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之“七写”策略
2015-05-29阎淑蓉
阎淑蓉
当前,艺术类学生大部分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而选择学习艺术的,他们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专业加文化课的方式圆自己的大学梦。语文能力弱尤其是写作能力弱(主旨立意不深,语言缺乏表现力,叙事简单,写作素材单一)是艺术类学生的普遍现象。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中3年的语文写作教学中贯穿“七写”策略,是提高艺术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艺术类学生语文教学写作能力“七写”策略语文能力既包括语文学科所需求的学科能力(即听说读写),也包括以认知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一般语文能力(如敏锐而细致的语文观察力,广泛而持久的注意力,深刻而灵活的语文思维力,准确而长久的语文记忆力等)。
语文能力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极为重要,一方面,能够彰显自身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鉴赏。然而,艺术类学生语文能力的普遍现状是:语文基础薄弱,情感体验单薄,审美能力低下,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其中,写作能力差尤为艺术类学生的短板,主旨立意不深,语言缺乏表现力,叙事简单,写作素材单一是他们最大的问题。
面对艺术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写作能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更显重要。
一、艺术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攻略——落实“七写”方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可以导语激趣,创境激趣,品文激趣,活动激趣,成功激趣等。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语言”,“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语言是出声的思想,思想是合而为一的,因此,练作文实际上就是练思想”。怎样拓宽学生的作文思维呢?
1.通过反题意写作训练培养逆向思维。反题意就是从作文的题目、选材、立意等方面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种作文方式。
2.通过续写故事、补写课文空白处培养想象思维。续写即是根据课文的背景、体裁、作者思路、情节发展或教师出示的作文开头,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进行写作。这种训练,要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他们的想象思维,寻找读写结合点,拓宽训练途径。
在教学中,我的写作拓展训练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写词串。“词串”是语文教材的一个特色,学生图文对照,反复诵读,不仅识了字,理解了词语,而且,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词串也为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可以利用词串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词语串连成句子。
2.写句式。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文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3.写空白。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领学生从四个“点”进行补白:对教学突破点进行补白;对主题深化点进行补白;对情节高潮点进行补白;对标点符号处(省略号)进行补白。
4.写段落。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先分述后总结、按并列段式等段的构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应用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对话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描写的词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写景状物、渲染气氛等作文开头形式。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篇末点题、提升思想,反照前文、首尾呼应,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的结题技巧。
5.写插图。通过自读课的阅读插图,学生容易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不过,插图只是表现了一瞬间的情境,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定格”和现实景物的“特写”。所以,看图时要引导学生想象。对于故事性插图,可引导学生想象插图前、插图后的情节,把定格的图画“拓展”成连续的情节和内容。
6.写故事。续写,就是根据提供的文章开头,通过合理想象,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接写故事情节,写成一篇中心明确、内容健康、可信,事件完整、连贯的文章。那么怎样续写呢?首先,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其次,要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再次,要在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如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可引发学生想象:别里科夫的死因。引导学生续写他死时的情景,同时也推进了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探究主人公致死的根本原因。
7.写“课文”。它的形式有:改变叙事人称、改变体裁(把古诗改成记叙文)、改变语言(把古文改为现代文、把陈述性语言改为描述性语言)、改变文章叙述顺序(顺叙变倒叙、倒叙变顺叙)等。由于改写含有创作成份,所以改写练习可以提高写作技巧,发展想象力。我们进行较多的改写:比如,将《沁园春·长沙》改写为一篇抒情散文;《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片段拓展练习并设想假如“我”是荆轲,“我”该如何施行“我”的刺秦计划,等等。
二、学生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七写”教学方法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艺术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体现在:
1.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夸夸其谈”,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经过不断的练习,同学们写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其中不乏优秀作品,被收入我校优秀作文集中。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以往写起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搜肠刮肚,总是“无话可写”。究其原因,除了艺术类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审题,不懂得立意,不懂得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通过“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拓展文本 有效提高中年级读写能力的研究”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倚重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会写”的缺憾。
参考文献:
[1]赵大鹏.决胜高考:高考语文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基础与创新[M].语文出版社,2006.
[2]黄子平.害怕写作[M].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5.
[3]林黛嫚,许荣哲.神探作文:让作文变有趣的六大策略[M].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