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2015-05-29郭凤云
郭凤云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增加了很多抽象的运算和概念,因此,很多初中生无法适应这样的转变,他们认为初中数学的理论概念过于枯燥,并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加上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导致初中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有些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渐实施,数学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本文就人教版初中数学兴趣教学进行浅析。
人教版数学教学兴趣教学对策初中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生活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本质上提升数学教学水平。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和谐、愉悦、轻松教学氛围,这是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最为重要的阶段和环节,为了将数学教学的水平提升,教师可以采取兴趣教学法,兴趣教学法可以使教师教授更轻松,学生学习更有趣,从本质上将初中数学教学的水平提升。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法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兴趣教学法首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如果情绪高涨,就可以调动自身思维,集中大脑注意力,进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相反,如果学生的情绪低落,便会影响到对知识的吸收。然而,兴趣是保证学生情绪、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最好的方法。教育心理学中明确指出,具有趣味性的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积极思考、全神贯注,甚至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废寝忘食。数学学习需要学生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很多学生反应在自身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思维阻碍的现象,如果这个时候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不能集中注意力,便无法提升学习积极性,很难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十分重要,兴趣教学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地参与到思考之中去。其次,兴趣教学法还可以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创新思维,鼓励教师要培养学生反思和质疑的学习习惯。而兴趣教学法就是将学生作为主导,教师要注重活跃课堂氛围,塑造开放型课堂。以气氛带动学习,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对教师讲学和教材内容质疑,从本质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的策略
(一)以游戏丰富教学内容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数学学科中的理论知识十分抽象,因此,数学也显得十分乏味和枯燥,很多数学教师反映在自身教学过程中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一些小游戏,使初中生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学习,在娱乐的同时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更深地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师讲解到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时候,a+b=b+a是加法的交换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和生动地对概念含义进行理解,教师可以选两个学生在讲台上站到一起,告诉台下的学生,张某某代表a,李某某代表b,张某某和李某某站在一起就是a+b,张某某+李某某=两个人,接着教师可以让张某某和李某某互相交换位置,再为学生讲解李某某+张某某=两个人,并且在黑板上写下两组公式,利用等量代换,张某某+李某某=李某某+张某某,由此推断a+b=b+a,教师通过组织小游戏,使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学习,并且将加法交换律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转变数学教学思路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这种单向教学模式,在单向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学生无论是否理解授课内容都要被动接受,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其实,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双向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所以,实施初中数学兴趣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根据学生来制定数学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适时地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针对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及时鼓励和引导理解偏差的学生。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分享学习的经验,做到取长补短,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三)布置作业要统筹兼顾
学生喜欢有选择地学习,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改变常态,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布置完作业以后,有些学习程度浅的学生反应作业很难,直接放弃。为了杜绝这一现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布置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两种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完成,同时,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要保证布置的题目60%的学生都可以解答出来,30%的数学题目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解答出来的,剩余10%的题目是对数学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努力解答出来,教师还可以在作业中融入新课程和新内容,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新知识进行预习。在学生完成60%作业的时候会产生自豪感,增强他们解决其他题目的自信心。这样的作业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他们真正热爱数学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初中新课改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要将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出来,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不断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将枯燥、复杂的数学概念转变成为生动、形象的数学知识,这样能够在加深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同时,挖掘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刘友春.浅谈中学数学教材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09).
[2]钱和平,李素萍.对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看法[J].价值工程,2012,(06).
[3]韩义.新课标下“人教版”与“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4]刘超.初中新课标教材中数学史内容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教材为例[J].中学数学,2011,(12).
[5]初延波.新课改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