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原因及措施研究
2015-05-29李敏贤
李敏贤
随着人口大规模的流动,流动人口家庭化现象越来越普遍,相应的流动人口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并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以期推动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现状原因随着当代中国人口大规模的流动,流动人口家庭化现象越来越普遍,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特别是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我校对本项研究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干、年级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动员全体班主任、任课老师积极参与,实行每星期一调度、每月一总结制度。一年来,全校教师共进行家访1100余次、发放问卷调查2000余份、召开家长会20余次、与孩子谈心3000余次、给家长写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
一、我校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洗砚池小学地处临沂商城的中心地带,流动儿童占比大。我校共有学生1298人左右,其中流动儿童有910人,流动儿童占70%。
1.流动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
(1)父母的职业。父母的职业对于子女的身心发展有很大影响。据调查,分别有90%的父亲和79%的母亲在外打工或自己干个体;分别有10%的父亲和21%的母亲没有工作。父母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一些劳动强度较大、收入不高的工种。
(2)父母的文化水平。父母的文化水平和修养特别是母亲的文化水平和修养与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最为密切。根据调查,父母中文化水平在大专以上的仅占8%,初中以下的占60%。
(3)家庭总收入。我国目前儿童接受教育的水平高低直接取决于家庭收入的多少。调查显示,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家庭占40%。可想而知,这样的家庭基本上无力再去承担孩子的额外教育费用,如购买课外书、聘请家教、参加各种交费的兴趣班等,有个别家庭的孩子甚至连一本课外书都没有。
(4)家庭结构情况。家庭结构是否稳定,对儿童的身心有很大的影响。根据调查,大多数家庭均是四口以上,约占65%,也就是说,多数流动家庭中子女都在两个以上。
2.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基本情况
(1)家庭教育观念。在我们的调查中,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应当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承担。但也有6%的家长说不清楚,5%的家长认为是社会责任,10%的家长认为是学校责任,35%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流动儿童不太重要,但同时也有78%的家长认为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问题,79%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也是为了国家。
(2)家庭教育行为。首先,我们从教育投入上分析。调查发现,家长在时间投入上并不多,有12%的家长因为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有意识地与孩子在一起,有10%的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在4小时以上,分别有56%、34%的家长一天中与孩子有意识在一起的时间在1~2个小时和2~4个小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在教育费用的投入上要比时间多一些,有8%的家长认为,为了教育孩子花多少钱都值得,有12%的家长认为不是这样,有80%的家长认为要看具体情况而定。36%的家长认为,孩子每学期的学杂费是家庭生活的负担。62%的家长认为还可以,不至于成为家庭生活负担,但绝大多数家庭没有额外的教育费用支出,如购买课外书、参加各种兴趣班、为增长知识而进行的娱乐活动等。其次,我们从教育的方法上来考察。有82%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但同时也有18%的家长认为,不一定或根本不用讲究科学方法。当孩子有了进步或取得一定成绩时,42%的家长表示主要给予精神奖励,20%的家长主要给予物质奖励,38%的家长表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当孩子犯了错误,28%的家长会帮助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59%的家长会给予一定的处罚,如打骂、不给买东西等,也有3%的家长认为随他去,孩子大了就自然懂事了。再次,从教育信息来源看。流动家庭的家长中有26%的家长能够主动去学习教育孩子的相关知识,但是也有32%的家长表示不会去有意识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依次主要来源于以下渠道:家长学校、看电视书报、上网、上辈家庭教育经验、向亲朋好友请教等。可见,他们的教育知识的来源渠道还是比较宽的,关键还是家长本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
二、改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措施
1.大力改善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环境对子女健康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必不可少的。(1)作为家长,要做到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保持恩爱的夫妻关系。(2)父母与邻里之间和平共处,互帮互助,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引导和鼓励子女加强与同龄群体的交往,不要限制孩子外出,不要限制孩子接触社区生活。(3)父母对子女要平等相待,多一份体贴,少一些训斥;多一分爱护,少一些冷淡;多一份理解,少一些专横。既不能动辄严厉惩罚,也不能过分溺爱和保护。(4)在流动人口家庭中,大部分孩子要帮助父母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甚至生产劳动,如帮父母做饭、守摊点、值班等。针对此特点,家长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教育,动员子女做好自己的事,帮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对父母的职业持正确的看法,明白父母就业过程中的艰辛。
2.广泛开展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方式,以及家长会、巡回报告团演讲等形式,深入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传播成功的教育方法和经验,普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知识,形成一个全社会关心家教,重视家教,支持家教的良好氛围。
建立以家长学校为平台的培训机构,对家庭教育进行科学指导。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与子女的互动活动,家长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家教水平。因此,加强对家庭学校的管理,使家长能得到较为全面、系统、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对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特别重要。
3.推行协同教育,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机制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割裂开来,要积极推行协同教育,具体采用以下方法:
(1)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机制。流动人口居住偏远,工作时间长、不稳定。家庭与学校的联系相对松散,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建立家庭与学校的定期联系机制。在社区成立家长协会,由居委会主任兼任,学校方面由学校牵头,定期召开家长会,讨论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对个别存在的问题,以班主任为主,完善家校联系制度,将学生在学校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或家长协会取得联系,妥善有效地加以解决。
(2)建立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联系机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口流动性进一步增大,建立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联系机制很有必要。以社区为单位,由退休教师、居委会干部及热心教育事业的人士一道指导建立社区教育中心。主要职能:一是监护那些家庭教育缺位的孩子;二是为孩子提供集中学习活动的场所;三是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