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理课堂中以图导学教学模式

2015-05-29王伟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读图导学学科

王伟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们学习了地理学,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构造以及各地区的环境差异。所以地理这门学科对图像要求就比较高一些,地理的内容杂、范围广、地名多,单单靠文字叙述是不足以让学生充分学好的,所以在地理课堂中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就是一种非常适合的上课模式。本文将分析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结合具体实例来谈一谈地理课堂中的以图导学教学模式。

地理学科特点教学模式以图导学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开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着地球的沧海桑田,时至今日,地理事物与现象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理这门学科到底有什么独有的特点。

一、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还需要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地理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研究地面各种现象的分布并探寻其原因;(2)阐明地理现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域差异性;(3)探寻地理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4)阐明人地关系。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通过地理课堂的教学,学生们要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要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还要能够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通过了解地理教学目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这门学科对于图形的要求,我们不可能说学习中国的地形,就要去中国实地考察一圈,所以这些内容必须要通过图形反映和教学。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例如科学的思维方法、动手观察和读图绘图等方法。

二、把握以图导学的本质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灵魂,也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地理的学习不能够离开地图。我们从地图对于学习的几个优势来阐明以图导学的本质及重要性。地图有利于对知识的阅读和理解,看书与看图相结合,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即形成“脑图”;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用图记忆。地理知识点复杂且庞大,大到宇宙和天体的运动规律,小到地区的气候特点,所以记忆起来相对比较费劲。用图记忆就是记的时候,应该直接把文字放到图上记,当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你便可以像读图一样回答各种问题了,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解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信息,发现知识、提高技能。

三、反思如今地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首先,学生对复杂繁琐的教学内容没有信心。地理课堂的大部分知识内容比较晦涩难懂,专业性极强,学生的兴趣也就很难提高,而且地理知识细、碎、杂,学生很难形成一个系统,对于地理知识和学习也就失去了信心,课堂效率也就不高了。其次,教师过于注重成绩考核忽略思维培养。教师是有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有的时候教师为了赶进度,就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加快教学进度,在课堂上知识一味的念书,地理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同时也需要理解和思维的训练。如一位教中学人文地理的教师这样说道:“通常我们讲农业区位的时候,首先,向学生阐明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农业的生产,这个时候学生是一种被迫接受的一种状态,告诉他这些影响,我都把这些东西一条条背下来,一条条记住,然后后面就分析某一种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因素影响的。就是总觉得这样的一个过程,而且不是学生自己得出来的,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动脑的能力,也就达不到地理教学的思考目的了。”其次,一些同学绘图能力差,不能掌握地图的要素。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灵魂,可是就是有一部分学生不能领会,不是说学生笨,只是他们没有领悟到而已。而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地理的考核都与地图有关,所以教师发现这样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不能放任自流,这样成绩只会越来越差了。

四、具体探究以图导学的教学方法

利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习兴趣。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相吻合的情境,并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服务。还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读图技能。读图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还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在课堂上要多多探讨,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读图的能力也不一样,一起探究就能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达到准确理解图像内涵的目的。

总之,高质量的教育是以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为标准的。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系统地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和创新能力,陶冶品德是全天下所有老师们的目标及心愿。就像蔡元培所说的,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所以探究合适教学的方法是每一位优秀教师的终身目标,时代的脚步匆匆向前,我们的教学模式也不能落后,需要不断地探讨,不断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桂珍.高中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2.

[2]单莉.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王文玉.高中地理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4]姚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三英语复习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读图导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超学科”来啦
读图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