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重楼种植业发展之路

2015-05-29李恒李嵘王跃虎

云南林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重楼种植业根茎

□ 李恒 李嵘 王跃虎

重楼是延龄草科重楼属(Paris Linn.)植物的总称,包括27种和10余个变种。我国有30种(和变种),是生于林下的草本植物。重楼是多种中成药的原料,也是各类处方的常用配伍药,在我国医药学上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非典疫情”以来,重楼需求量逐年增加,野生重楼资源面临枯竭,重楼种植业应运而生。为确保野生重楼资源的永续繁衍,缓解重楼的供需矛盾,大力发展重楼产业应是必由之路。

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 曾孝濂 绘

一、重楼种植业的现状:重楼种植家喻户晓,种植形式多样。

重楼种植行业的兴起。2003年SARS事件以来,重楼需求不断增加,野生重楼资源日益紧缺,重楼药材价格随即飙升,促进了国内重楼栽培业的快速发展。不同行业的企业家,纷纷投资于重楼栽培,不少乡镇组织了滇重楼专业合作社(巍山),林下药材专业技术协会(镇沅),中药材种植协会(巍山),组织农民种植重楼;偏僻乡村的农民都已知道重楼的珍贵,他们从山上收集野生重楼,移种于天然林或人工林(核桃林)下,或保存于私人家园中,少则10-30株,多则数百株,等待药商的收购,也有收集种子自己播种或出售的;种植重楼已是云南山区农民家喻户晓的行业。短短10年,重楼种植业迅速发展,到2014年,仅云南境内,颇具规模的重楼种植及繁育公司已达1200家,多家重楼繁育公司正在组建中。2015年初,云南重楼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重楼种植业正在中国悄然兴起。

重楼的种植模式多样。总的说来,我国重楼栽培仅限于野生重楼驯化种植,或说仿生种植(bionic cultivation),即模仿重楼的自然生态条件进行人工栽培。重楼为亚热带林下植物,种子萌发缓慢,成长过程迟延,生命周期长,从种子落地到植物开花结果需要5-6个年头。仿生栽培的种源取之于自然界,栽培措施遵循重楼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促使植物繁殖加速,药材的质量和产量有所提高,目的在于保证重楼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发展。重楼的驯化栽培,理论上是资源合理利用的进步行业。当前,重楼的种植方式主要有搭建荫棚人工种植,家庭零星种植,林下套种,野生抚育四种模式。

搭棚种植的种源初始阶段主要取自天然森林,2-3年以后,依靠自己荫棚下的种子和根茎扩大种植面积(思茅、保山、元江、禄劝、文山、马关)。目前规模化种植地的兴建,种源则依靠较早发展起来的重楼繁育基地,依赖于活跃的种子市场。

林下套种的模式见于怒江、玉溪、红河、文山各地。这些地区强调药材的生态种植,直接将山野中的重楼引种于核桃林下(新平)、旱冬瓜林下(云龙),也有移栽在针阔叶混交林下(泸水),也有将重楼与果树套种、与玉米套种(贡山)的。

林下抚育。怒江州山多地少,林地面积大,耕地匮乏。重楼栽培多以林下抚育为主。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方,一般森林比较茂密,林下重楼资源丰富,农民可在自留山或集体林地进行人工抚育。人为调节种群密度,使其资源量既适于采收利用,又能维持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贡山、福贡、泸水),这种药材种植方式被称作“半野生栽培”。

林下套种和林下原地抚育的模式无疑有利于重楼资源的保存和恢复。

重楼种植业的发展是缓解重楼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2003年以来,医药界对重楼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自然资源早已不堪重负。确保药材供应的唯一出路是发展重楼种植业,林下抚育无疑是最为有效的种植方式。

据云南滇重楼种植开发有限公司统计,全国药厂需求重楼1.5万吨左右,各地中药处方需要1000吨。如是,每年消耗重楼根茎应是1.6万吨。按搭棚种植每亩能产重楼药材250公斤计,每年需要6.4万亩重楼的产品。又重楼种子繁殖需要6年以上才能获得重楼药材产品。这样,保证重楼药材供应所需的重楼种植地要增加6倍,即共需38.4万亩重楼。经过近10年的经营,2014年的重楼种植面积不过2万亩。要满足医药界的需求,道路还很长。即使政府扶持,社会各界关注,每年能扩种重楼2万亩,也需19年时间才能满足今天的需要。显然,解决重楼供需矛盾的唯一选择是发展重楼生产,改变对大自然的过度依赖。

重楼种植的大方向值得鼓励,但健康发展的道路有待探索。

二、重楼种植中的问题。

1.对非药典重楼的排斥导致众多重楼资源的浪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仅将云南重楼(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 (Franchet) Handel-Mazzetti、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Franchet) H. Hara的干燥根茎列为法定的国家药品,即滇重楼和七叶一枝花才是法规上的重楼正品,此二变种之外的28种国产重楼都是非药典药材,被列为“伪品”,在药材市场上备受歧视,在药园中惨遭清除。实际上中国野生重楼品种多达30余种(变种),在中国的医药传统中和现代医药学中都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将大量非药典重楼品种废弃不用,实属偏见。我国多数农民植物分类知识有限,他们认识重楼属植物,不能识别各式各样的重楼品种(种和其变种)。在山区农民看来,凡是重楼都是为珍宝,统统挖来栽种。然而,大多数地区,往往都有数种重楼生长。农民采集、栽种的重楼不可避免地包括药典重楼和非药典重楼,而且药典重楼数量往往只有1/5-1/2。采的多,栽的多,结果值钱的少。

浪费了野生资源,农民收益大打折扣。重楼栽培种源来自野生混杂群体,优良品种欠缺,有的重楼农场,重楼品种五花八门,产量高和皂苷含量高的优良品种不多,须知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反映药市对非药典重楼的排斥。

2.科学滞后给农民带来的尴尬。由于科学研究滞后,许多该入药典的重楼至今排斥在药典之外,有的农民种了医药价值很高的重楼,却因药典尚未收载而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例如长柱重楼Paris forrestii,贵为高黎贡山地区的特有种,无论在山野,或在种植地,都是长势好、产量高,且不受根腐病、茎腐病的侵害,但因药典没有收载,进入市场时却被列为“伪品”,药商拒绝收购。有的农民辛苦了几年,投入可观的资金和劳力,得到的回报是“失望”,致富美梦受到了挫折。最近的化学测定,长柱重楼根茎的有效成分远远高于药典的控制标准,其治疗价值也优于药典收载的滇重楼和七叶一枝花。长柱重楼的尴尬地位有望改变。与长柱重楼同命运的至少在15种以上,大量的宝贵资源处于“长在深山无人识”状态。如果自然界各种重楼都能得到青睐,重楼资源的稀缺状态或不致出现。

3.仿生种植和现代化生产的矛盾。药材的种植强调模拟自然生态环境,保证药材质量,主张施加腐殖质,采用充分发酵后的农家肥。现代农业强调高产,化肥和农药是保障,主张给栽培的重楼施用大量化肥和农药,诸如硫酸钾或复合肥、除草剂、多菌灵及敌百虫等农药,这些农药是否有碍药材安全?是否符合中药材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

4.重楼市场秩序尚欠规范,造成农民投资失利。近年,许多企业家都致力于重楼种植业的投资,但因市场秩序欠佳,不少投资失利。主要缘由有三:第一,作为种苗的根茎收藏不当,挖出的根茎长期保存在仓库里失去了发芽能力,或因堆积时间过长而霉烂,如此种苗仍然进入重楼市场。卖方缺德,买方上当;第二,种苗多源,品种混杂。重楼原始市场的主角是山区农民,他们缺乏植物学知识,常误以为结节明显的根状茎就是重楼,出现于市场的重楼往往包含多种植物,如百合科的鹿药Maianthemum spp.和黄精Polygonatum spp.等等,这些“重楼”经过药商进入到重楼种植基地,最后在基地长出的重楼苗大都不是重楼,投资亏损;第三,重楼种子采收季节和成熟种子保存方式都有特殊的技术要求。市场重楼种子有的是过早采集的未成熟种子,有的种子经受长期晾晒,已失去发芽力。种苗市场规范化对重楼种植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三、重楼种植业的发展前景。

野生重楼资源濒临枯竭已是既成事实。社会需求的增长促进了重楼种植业的兴起。特殊的重楼栽培方式有助于重楼资源的回归。改进重楼市场秩序,规范重楼种植,大力加速重楼种植业的发展,无论是野生或家种,重楼前景光明。

1.重楼种植业的发展空间浩大。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农民和生物行业的企业家们对重楼栽培怀着极高的期待。按2014年估计,我国每年需要1.6万吨的重楼药材,即需要38.4万亩的种植地才能维持药材的供应。目前我国重楼种植面积不过2万亩,如要达到重楼的供需平衡,仅依靠林下种植和林下抚育的种植模式,则需扩大种植面积。

2.重楼药材达到供需平衡成了可能。重楼的种植已由仿古农业走向现代农业,农艺技术大大提高,种植业的发展将是稳步、快速和安全的。大部分采取生态种植中药的理念,普及人工授粉,推进快速繁殖。重楼种植业的发展将出现飞跃,克服重楼的供需矛盾成为可能。

3.重楼正在回归自然,野生资源有望恢复。重楼栽培方式多样化,部分重楼原地保存,部分重楼正在由家园、荫棚走向林下,回归自然。福贡老姆登和泸水老窝乡的重楼是将土著重楼集中移栽在原始森林的林窗内或林下,云龙元亨农业开发公司将滇重楼种在海拔2500-3000米的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 林下,实现了重楼回归自然的第一步。新平县为民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坚持原生态种植,引导农民在人工核桃林下大面积种植滇重楼。这些种植方式无疑有利于野生重楼资源的恢复。

四、科学开发重楼资源,确保重楼药材供需平衡的关键措施。

我国重楼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由于科学研究滞后,重楼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导致野生资源面临枯竭、药材供需矛盾激烈、农民利益受损。为了走出困境,保证重楼种植业的健康发展,建议采取下列措施:

1)普及重楼的基本知识。加强专业人员与农民的直接交流,引导管理部门、企业家、基层农民识别重楼品种,正确采挖、种植、销售和使用不同种类的重楼资源。

2)出版中国(或世界)重楼彩色图鉴。以直观通俗的语言文字和图画照片显示各种重楼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和治病功能,使广大管理工作者和社会群众科学地识别每一种重楼,消除来自不同渠道的传说、误解和迷信。

3)加强重楼化学研究工作。植物的化学成分直接与治疗功能衔接。目前,药典植物滇重楼和七叶一枝花得到了较多化学研究,26种非药典种类重楼尚未开展研究。像长柱重楼一样,开展非药典重楼研究必将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发掘,为中国医药提供更多的药材资源。已有迹象表明,中国特有种皱叶重楼、独龙重楼、大理重楼、球药隔重楼、南重楼、海南重楼的潜在价值有待开发。植化研究的深入必将迅速解除重楼资源紧缺的尴尬局面。

4)加强重楼的组织培养工作。重楼种植业发展的瓶颈是重楼种子萌发时间长、育苗过程缓慢。一般从播种到幼苗开花需要4-5年时间,从播种到富含皂苷的根茎形成需要5-6年时间。由于漫长的生长周期,富有的重楼大户几乎都不出卖根茎,愿意留着高龄的根茎开花结子,出卖种子或自己播种扩大重楼面积。普通农民基本没有长期种植重楼的能力,只有出卖根茎。打破局面的唯一办法是找到规模化快速繁殖的技术—用组培苗代替种子繁殖。

5)开展重楼的基因研究,发掘重楼功能基因的威力,提高重楼有效成分—皂苷含量。重楼的基因研究目前还是空白,昆明植物研究所已开展了重楼转录组的探索,试图揭示重楼皂苷形成机制。转基因,重楼功能基因的发掘和直接利用有望彻底改变重楼资源的稀缺局面。

猜你喜欢

重楼种植业根茎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有了路线图
培育流翔高钙根茎类蔬菜实用技术
方修《重楼小诗》中的《红楼梦》情怀
重楼:梁春宏的脱贫“药方”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多叶重楼与云南重楼中4种重楼皂苷的积累差异
基于HPLC指纹图谱鉴别云南重楼和长柱重楼
基于超声波的根茎类中草药净洗技术的研究
黑果菝葜根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钻研种植业 带头奔小康童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