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对策
2015-05-29石惠芳
石惠芳
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比较严重、比较普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职生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职教工作者要不断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自觉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着重对中职生的心理现状及成因进行了概括分析,并对职业学校的教师如何帮助引导青年学生顺利度过心里不成熟期,在方法途径方面,提出了几点可行的建议,仅供参考。
中职生心理指导健全人格方法策略当今世界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这就要求青年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即既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又要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和对各种环境、各种情况、各种变化的应变和适应能力,而这一切素质的决定因素,则是首先应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中职生的心理现状及成因
目前,中职生的心理问题是较普遍、较严重的,其突出表现就是厌学,缺乏学习兴趣,凡事怕动脑筋,对未来彷徨、无奈,对眼前焦虑、烦躁。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他们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本身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不强,自控能力差。二是大多数学生从小就在家门口上学,过惯了有父母、兄姐关爱照顾的生活,来到职中后没有了父母和兄姐的关心照顾,而且认识的同学也寥寥无几,他们从心理上有一种恐惧感,他们害怕生活不能适应,害怕有苦无处诉,有难无人帮,更害怕被人欺负。三是他们上职中往往都是受人鼓动,父母不太支持,常被父母否定,被周围的同学、老师、邻居否定,本身就很自卑,怕来了之后没什么前途,给家人丢脸。四是学生对既复杂深奥又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或文化课学不懂,作业不会做,成绩上不去,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这时,他们特别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怀,渴望得到同学的友谊,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如果老师忽略他们的这一心里需求,不能及时给予心里满足和指导,将会产生许多不良倾向,如逃课闲逛、抽烟、酗酒、早恋、泡吧、夜不归宿,甚至离家出走、自杀等。
二、心理指导的方法、途径
如何帮助引导青年学生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使其永远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倾听学生的心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经常受老师家长批评,受同学歧视冷落的学生特别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可,因此,教师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应给学生满腔的热情和关爱,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无论他有多少缺点,犯多少错误,都不可一味地去批评,数落。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出他的不足,在沟通理解中帮助他们改正,让他们在激励鞭策下慢慢进步。多关怀和亲近学生,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学习情况和思想动向,掌握学生的真实心理,及时排解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让学生能时刻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老师的关爱,对未来充满信心,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广告艺术班的小晗同学,是我的一名帮教学生,其父母一度关系不和。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一直跟奶奶一起生活,上学期她经常迟到旷课,并且曾一度有辍学打工的念头,我从同学中间了解到她的这些情况后,对她表示了特别的关注,多次与她谈心,给予她生活上的关心,从心里上开导,精神上给予安慰。本期她不仅消除了外出打工的念头,并且再也没有旷过课。同时,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还担任了班上的学习委员,工作极其上进热心。我帮教的其他几位同学也能与她和睦相处,互相关心照顾,位全班同学树立了榜样。
(二)挖掘学生的潜在优势,引导学生重塑自我
中职生由于中高考落榜,往往有很强的自卑心理。所以,我们帮教的关键还要使他们自身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信心,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每一个学生其实都有优点,只要我们平时多注意观察,多和学生接触,总能发现他们身上某些方面的长处和闪光点。如某些学生虽然学习不好,却是遵守纪律的典范,有些学生虽然学习不好,又不遵守纪律,但他(她)却在书法、绘画或是在唱歌、体育、电脑操作、乐器演奏等方面很有天赋。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中表现自己、发展自己、认识自己,找回自己的尊严,以逐步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
(三)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的特点和学生所学学科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学生乐于参与并能让学生展现一技之长的活动,给学生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以便学生释放充沛的精力,展现自我优势,获得成就感,以帮助他们摆脱自卑与压抑的心理。如一年级学生刚到学校,对一切较陌生,缺乏奋斗目标,可开展个人才艺展示、班级文艺汇演、古诗文诵读比赛,或开展“读书与做人”“谈社会理想”“做一个有理想的中职生”等演讲比赛活动,让学生树立专业理想。二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可进行技能比武、各类专业知识竞赛,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展露一技之长的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信,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驱动力。
(四)教会学生运用心理保健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1.换位思考法。遇到烦心的事时,换个角度想想,心情就会舒畅起来。对学生而言,缺点错误难免,但每个人都不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他们也许学习不好,考试成绩不如人,但他们却写得一手好字,很受老师的赏识和同学们的羡慕;或者歌唱得不错,很有表演天赋,联欢会上他们表演的节目曾赢得阵阵掌声;或者他们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他们当班干部期间,班上的一切事务都被他们安排的井井有条,有板有眼。教师要经常提醒多想想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心情自然会感觉舒畅。
2.转移法。对对情绪不良的学生,可以找一些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与之交流,或让他们做一些他们最擅长的事来转移他们的注意中心,好让他们摆脱眼前的情景或者思想的困扰。
3.宣泄法。可以找知心朋友和值得信任的师长,倾吐悲伤、委屈、苦恼、愤怒等情绪,也可以通过哭的办法发泄出来,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哭不仅可以减轻心里的悲伤还有利于人的生理健康。
4.压抑法。当忌恨念头产生时,运用语言自我暗示,强制自己压抑萌发错误的动机和欲望,如“不可以”“我不要”“我不能”等。
总之,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比较严重、比较普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职生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职教工要不断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自觉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周弟妹,夏晓辉,顾燕,赵雄伦.关于中职生闲暇生活的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7,(07).
[2]巴文娟.高职生“习得性无助”心里及教育策略.职业教育研究,2007,(08).
[3]蔡香芬.加强心里指导,塑造健全人格.职业教育研究,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