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技工学校理论课遭“冷落”
2015-05-30黄东柏
黄东柏
摘 要:目前,技校学生普遍认为“我的理论很烂,我到技校主要是来学技术的,理论课不重要”。对于教师在理论课堂上如何应对有这种想法的学生,笔者认为,要从学生的思想上进行正确引导,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技术理论。
关键词: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思想性
技校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这让学生在心理上容易出现厌学情绪,特别在理论课堂上尤为明显。如何让学生摆脱这种心理阴影,学好技校的理论课程,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从观念上改变重实践轻理论的想法
理论知识非常重要,学生不能忽视对理论的学习。理论与实践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它们相互影响。
第一,相对于任何一种理论来说,理论是一,实践是多,一种理论可以对多个实践有效。反之,相对于一个实践来说,实践是一,理论是多,一种实践必定牵涉多种理论。理论和实践的一多关系是双向交织的一多关系,而不是单一理论主宰一切实践的关系。
第二,是理论就要“讲清楚”,是实践就要“想周全”。不能认死理,要综合考虑一切因素,并博采众家之长,以达到事情本身的集成优化。要“和而不同”,既不能用实践的方式搞理论,也不能用理论的方式搞实践,要分工而互补。
第三,理论与实践都是人不得不做之事。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故不能忘了根基,必须永葆“问到底”的超越精神,并以之作为理论和实践的最终基准。
曾听广船人事部领导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广船国际总装二部焊工杨乐锋,他的学习方式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校毕业入职工作后,他都坚持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回来自己看书学习,白天通过具体工作,细细体会书本的知识,晚上回来看书又通过白天上班的实践体会理解书上的内容,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后来他们班组实习的研究生都向他借焊工理论专业书,遇到不懂的问题都请教他。他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在多次参加焊接大赛中得到了肯定,其突出的表现也获得了领导的赏识和认可。
二、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改变观念
日常教学中多注重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思想性,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从忽视到重视转变。
1.趣味性
虽然兴趣不是成功的决定条件,但确实是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一样。高考过去一段时间了,在社会及媒体的关注下,人们逐渐意识到报考学校要以孩子的兴趣为第一要素,不应盲目追求名牌大学、热门专业。这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如果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最终是不会学好的。同样,技校学生如果对理论不感兴趣,就会导致厌学,由于厌学而对理论课程更加不感兴趣,恶性循环。科学实验表明,人的注意力只能维持10分钟,一堂课45分钟,学生每一分每一秒都集中精力听课很难。所以我认为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到课率,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那么怎样有效提高听课效率呢?我认为一堂课一定要生动有趣,课堂中设计好每个互动环节,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只有这样,学习效率才能提高。
2.知识性
学生不爱听理论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理论课没有实操课的动手体会环节,换句话说就是“听不懂”,而实操课能“做的明白”。上课听不懂,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没学到东西,也就是没有知识性,所以觉得没必要学理论。学实操能学到东西,有知识性,所以愿意学。那么理论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存在呢?我认为在于上课时讲解的方式、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强,那么在讲解涉及有关力学、数学的问题时要“细”,细到跨学科讲解,不能简单认为教焊接的教师,就不能讲解力学的问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果有断层,还是听不懂。如果能用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效果会更好,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学到了东西,即知识性得到体现。
3.实践性
技校学生,特别是中技生很多年龄较小,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对于一些复杂、专业性的理论课,不容易理解。教师最好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环境或条件帮助学生理解。比如,采用10周理论、实操替换模式。上理论课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实操的内容帮助消化理解。这样就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关系。
4.思想性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通过他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以后的发展和品行。虽然这话过于武断,但也有一定道理。学习也一样,学习是个苦差事,特别是理论课,所以理论课的学习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使其思想性得到提高,求知欲就会越来越强烈,对于理论课的学习就会更具持久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理论与实践哪一方面也不可荒废,重实践轻理论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对理论知识认识得更深,实操技能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