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之我见

2015-05-29王艳青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胆数学课程平行四边形

王艳青

当今社会是个具有挑战性的社会,竞争日益强烈,需要参与竞争的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鼓励学生大胆地“说”;(2)鼓励学生大胆地“做”;(3)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让每个学生都自己想、自己说、自己做,把知识真正转化成自己的一种财富,把学习真正转变成自己的一种能力。

创新精神说做想《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目标有明确规定: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鼓励学生大胆地“说”

一提起“说”,有的老师认为语言表达是语文课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方式,数学课应以“做”为主,其实不然。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学好数学的关键是“明理”。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就题讲题,就题说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全由教师一人代办了,所以导致了学生往往学会了100题却不会第101题。特别是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学生抓不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找不出解决问题的入手点,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就提不上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明理”。学生如果能对所学的知识真正理解,掌握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做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说出学习目标,提出学习问题,明确解题思路,发表不同见解等,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理清自己的分析思路,又能培养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一轮课改中的数学教材更有利于学生的说,各种各样的信息窗情境图,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信息,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去探索,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解答问题的目的。

二、鼓励学生大胆地“做”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安排中几何知识数量较少,但这些知识学生在学习时的难度却比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与空间想象力还不十分发达。针对这一特点,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平移、旋转是新一轮课改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其中的旋转知识难度很大。学生对于物体的旋转方向、旋转度数及绕一点按要求旋转后的得到的形状很难掌握。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借助不同的图形实物,动手按要求将图形转起来,才能使每个学生真正明白把一个图形绕一点旋转的方法。多边形面积计算是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其中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又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对其中的2倍关系理不清,所以在做相关判断题时,出错总是很多。但如果在学习三角形或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时,让学生自己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相关图形,拼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观察原来的图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学生就不仅能很好的掌握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对这两种图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也能十分明确,就不至于把“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类似的判断题做错了。再如有这样一个题“用木条制成一个长方形框架,长18厘米,宽15厘米,它的周长和围成的平面的面积各是多少?如果把它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这里是一个图片这里是一个图片这个题旨在考察学生对长方形框架与推拉后形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间关系的理解。类似的题目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拉一拉,量一量、算一算,才能使他们真正明白长方形与变化后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

三、鼓励学生大胆地“想”

一个人只有有了独特的想法,才能有独特的做法。数学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亦可通过同一题目的不同想法来实现。

在数学教材中有许多题目是可以一题多解的,这时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求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很大的好处。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一个三角形的底是5米,如果将底延长1米,面积就增加1.5平方米。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这个题按常规的思维方法是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现在三角形的底是5m已经知道了,但高不知道,所以必须先求出三角形的高,列式为“1.5×2÷1×5÷2”。但在解答这个问题时,有的学生却直接用“5÷1×1.5”来求的,学生的理由很充分,因为原来三角形的底是延长部分的5倍,原三角形与底边延长之后的三角形的高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原三角形的面积就应该是底边延长之后增加面积的5倍。多么简单而合乎逻辑的想法。在我们的数学教材中还有许多类似的题目,教师要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充分地思考,寻求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努力促进学生思维开放性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主动的探索,积极的创新,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教师应多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自己想、自己说、自己做,把知识真正转化成自己的一种财富,把学习真正转变成自己的一种能力。

猜你喜欢

大胆数学课程平行四边形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我家的大胆蜗牛
大胆玩创意
突出重点 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