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中的八闽儿女
2015-05-30陈旖旎
陈旖旎
福建偏居东南一隅,并不是抗日的主要战场,在历史课本的相关章节中出镜率也不高,很多人便以为,福建人在八年抗战中是默默无闻的。
事实并不然。
且不提福建省内多处抗战历史遗存,如红军北上抗日宣言首次发布地永安市石峰村、闽侯“大湖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厦门五通“万人坑”及“日本祭”等,都是重要的历史见证,在八闽大地上,这样一些人更是我们不应忘却的——
闽侯人林森,1932年至1943年出任国民政府主席,被称为“国家元首”。在党内蒋汪等人对战事消极观望的时候,他高喊“团结一致,共赴国难”,始终坚持主张积极抗战,并且毕生为抗战事业鞠躬尽瘁。毛泽东在唁电中给予了他“领导抗战,功在国家”的盛赞。
没有人不知道拉开日本全面侵华序幕的“卢沟桥事变”,但却有很多人不认识从福州走出去的王冷斋。这位“河山寸土属中华,保卫毫厘敢失差”的时任宛平县县长,是“卢沟桥事变”的重要见证者及亲历者,在东京审判中走上了证人台,给了战犯有力的一击。
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师,前身为“闽北王”卢兴邦一手建立的“卢部”。国难当头,他们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在抗战前线洒尽热血,最终几乎全军阵亡。
在外敌铁蹄的践踏下,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多少难民流离失所。闽西南一带的人民心怀大爱,敞开胸怀,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收容了大量由潮汕地区而来的难民,使之得以休养生息。
“位卑不敢忘忧国”,抗战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大业,当然也是各行各业的八闽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医生陈宗磐、陈颂磐、陈为信等为代表的白衣天使,在福州沦陷时与日军斗智斗勇,救死扶伤;出生于霞浦的木刻家林樾,用一把刻刀,将抗日“浮世相”雕得入木三分;宗教界也没有置身事外,高僧圆瑛身居空门,心忧世人,率领一干僧众,忘我地投身抗战救亡当中,真正做到了慈悲为怀、救苦救难……
不只在祖国大陆,抗战救亡的号角,同样响彻远在海外的闽籍侨胞耳畔。除了众所周知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还有无数具名或佚名的闽侨积极支援抗战。他们或捐款捐物,或毅然回国投身抗战,由东南亚各国华人子弟组成的“南侨机工”,就是这样一支回国支援抗战的特殊队伍。
70多年后的今天,很多人淡忘了历史,只记住了仇恨,然而实际上真正应该被铭记的,是八闽人民自己的抗战故事,以及在这些故事中为祖国洒下热血、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同胞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