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 “产学研”工作管理与发展的一些思考——以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为例
2015-05-30熊继华焦德光
文/熊继华 焦德光
“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校的期待,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求[1]。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工作涉及了很多方面,比如技术转化、资产设备共享、企业管理运作等等。在其中,校方法人、教师、学生、企业等都是受益群体,为了推动“产学研”工作实现多方共赢。以高职院校为主体开展的“产学研”工作更要注重自身建设和发展,才能够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真正发挥作用。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虽然对科学技术研究重视不够,但往往和行业联系紧密,通过校企合作带来了不少“产学”合作项目。高职院校在行业产业上是具备一定的实际生产的技术优势的。高职院校也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特色,是当今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方向,通过校企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合作,高职院校不但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育高技能型人才,实现所培育人才从学校到社会“无缝对接”等目标,同时还可以在校企合作中实现自身的虚拟经营和弹性扩张[2]。藉由此,高职院校通过多模式的校企合作,发挥师资优势,开展“产学研”工作是可行的。那么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工作应该如何开展是值得思考和实践的。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在2009年成立“产学研”合作部,2012年成立“产学研”工作委员,2014年成立资产公司,在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上进行过一些尝试,在管理和工作开展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于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工作结合我校实际谈以下几点:
校方应对“产学研”工作有统一的思想认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大学的价值根本体现在为社会培养了多少杰出人才[3]。高校开展“产学研”工作应该将培养人才作为工作核心,通过“产学研”工作不仅仅培养学生也同样培养教师。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各二级学院 (系)、校办企业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差异。有的只是把“产学研”当做一项任务来完成,有的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思考,有的作为扩大收入的手段。从目标任务下达到自主开创该项业务、由被动应付到主动开展是需要时间的。由单纯的个人经营到为学校办学服务的转变需要统一思想认识。
“产学研”工作决定着高职院校与行业融入的程度,是所培养人才能否与市场直接对接的关键。“产学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职院校未来的兴衰。“产学研”刚起步的中心工作应是把产业规模做大,以经济指标为重点。经济规模的扩大是师生参与度及人才培养根本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通过年度经济任务指标和人才培养任务指标的下达,年末考核,推动“产学研”工作的开展和启动。
高职高专由于长期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学校自身发展等原因,其“产学研”工作存在诸多困难,通过对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产学研”工作开展的调研,将其“产学研”工作中棉铃的困难论述如下:
1.“产学研”项目经营困难
在二级学院 (系)和校办企业的运作过程中,绝大多数“产学研”项目的经营人员都是学校职工,长期从事教学学生工作,对市场运作缺乏经验,导致在经营管理中,出现问题。市场的拓展、项目的寻找受行业和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大。特别是2012年以来矿业市场低糜,给我校“产学研”给我校“产学研”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困难。
2.产学矛盾问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产学矛盾问题将持续存在。为了更好的反应这个问题以某高职院校“二级学院 (系)“师生数量情况为例如表1。
表1 各“产学研“任务二级学院 (系)教师学生数量及其比例
如上表所示二级学院 (系)1、5、7是学生人数多、教师数量不足最为严重的两个二级学院 (系),生师比分别达到了78、54、43。教师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已经有些吃力,这样的情况下开展“产学研”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假设招生好等于就业等于市场好,那么单纯的依靠师资力量从事“产学研”工作必然带来较大的困难。换句话说就是生师比大,市场好,但教师不够用;生师比小,市场不景气,业务拓展难。因此,从人力资源及效益的角度考虑,学校更应重视学生的“产学研”开展,或者可以说是“工学交替”的培养方式——教学和生产一体化。
3.内部管理关系混论
首先是财务制度,在学校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管理下,“产学研”项目是很难开展的,经济效益也是难以体现的。另外所涉及的人事聘用、资产使用等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高专的“产学研”工作。比如不同类型的单位在项目所需人员的聘用主体、劳动关系的建立的条件、程序、劳动者的使用管理、考核及解聘等等方面的问题,缺乏具体的规定和指导。经济和财务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推进项目实施的重要保障。在项目合同管理中,对于合同的订立主体、条件、内容的合法性、条款的斟酌、文本规范、执行过程等还缺乏统一的审核和指导,随着规模不断扩大、领域进一步扩展,出现法律纠纷和遗留问题也在所难免。
4.资质建设与管理困难
很多专业类型的“产学研”项目是存在市场准入原则的,具体就是体现在资质上。高职院校向市场拓展起步晚,现有专业相关的技术资质不足以及申报和维护较为困难。随着国家和省对技术资质申报、审验、管理的条件和要求的不断提高,将极大地影响高职院校资质建设。
5.校办企业人员专业面不足以覆盖全校专业技术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规模做大
校办企业虽有资质但是在公司缺乏该类人员,在校办企业人员专业单一,需要人员专业多样化,比如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所属校办企业测绘类专业的技术骨干力量缺少。意即具有这样的经营范围却无人来经营。
6.缺乏技术成果
这也是高职院校科研薄弱的体现。科技成果转化是“产学研”工作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长期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转化率的差距甚远[1]。由此看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整体水平不搞,对于高职院校又是难上加难。
为了高职院校产学研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要不断使我们的思想、观念更加适应市场的要求,更加适应“产学研”工作的要求,更加适应项目技术规律的要求。只有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另辟蹊径,找到市场的钥匙,才能明晰“四个效益”真正统一的实现路径,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矛盾。要在正视困难和矛盾的同时,看到我们的优势,树立信心,迎难而上,不断提高驾驭市场、驾驭项目的能力和水平。
在做好思想认识工作的前提下,“产学研”工作还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年度“产学研”工作任务的制定
充分参照来自项目的数据以及年度“产学研”工作的完成情况。考虑新定立合同的延续性和教职工人数制约的工作量饱和度,把师生比、专业设置、合同期限等在下达任务时考虑在内。依照年度“产学研”工作任务完成比例中经济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联,适当调整,进行差异管理。如表三各“产学研”工作实体,特别是二级学院 (系)年度中期各任务指标之间完成效率的对比情况。
表2 各“产学研”实体各指标完成效率对比
二级学院 (系)5 122.6% 1440% 952%二级学院 (系)6 16.8% 470% 77%二级学院 (系)7 76.7% 136% 44.8%校办企业1 41%—— ——校办企业2 74.4%64.5% 140% 65.6%—— ——合计
根据上表对照,个别二级学院 (系)的不同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存在着效率差异较大,据此可以作为差异化任务的依据,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数据错误和核实报告数据失实。
将“校企合作”纳入“产学研”工作考核范围,由经营目标管理到市场开拓运作的管理,由校内“产学研”合作到社会“产学研”合作,构建“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的考核管理机制。考核“校企合作”协议的落实情况。我国目前共有1000多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其中大部门职业院校都有各自的行业背景,不同行业背景、不同专业背景的院校,其校企合作模式也会大相径庭,而我们现在的高职校企合作研究基本都是各自为政,没有遵循一定的范式或采用共同的研究工具。由于很难总结出普适性的经验或模式,所以在这个学校的成功经验都很难为其他院校所借鉴[2]。不同院校应根据自身“校企合作”的特点,制动适合自身的“校企合作”考核办法,加强与市场对接。
2.理顺校内“产学研”管理关系
加强制度建设,比如建设完善《“产学研”工作管理办法》,各“产学研”工作实体人事、财务、内部分配等制度的建设。加强“产学研”工作委员会机构建设、职能建设,使其充分发挥推动作用。
3.提倡“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在生师比较大,使用学生数量较多的二级学院 (系),鼓励“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试行。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少数资金投入少而培养效益显著地二级学院 (系)是可以通过“产学研”项目实现“工学交替”培养的。“工学交替”的培养方式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良好途径,是符合“产学研”合作“四个效益”统一的。
4.落实鼓励政策
依据年度“产学研”工作考核结果给予各部门以奖励。
鼓励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设置技术培育和转化基金,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高校优势。科技人员是产学研用合作中的最核心因素,要坚持“以人为本”合理确定技术持有单位和技术成果完成人之间的权益分配,以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1]。
5.加强中介平台建设
将校办企业打造成我校主干专业群寻求市场项目的平台。利用政府平台,加强和工商税务部门级其它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比如地方政府生产力促进中心。
6.深化企业管理
培训各校办企业、二级学院 (系)的经营管理人员,增强其市场意识,提高经营人员市场运作能力。
利用相关税收政策,比如校办企业用于科研、教学的免收增值税,达到合理避税。利用云南省微型企业培育工程,获取政府补助和贷款及税收优惠政策等。
校办企业人员专业面应足以覆盖全校专业技术领域。在相关部门自主自愿的前提下,利用现有资质开办新的子公司。
7.资质建设与管理
鼓励新资质申报,二级学院 (系)新专业建设应和资质建设同步。对于主干专业类群申报一个新专业就申报一个新资质。充分把多学科多专业的人员技术力量整合,保障资质建设。
维护好原有资质,切实了解资质申报延续的政策变更,避免不必要的延迟和失误,以免影响“产学研”项目推进。对于有条件的资质应进行升级。
8.做好安全和保密工作
在整个工作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安全和保密工作必须引起重视,为“产学研”工作扫清后顾之忧。
9.扩大“产学研”经营范围
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工作基础薄弱,需要更多的培育和支持。扩大资金盘子是其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根据不同院校的实际将对外培训、横向科研项目等纳入“产学研”工作统筹考虑,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孵化平台。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产学研”合作的道路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仅以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产学研”工作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进行讨论,希望其中共性之处可以为其它院校所借鉴。
[1]郭大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14期:8-10.
[2]张亚军、徐亚娜、楚金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述评 [J].职教论坛,2008,12月 (下):4-8.
[3]郭大成.大学如何践行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管理服务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9,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