路径。

马理事长认为,今后国家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也一定会有我们行业的一席之地。其实有的会员企业已经率先进入这个领域,新能源电动车解决了三四线城市居民、学生短途代步的低速交通出行的需求,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

马理事长说,山东一家企业的战略发布会上,300多个经销商签下了近2.5亿元的订单,约为1万辆新品电动车,状况十分喜人。另外在四川,有2家企业在布局电动四轮车,并做好了下一步发展的前期准备。因此可以认为,一、两、三、四轮电动车的整体行业布局,是把中国电动自行车引向了更加宽广的未来。

马理事长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有条件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车型,企业能够提供产品的门类越多,说明企业越有实力、有能力、有水平。所以,在新常态下,应该弱化、淡化行业的原有模式。

3 目前的痛点:转型,找死;不转型,等死!

针对企业在新常态下出现的问题,马理事长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年超常规的发展,企业自主核心的技术跟不上,不少企业产品仍旧卖得好并不等同于自主核心技术就上了水平;二是比较优势丧失,尤其是人工成本攀升,竞争力受限;三是由于电商和“互联网+”的出现,渠道优势逐渐弱化;四是一些企业缺乏自信,迈不过转型升级的坎儿。于是出现“转型,找死;不转型,等死”的担忧。

马理事长认为,企业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寻求新的生存之道。新常态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方面,寻求机遇和突破,力求技术上锐意创新,由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突围,彻底终结依赖于发展搭便车的时代。行业已经到了“买车票”的阶段了,上车得掏钱。这个“票”可能是技术创新或者是其他创新,必须要找到一条对行业持久发展有贡献点的新路径。

马理事长说,据德国的有关机构预测,再过20年,欧盟的电动车产销量应该在1000万辆左右,而目前欧盟市场的产销量只有近150万辆,2050年,即“中国制造2025”第3个10年之际,电动自行车的产销量将达到2.5亿辆。这就是欧洲未来的市场,但是我们现在每年出口到欧洲的电动自行车仅有40多万辆。电动自行车在欧洲人的眼里就是自行车,他们用自行车的文化来考量电动自行车,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我们的产品多往欧洲出口呢?只简单地走出去,从长远来看也恐怕是最后一班车。

4 因为有低碳环保的属性,我们是新能源的重要载体!

本刊近期曾经刊发马理事长谈互联网对行业的影响的文章。其中提到,“互联网+”正好契合行业的转型升级。“互联网+”虽然颠覆了众多领域,而对我们行业却会成为一个改变和改良的动力。因为我们也在拥抱“互联网+”,传统企业和互联网应该是共生、共融、共进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互联网企业应该主动去“+”各个行业,传统车企应该去“+”互联网,这是必经之路。“互联网+”与行业一定是混搭,必定是跨界。

处于互联网时代的行业,马理事长认为,把产品和服务做好一定是第一位的,产品为王、服务至上是我们行业看家护院的法宝。互联网是一种工具,是用信息能源来激活的,对流通领域的影响巨大,对制造业的影响最极致的就是让数据化来代替人工,完成整个优化生产的过程。所以,“互联网+”肯定会加快我们行业智能化和高端化的进程,本身就是行业发展的机遇。我们的企业和行业要主动关注、适应、融入,互相促进,完成智能革命,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成为IT企业的打工者。说到此,马理事长强调指出:“我们的企业还远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充分准备!”

马理事长随后向大家介绍了牛电科技的情况。牛电科技创始人李一男说,以往电动车给人的感觉就是低档、草根的,消费人群普遍是那些想出行又买不起车的。他希望让选择骑电动车的人不再被误解。这是他切入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基本想法。牛电科技选择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原因有几点:一是市场很大,有两个亿的电动车保有量。重点人群是18~30岁的三四线城市的居民和在校的学生。而这个行业是环保的、低碳的、绿色的,国外市场也同样看好;二是行业寡头时代还没到来,400多家企业,洗牌还不够充分,还有充足的竞争空间;三是产品多年来缺乏变化,同质化千篇一律,缺乏科技元素,以致与时尚、科技、年轻人天然绝缘,真正的技术进步并没有被应用在产品上;四是传统的,线下的营销,从店铺到电视砸广告的方式来做营销已经过时了,缺乏和年轻用户有针对性的互动,这正是互联网能够弥补的地方,品牌营销和用户的集聚地,牛电科技具有这方面的优势。

马理事长认为,我们有些企业太自信,有些企业又太不自信,一遇到挑战就缺乏信心,我们爱行业不需要理由,但需要理智。不应在行业出现一些困难或发展面临一些挑战的时候,就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以客观政策和外部环境来背书。这不是智慧,更显得缺乏勇气和自信。我们应该相信变革的力量。转型升级无路可循,最后只能出局。

马理事长最后说:“自行车是传统行业,我们一路走来十分不易,它的发展得益于低碳环保的产品属性,得益于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体现,得益于是新能源的重要载体,更得益于新能源电动车两年来的发展态势。不要总讲我们产品方便出行、是低碳的环保的,那些都过时了,要多和国家战略上的“2025”去挂钩,多和全球共同关注的碳排放、新能源去挂钩。另外,在达到两个亿的社会保有量以后,产业应该如何发展,我想必须要提出行业的二次创业问题。我们前20年的行业发展是一次创业,今后面临的就是产业的二次创业。在二次创业期间,我们行业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希望企业能够把握以上几个战略机遇期,放眼全中国、面向全行业,把握宏观大势,坚持改革创新、注重提质增效,为行业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理事长电动车电动
电动车有可能没有高档和豪华车
电动自行车
电动车新贵
纯电动重卡展会遇冷
周武胜理事长走访中国发明协会
MINI 电动概念车
基于Cruise的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匹配
电动车来了 充电桩还会远吗
中国照明学会召开理事长办公会议
2015中国洗协理事长(扩大)办公会在广州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