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05-29李毅飞
李毅飞
改进教学模式,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让更多的课外信息进入课内,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只有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才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热情。
政治课堂创新能力激发热情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国家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关系到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要求教师不能再用以往的教学思路,而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而且学生希望他们所关心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政治课老师能给他们做出正确的解答。
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师要做的头等大事。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谈谈在政治课堂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
一、改进教学模式,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一直以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满堂灌,教师是权威,只能单向传输,不能双向交流,更容不得学生质疑、求异、创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怎么会高呢?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让更多的课外信息进入课内,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为此,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要任务。把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被动的“照单全收”变为了“主动的索取”。在教学中,老师要多采用“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注重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交流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做到敢说、敢问、敢辩,抓住学生带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从而形成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和谐发展的氛围。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成长。只有才能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从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热情。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造。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观察,去实践。我们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常言道:“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也必须想尽办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由、愉悦、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增强参与意识,培养协作精神,激发创造热情,提高创新能力,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会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政治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教法,忽视研究学法。其实,学法是教法的出发点,学法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而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发现和探究,如今教育正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就是要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对权威、对理论、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这就要求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多角度思考,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向性,敏捷而又灵活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要为学生创设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在不断经历错误和总结经验的过程中养成勇于思考的学习品质,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身的创造意识,为未来的社会实践作好充分准备。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改革和探索,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从大脑中输出所需要的各种新信息,创造出大量新知识”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四、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宽知识视野,关注社会和生活,培养创新能力
只有充分发挥各种思考方法的威力,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做到有如泉涌,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通过以改革和探索,从根本上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例如,在教法律常识时,我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节目,拿到课堂上与他们一同分析、探讨。无论是突破还是融合,都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科的交叉渗透,拓宽学生知识面,将些关系密切的学科内容合并,融会贯通,夯实创新基础。教师应该重视双基的教学,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并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
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教育工作者只有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更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开拓,勇于创新,让创新教育之花更加灿烂地开放!
参考文献:
[1]肖传楚.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实施创新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0,(Z1).
[2]范晓莲.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初探[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