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群众文化与民间文艺之关系
2015-05-30拉木草
拉木草
摘 要:群众文化是伴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生产、生活而存在的一切文化娱乐活动,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正式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创造、传承、发展中不断加工完善,提炼流传下来的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和浓郁地方风味的民间文艺形式。由此可见,民间文艺既来源于民间,又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既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群众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二者相互依存,不可缺失。
关键词:群众文化;民间文艺;关系;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群众文化是伴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生产、生活而存在的一切文化娱乐活动,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正式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创造、传承、发展中不断加工完善,提炼流传下来的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和浓郁地方风味的民间文艺形式。由此可见,民间文艺既来源于民间,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既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群众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二者相互依存,不可缺失。
一、民间文艺是群众文化的基础
首先,许多群众文化的优势需要发挥民间文艺的作用。
群众文化所表现的核心价值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多以民间文艺的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及富有感染力、吸引力等特点表现出来。如:民间戏曲、民间音乐舞蹈、民间说唱等民间艺术,都是历代劳动人民创造、传承下来的艺术形式。还有民俗方面的如念宝卷、说书、赶庙会、群众多参与的特点,发挥了娱乐、欣赏和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所以群众文化利用当地的民间文艺形式开展文化活动,最易被群众接受,最受群众欢迎,最能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实践证明,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民间文艺的作用,也就是充分发挥了群众文化自身优势。
其次,群众文化的广泛参与性离不开民间文艺。
民间文艺具有多方面的个性特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艺,无论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还是歌谣曲艺、杂耍马戏,除了体裁与形式的艺术性外,还有它自身的独特个性,即人所共知的口头性、集体性、流传性、通俗性、可变性、地域性等多种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具有文艺的欣赏价值,而且具有多方面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人们生产生活的实用价值。这正是我们群众文化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和艺术效果。
民间文艺具有很强的审美教化功能,历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的传播,除了正规的教学渠道外,大多是通过一切文化表象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如民间戏曲、歌舞、绘画、服饰、建筑、饮食、礼仪、婚丧、节庆等文化生活,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美,心甘情愿地接受审美熏陶,从而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品行得到提高,达到修身的目的。在这里,民间文艺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感念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和通俗的说唱语言来教化观众,打动人心,收到净化心灵的审美效果。
二、民间文艺在群众文化中的发展前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不仅为群众文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群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文艺,不仅是群众文化的基础和源泉,而且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所具有的传承性、娱乐性、多样性和群众参与性决定了民间文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不可确实性。所以,群众文化工作要努力挖掘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艺。同时,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保护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民间文艺。
三、激发民间文艺的创作活力,是群众文化工作者义不
容辞的职责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增强全面族文化创造活力,使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这是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群众文化尤其是民间文艺的传承、革新与创造赋予了新的使命。
今天,党和国家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摆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是我们群众文化和民间文艺的传承、革新与创造赋予了新的使命。
今天,党和国家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摆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是我们群众文化和民间文艺蓬勃发展的难得机遇,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时机,打破一切框框,全面系统地发掘、整理当地的传统民间艺术,努力把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优秀的民间文艺成果呈现给人民群众,丰富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
当然,还应当看到,随着全面对外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在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影响下,社会上对民间传统文艺的了解和认识还有差距。如何让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适应时代要求,符合时代精神,仍然是摆在群众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人民群众追求文化生活的多样性、现代化是十分自然合理的。但如果我们把传统民间文艺只停留在单一的保护上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会失去群众,有走向衰落的可能。若要让民间文艺在新时期文化大舞台上绽放异彩,就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创作。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用科学发展观看待民间文艺,用足用好“非遗”保护政策,认真做好发掘、整理与加工、提高、及推广工作;二要抓紧抢救濒临失传的民间文艺项目,热情关心、扶持民间艺人及传承人的艺术活动;三要下大力深入研究民间文艺的改革与创造,不断推陈出新,使之更贴近生活,更易于群众接受,让充满泥土芳香的传统民间文艺之花开遍群众文化舞台。
总之,新时代的群众文化需要新的艺术,即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必须在继承中不断加工、提高,在吸取“精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如近几年我们挖掘改编的《甘南民歌集》、《拉卜楞民间舞蹈》等就很受人民群众欢迎。实践告诉我们,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要在充分吸取优秀民间文艺成果基础上大胆革新创造,让具有鲜明民族民间风格和时代特点的民间文艺之花在群众文化舞台上大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