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生本教育,创设学生喜欢的小学数学课堂

2015-05-29刘振学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理念课堂教育

刘振学

生本教育理念,是先学后教,不学不教,以学定教。因此,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核心。所有成功者都是持续不断的学习者。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能,人的潜能不开发就将消失。一切为了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教育的起点。高度尊重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是教育的前提。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行为观,是教育的新境界。

生本教育小学数学转变观念生本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思想,是现代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主流理论,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本能,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激发生命自身去发展自己;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依靠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生本教育强调教育要实现的目标是学习快乐、素质发展、成绩优异。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提升综合能力,注重开发学生潜能,自觉遵循“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三大原则。

一、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核心。我们要增强对教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让教学改革理念记在心里,扎根于脑海里。深刻认识和理解“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方法变文化,文化变信仰”的精髓和本质。牢固树立“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的课堂理念。准确定位自己角色和学生角色,我们的角色是学习的引导者、协助者、助推者、导演、生命的牧者,学生的角色既是厨师,也是“美食家”。

二、提升综合能力

所有成功者都是持续不断的学习者。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优秀教师,一要有一个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我们要顶天立地,即教学理念——顶天,教学基本功——立地。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就一定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二要在备课上下功夫,由备知识为主转向备方法、备学生为主。三要感受课堂,感受学生的投入程度,感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有灵活的手段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让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成为主流。

三、注重开发学生潜能

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能,人的潜能不开发就将消失。教育的意义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我们要牢牢抓住“挖掘”这一肯綮,在开发学生的潜能方面下功夫,而挖掘学生的潜能,一是激励学生,二是在方法上指导学生。只有把方法的指导与励志教育相结合才会事半功倍。潜能的挖掘要从课堂上做起,从学生的自主学习上做起,让学生有成功的快乐。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就要让他学会并会学。

四、自觉遵循三大原则

1.一切为了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教育的起点。生本教育课堂的一切活动必须围绕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是对学生人生道路的引领。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学会、过程与方法——会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乐学的三维目标,教学过程要以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展示要以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见解的勇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为支点,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让学生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关心爱护学生。

2.高度尊重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是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就要重新认识学生的价值: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的潜能无限,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尊重学生,教师就要信任学生,宽容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学生,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尊重学生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产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教师就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施展自己的特长,满足他们成功的需要、欣赏的需要、心理安全的需要。

3.全面依靠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行为观,是教育的新境界。全面依靠学生,就要充分开发利用好学生资源,教学最大的资源不是那些硬件、电脑、高科技手段,而是孩子本身(经验、智慧、知识、积极性等),只有当他的潜能真正被激发,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提高。全面依靠学生,就要调整教与学的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师变为导师,把教室变为学室,把灌输变为探究。全面依靠学生,就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牢牢把握“教会才是真会”这一教学宗旨,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

总之,我们的课堂就是学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就是师生质疑问难的场所,就是学生展讲的舞台。通过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和发展学生,把课堂真正变成“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人人活跃,个个精彩。

猜你喜欢

理念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