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生关系与师生冲突对学生的影响
2015-05-29张春南
张春南
教师,是知识的启迪者,是品德的陶治者,也是影响学生言行至深的引导者。身处信息万变的时代里,教师所承担的角色极为重要。正确认识师生关系,有效地化解、避免师生冲突,帮助学生规划良好的生涯,拥有多彩多姿的人生。
师生关系师生冲突原因影响一、师生关系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有较重要的作用。马斯洛在论述师生关系时曾说:“我们研究对象中的教师的行为非常健康,这是因为他们对这种关系的理解不同于一般人。例如,他们将它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力、尊严的威胁。他们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老师的尊严,前者很不易受到冒犯。他们并不试图做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样子,也不搞威吓学生的权利主义。他们并不认为学生间、师生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他们也不会摆出教授的架子,而是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人的本色。所有这一切,创造了一种没有猜疑、没有小心翼翼、没有自卫、没有敌意和担心的课堂气氛。”我们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民主的、平等的、互尊互爱的、教学相长的和谐而亲密的基础之上。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者首先应使自己的人格健康完善,做学生的表率。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在理性和情绪上的动态的人际关系过程,教育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由于教师和学生都是能动的主体,因而教育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活动。在学校环境中,影响学习适应与进步的因素中,恐怕没有比师生关系这一因素更重要的了。学生与教师所建立的关系,是决定学生的学校经验是否有助于他的全面发展,或者会增加他的困难与挫折的关键。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同意,一切有效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上。美国心理学家金斯的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性质是班集体的主要决定因素,在课堂中最早建立起来的感情和关系决定着班级风气,又影响着以后的课堂教学。由于师生关系的普遍存在性,由于学生认知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过程的社会性,师生关系不仅构成了教育教学的一种背景和环境,而且其本身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要素。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师生关系这种教育要素。
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我喜欢这位老师,所以我喜欢她(他)教的这门课”,这是学生最普遍的一种心理。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与老师相处融洽,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师生关系的状况日积月累会对学生的思想、志趣乃至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等产生影响。因而,其影响就不仅是某一门课的学习效果,而是所有科目的学习效果。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心理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过程,是学生个性养成和发展的过程。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归属、受尊重、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地希冀从师生关系体系中得到满足。满足这些心理需求是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个体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认识自己的,尤其是对儿童而言,老师的评价直接影响着他的自我评价。在不良的师生关系中,师生间紧张对立,班集体气氛压抑,学生就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公正的评价,也就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意识必然得到不到健康发展。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能力。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社会关系的缩影,学生正是在教师的交往中习得一定的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积累一定的交往经验,培养起社会能力的。此外,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创造性,即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平等、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师生关系不仅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样也影响教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仅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积极影响,也能使教师工作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中,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和疲劳感,并能增强成就感,进而进一步强化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儿童的热爱。教师的工作成绩是通过学生体现出来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班上出了个特别出色的学生,教师感到自己是成功的,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学生成绩很差,就是宣告老师失败了,成就动机遭到挫折。师生关系也与老师的尊重需要、交往需要的满足相关联。研究表明,从学生那里得到积极反馈的老师往往从工作中感到极大的乐趣,并反过来对教学有很大的益处;学生的敌视、挑衅和欺骗、吵闹或捣乱,都导致老师的精神紧张和痛苦,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师生冲突的原因
首先,大学教育或是师范教育与工作实际有较大差距。许多年轻教师开始走上工作岗位都是雄心勃勃,可现实是无情的,一旦他们在工作中遇到许多挫折后,他们觉得在大学期间不知道“那个世界的真相”的感觉。因此,他们情绪开始波动,状态开始摇动。这就为他们以后出现师生冲突创造了思想条件。
其次,与期望不一致,也会引起师生冲突。由于教师对学生不合乎期望的行为不满意,就会对学生进行批评指责,从而引起学生的压抑、不满或怨恨情绪。这种情况下的师生冲突往往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有正确的要求,但帮助方式不正确。学生对教师不合乎期望的行为的不满,也是造成师生冲突的原因之一。
再次,角色自认的误区。教师要有角色意识,要符合角色要求。但是如果这个角色意识与行为“过分”的话,就可能造成教师的“强权”意识,即所谓的“师道尊严”。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就容易造成冲突。
最后,师生的“代沟”问题。师生之间的年龄上存在着差距,这是客观的事实。由于不同时代的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距,因此,对同一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一样。有些教师抱怨,今天的孩子实在难教,与过去所谓“自己时代”的孩子不一样。教师在观念与行为上与学生存在着“沟”,因而造成师生冲突就在所难免了。
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冲突是常有的事。冲突发生后,关键是如何化解。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尽可能避免冲突;另一方面,要善于化解冲突。教师的严厉批评往往是冲突的导火索,之所以发生了冲突,是因为教师批评学生的时机和地点都选得不好,批评学生的语言也过于严厉、刻薄,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从根本上背离了教育学生的初衷,只能使其变本加厉,破罐子破摔,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从总的方面来看,解决冲突的办法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当冲突发生后,教师应该是冲突的主动化解者。教师要积极寻找化解冲突的突破口,用真诚和行动去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诱发学生化解冲突的意愿。第二,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言行,主动作自我批评。教师的自我批评,绝对不会降低其在学生中的威信,反而能够使其形象更加高大、丰满。
参考文献:
[1]方中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柄生.新编教师职业道德与规划.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