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说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2015-05-30徐焰

党员文摘 2015年9期
关键词:敌后八路军根据地

徐焰

中共将日本侵略者的

后方变成前线

抗日战争分为两个战场,即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中共的敌后战场。

全面抗战之初,国民党政权拥有210多万正规军,还有差不多相同数量的非正规军。面对几十万日军进攻,除了台儿庄一役外,各次会战都以失利告终,经过一年多的战略退却,丧失了半壁江山。此时,正是靠中共领导的军队深入敌后战场,拖住了侵华日军的后腿,才使其在1938年秋季以后对华停止了战略进攻。

在全国抗日战场上,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物质条件最为困难。1937年秋,八路军进入抗日前线的部队只有3.2万人(注:因陕甘宁边区还留下少量留守部队),步枪只有一万多支,每支枪平均只有30发子弹。

在平型关战斗告捷后,毛泽东特别强调,八路军的“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于是,八路军用一部分兵力以游击袭扰的方式配合国民党军防御,主力分兵在日军后方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

例如,在晋东北冀西方向,聂荣臻指挥八路军大胆深入敌后,迅速收复数十个县城,并建立了华北第一块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八路军的其他部队也分别挺进晋绥和晋冀鲁豫,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便在日军后方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由红军南方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也于1938年春挺进长江下游南北两岸,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并建立起苏南、淮南和苏皖根据地。

这样,后方受到威胁的日军自1938年10月攻占武汉、广州后,对正面战场只能实施规模不大的“压制战”,而长期以约半数兵力进行“治安战”,并实行了“铁壁合围,纵横扫荡”等战术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通过粉碎日军一次次“扫荡”,建立起北起长城边、南至海南岛的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日军打到哪里,他们的后方就有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打击他们,这也形成了对正面战场最大的战略配合。

中共陷敌于人民战争的

汪洋大海

当年中国受日本欺负,外在原因是新兴的法西斯国家特别具有扩张性,内在原因则是国内社会条件造成一些人的媚外心态,长期封建宗法思想又导致重家庭个人、轻民族社会的恶习,导致一些只知个人私利而不顾民族大义的人投靠日本。

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后来在战犯管理所中忏悔道:“我从懂事起便只知祖宗基业,而不知民族国家。”国民党内二号人物、副总裁汪精卫率20多名中央委员和50多名将官投日,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也是社会腐朽群体对抗战失望而想降日自保的表现。

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上,中国要有效抗日,除了大力抗击民族敌人而不能妥协外,还要对本国社会进行根本改造,其措施就应该是改变代表官僚买办和封建豪绅的专制体制,实行民主、改善民生。

抗战时期,蒋介石也谈“抗战建国”,提倡强调“礼义廉耻”的“新生活运动”。不过,国民党高层和腐朽的既得利益集团关系紧密,权贵家族势力又在战时继续膨胀,未搞任何社会改革,这使国统区的经济日益恶化,党部、官场和军队的腐败更为严重,其控制面积至抗战末期还大为缩小。

而中共领导的根据地在1937年夏天只有人口不过150万的陕甘宁边区,至1945年夏天,发展为拥有一亿人口的19块根据地,其根本原因就是将民族、民主两个革命结合在一起,进行了深入的社会改革。

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只实行军队的片面抗战,根本原因是国民党不能也不敢发动人民。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能实行全面抗战,是因为实行了军民团结一致,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群众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才造成了陷敌于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局面。

八路军、新四军能在敌后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实行军民团结一致打人民战争。共产党的军队能得到人民拥护,不仅是军队纪律好,“哪家住八路,灶里有柴烧,缸满院扫净”,更重要的是能解决中国农民祖祖辈辈最期盼的土地问题。抗战开始时,中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停止土地革命,实行了孙中山提出、国民党却不能实行的政策——减租减息。这在保证不当汉奸的地主还有一定收入的前提下,大大减轻了贫雇农的负担。

当时,根据地不抓壮丁而实行自愿参军,到处是“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面。得人心者得天下。打击侵略者时也要给群众以实际利益,这就是抗战时敌后根据地能开辟和坚持的根本原因之一。

国共两党抗战表现

决定人心向背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八年全面抗战中能坚持下来,正面战场广大官兵也曾对日寇浴血奋战,对此,中国人民一直给予肯定。不过,国民党政权在抗战中后期表现日益消极,尤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采取保存实力的策略,这也是当年国内舆论纷纷谴责的事实。

1943年开罗会议时,美国罗斯福总统向派到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史迪威将军询问国民党情况,得到的回答只有两个词——“腐败”和“无能”。随后,副总统华莱士来华考察,他的感慨则是“来前所闻很坏,来后所见比所闻更坏”。当时,史迪威就建议把援华武器分给“能打日本军队”的八路军,只是因美国的反共政策决定了还是要支持国民党,这一提议才未实现。

正是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表现,决定了人心向背,抗战结束四年后中华大地上便出现了政权更换。当年中国人民的这一政治选择,也是对抗战史的最好诠释。

(张源荐自《国防参考》)

猜你喜欢

敌后八路军根据地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及其失败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忻口会战中的八路军
奋勇战敌后 担当主力军——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
论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坚持中原敌后抗战的李先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