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昉绮罗人物画艺术表现探究

2015-05-30李强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仕女画艺术表现

李强

摘 要:反应贵族生活的人物画发展到唐代后,在描绘侍女生活情态的绘画方面得到特别的发展。唐人已不把“清嬴示病之容”作为审美理想,而在“示病之容”的反面找到了他们新的审美理想——“丰腴华贵”。唐代工笔仕女画是唐代人物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周昉便是最有名的绮罗人物画画家之一。他的创作反映了唐代当时贵族仕女的现世生活,同时也开创了工笔仕女画的别样韵味。

关键词:周昉  仕女画  艺术表现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的篇章, “中国即安,四夷自服”,由于隋、唐的统一,尤其是唐代中期,社会政治经济繁荣,中外文化间的交流也较活跃。当时的中国在亚洲乃至整个世界上都有着很高的地位。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历史阶段,美学趣味本身的发展变化使唐代的文化艺术灿烂辉煌,博大清新。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评价初盛唐的作品是“灿烂而求备”。其中周昉便是唐代最有名的工笔仕女画家之一。

一、周昉人物画艺术概述

周昉字仲朗,长安人,他“初效张萱,后则小异”,在仕女画上继承和发展了张萱的艺术风格。在工笔人物画的传神方面颇有功力。周昉笔下的人物画,大都以当时的关中贵妇为形象依据。周昉除了擅长仕女画、肖像画和佛像画,还有许多其他艺术上的独到之处,他创制的“水月观音”深受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欢。并且后人将其人物画尤其是仕女画和佛像画的造型尊为“周家样”。丹纳曾经说过:“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周围的风俗。”周昉的仕女画之所以具有时代感,这与表现手法上的写实和当时仕女“丰腴而肥”的形象特征有很大关系。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国力强盛的黄金时代,周昉这种仕女画的形象就体现着这种对现实生活欣赏的时代精神。与魏晋时代推崇清淡生活的精神形成明显对比。

周昉的绮罗人物在技法上进一步发展,突破了张萱技法上的束缚,逐渐形成了个人艺术风格的工笔仕女画绘画特点。同时,民间画家的仕女画技法为周昉的绘画作品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二、周昉人物画的艺术特点体现

周昉的绮罗人物在技法上进一步发展,突破了张萱技法上的束缚,逐渐形成了个人艺术风格的工笔仕女画绘画特点。同时,民间画家的仕女画技法为周昉的绘画作品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一)题材

唐代繁荣的经济文化将艺术也推向了高潮,和魏晋时期绘画相比,少了很多关于宗教、礼教的题材,多了很多反映国家以及帝王的有关现实生活的题材。唐代画家喜欢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加上自己的构思从而反映现实生活的气息,并且在作品中加入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揭示社会的本质。周昉的出身致使他十分熟悉宫廷妇女的生活,因此能精确的把握仕女的气质和神态。例如在作品《挥扇仕女图》中,描绘了十三个不同地位的宫中妇女,画面中人物都沉浸在懒散的氛围之中,有的持扇、有的抱琴、有的梳妆、有的刺绣,整幅画面描绘了不同组仕女的不同形态。从日常生活的状态中揭露她们孤寂无聊的内心世界。

在这样一种时代下,孕育出一批像张萱、周昉等的杰出画家,他们将审美定位于唐代仕女,从描绘她们的生活中反映出现实生活。周昉一生最大的绘画成就也基本都是以唐代侍女作为题材。

(二)构图

唐代工笔仕女画主要以长轴卷为主,构图的主要特点是“散点透视法,在周昉的仕女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法则的运用。例如《簪花仕女图》中,画中各自独立的妇女连接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令观者的视点不断移动,作者创造出一种意境来表现宫中妇女闲聊,无所事事的孤寂心情。因周昉与张萱的师承关系,所以从张萱的《捣练图》中也能体会到这样一种构图方法,画面描绘了十三个妇女,分为三个不同场景,画面妇女神态各异,构图疏密有致,在同一个场面上表现了一幅完整的捣练劳作的画面,从而显示了唐代艺术家高超的构图技巧。

周昉另一个重要的构图特点就是极度重视空白的视觉效应,在唐代工笔仕女画中,画面注重整体效果,背景十分单纯,通过主体人物的神情、动作、服饰等画面上已经存在的东西让观者去想象画中没有的场景。周昉与盛唐画家张萱不同之处在于,周昉的构图显得松散,人物排列均匀,尤其注重人物神态的描绘,而且喜欢点缀一些景物来渲染气氛。而张萱的构图大多没有背景,构图上紧凑,在疏密关系上更加注重。

(三)人物造型

周昉仕女画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丰肌秀骨”。 周昉的人物画,其形象丰厚为体,反映了盛唐以后社会的审美风尚。画家往往以极其细腻谨慎的画笔,通过面部的晕染,夸张肌肤的娇嫩丰腴;发鬓的勾染,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衣着、薄纱的轻柔透亮,见形见质。同时也体现出唐代贵族妇女单调而悠闲的现实生活。

除此之外,唐代工笔仕女画妇女形象的造型中最注重的是五官,妇女的五官大都“圆脸丰颊,黛色娥眉,小嘴,细眼”。在唐代,女子十分重视画眉,她们即使不施胭脂水粉,也要对眉毛进行修饰。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蛾眉,也就是眉毛形状又短又粗,眉头圆尖,眉尾上扬。《簪花仕女图》中妇女的眉毛就是按这种方式进行装饰的。但在他的另一幅作品《挥扇仕女图》中眉毛的刻画却不是用的这种方式,而是利用了八字眉的方式进行装饰,也就是形状像八字并且往上扬,眉头略微向上翘,眉梢往下,但是在面部造型的处理上利用了相同的方式。

(四)设色

在周昉工笔仕女画作品中,笔下贵妇的装束都是经过刻意包装,使得画面上的色彩丰富绚丽。如作品《簪花仕女图》中,画面中运用了朱红、藤黄、石绿、黑色、白色等颜色,色彩丰富,对比色和同类色表现的和谐统一。然而在他的作品中,也有很多色相不同的色块组成,如在《挥扇仕女图》中,画面中用了朱红、草绿、黑色等色相不同的对比色,画中贵妇乌唇如泥,素面朝天,这些对比色的运用,使画面产生较强的节奏感,整幅作品透露着一种孤寂颓废之感。

同时为了表现出人物形体的凹凸质感,并且又能达到明亮厚实的画面效果,这就需要通过反复的渲染等技法逐遍的积叠。为了使画面不会脏浊,在渲染的过程中尽量使用薄色,一遍一遍渲染,干后再染,层层相叠。例如《簪花仕女图》中,通过这种渲染方法,将妇女的肌肤与红裙的色感以及质感明显的区分出来,并且将衣服的罗纱显现的透明而厚实。浓密的乌发,同样是用多遍薄墨渲染而成,面部也是以薄积厚,逐层渲染。而它的背景色均用各种不同色相植物色如花青、胭脂、藤黄等多色平涂加分染而成。

三、周昉人物画对后世画家的影响

“唐代人物画发展到周昉,即从豪迈的风格达到了圆熟细致的境地,树立了风俗画—特别是仕女画最典型的风格”。《唐朝名画录》、《历代名画记》等文献就记载过王胐、赵博文、赵博宣、程伯仪、程修己等人曾追随过周昉,并受其影响很大。这些都是中、晚唐时的有名画家。

在师承周昉的子弟中,以程修已最为出色,在当时也最受重视。也有书中记载:“私淑周昉的画家,五代时有杜霄、燕筠、周文矩、竹梦松、李文才,宋代有苏汉臣、王居正、宫素然、王士元等,他们的绘画,都被认为得周长史遗风。”其中受周昉工笔仕女画风影响最大的是五代的周文矩。到了元代,钱选和周郎也受周昉画风影响很大,明代的仇英、唐寅、陈洪绶等画家的作品也深受周昉仕女画的影响。

到了现当代,同样有很多工笔人物画家在作品中或多或少的继承了周昉工笔仕女画风的精髓之处,并加以创新,使作品富有时代特色和个人特点。

四、结语

唐代人物画的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唐代的很多画论和画史著作也从美学理论的深度阐述了唐朝工笔人物画达到的辉煌。周昉等画家为代表的描绘唐代仕女情态生活的绘画更是达到历史的一个高峰,生动反映了唐朝画家对绮罗人物的审美理想。朱景玄曾在《唐朝名画录》中将周昉列为“神品中”,而且仅此一人,其成就仅次于画圣吴道子,当然,尚丰腴华贵,是一时一地的趣味原则,虽然对后代也有影响,但并没有占主导地位。随着唐代的衰落,丰腴美人的脂粉味和“薄透凝脂“也就成了陈年往事。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亦要推陈出新,将我国中华民族的绘画特色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金维诺.中国美术:魏晋至隋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 刘凌沧.唐代人物画[M].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

[4] 阮荣春.中国绘画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 王伯敏.周昉[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仕女画艺术表现
中国传统仕女画与当代陶瓷仕女画之比较研究*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
闺阁红粉 千秋佳人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
唐代传统仕女画探讨
《羚羊的外套》的主题思想与艺术表现
探讨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
论艺术设计与绘画的关系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浅谈二胡表演艺术
近卅年来唐代仕女画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