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培训现状与需求对比分析
——基于广东省的问卷调查
2015-05-29曾素娥武丽志
曾素娥,武丽志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一、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教育问题的焦点在农村,农村教育问题的焦点在教师。[1]我国农村教师队伍规模庞大,全国1205万名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中,农村教师约占80%左右。[2]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高低决定着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而决定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和均衡发展。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2007年,教育部出台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师资水平,实施农村教师培训计划,并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在提高农村地区师资教育教学水平中的作用。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提出要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提高农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使其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011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另一方面,在国家大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近年来启动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校校通、农远工程、教师网联等,促使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3]特别是农远工程的启动和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状况,使师生体验到不一样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也进一步加快了农村教师参加培训的步伐,包含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在内的农村教师培训广泛开展。但作为个体的农村教师参训情况如何?培训内容及形式是否受到欢迎?能否满足教师需求?培训效果怎样?农村教师对信息环境下的远程培训是否适应?……基于这些疑问,本研究面向广东省千余名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展开调查,以期了解现状、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寻求培训工作改进的有效途径,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改革、发展提供基于事实的依据。
二、问卷设计与发放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情况、接受培训情况、培训需求、信息技术条件及信息素养等,共19个题项。问卷经过专家、课题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多次论证,并在进行小规模(50人)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二)问卷发放
广东省共21个省辖市,其中2个副省级市,19个地级市。其中,仅深圳没有农村基层组织。本研究从其他20个市中各抽取1所县教师进修学校发放调研通知及问卷。通知要求教师进修学校在发放问卷时,尽可能覆盖辖区不同村镇学校中的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教师。调查共回收问卷116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98份,无效问卷为68份,有效率为94.2%。回收的有效问卷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覆盖性。
三、农村教师培训现状与需求对比
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个体而言,培训的内容、形式、时间、费用等是其最为关心的切身问题。本研究围绕这几个方面从现状和需求入手,了解真实情况,发现差距,以期寻找弥补差距的合理途径,促使农村教师培训变革。
(一)培训什么:内容的现状与需求
培训内容是培训过程中传递给受训者的基本信息。培训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农村教师的需求,是否有针对性、前瞻性,决定了受训教师的培训收获和参与主动性。农村教师已接受的培训内容反映了政府近年来组织教师培训的主题分布,按照多寡,依次是信息技术应用、学科知识、教学新理念、专项培训、教育科研方法等,参见表1。其中,69.1%的教师都接受过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培训,这反映了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特别重视,相关培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调查中其他题目结果获知,农村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系统操作的熟悉度达83.1%,仅有10.9%的农村教师不熟练,6%从来没使用过。总体而言,农村教师已有培训以理论性、知识性内容为主,侧重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教学理念的培训,而开展的教育科研方法等其他培训较少。
从需求来看,农村教师在知识方面对学科知识培训的需求依旧旺盛(41.2%),这源于农村教师学历较低,很多教师还跨专业施教,学校缺什么就教什么的情况依旧普遍存在。其次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2.3%)、心理健康教育(30.8%)、新课标解读(29.0%),而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相对减弱(24.4%)。农村教师对师德培训需求最低,但这并不能说明师德不重要。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作为一种内在素质,很难短时间通过传统说教式培训获得,需要更加灵活的方式(如体验、观摩)予以熏陶。在技能方面,大部分农村教师认为自己在学科教学策略(44.4%)、课件制作(42.9%)、班级管理(30.4%)、校本课程开发(21.9%)等方面亟待提升。也有14.8%的教师认为需要增加人际交往相关的培训。总体而言,当前农村教师培训的内容需求紧密围绕学科展开,主要是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
(二)怎么培训:形式的现状与需求
从培训中师生是否分离来看,教师参训形式主要有集中面授、远程培训、面授与远程相结合三种。从调查来看,当前农村教师仍以面授培训为主(41.2%),远程培训为辅(38.0%),另有20.8%的教师参与过面授与远程相结合的培训,如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项目。远程培训在“国培计划”等政府项目的推动下,近年来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与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相并列的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三驾马车”之一。[4]
但调查获悉,农村教师的实际期望与现状恰恰相反,他们最喜欢的培训类型是面授与远程相结合(53.9%),其次是远程培训(28.6%),只有17.5%的农村教师选择集中面授。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教师对远程培训的认同,以及对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的推崇。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农村教师都认为远程培训具有明显优势,如85.0%的教师认为远程培训自主、灵活、便捷,随时随地可以学习,49.4%的教师认为远程培训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44.0%的教师认为网络培训的课程资源更加丰富,43.9%的教师认为远程培训符合时代发展特点,促进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表1 教师培训内容的现状及需求
(三)何时参训:时间的现状与需求
对于培训的时间和时长,参训教师往往没有主动选择的权利。那么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安排与农村教师的意愿是否一致呢?
1.时间安排。对于现状的调查可见,当前农村教师培训多安排在“双休日和寒暑假相结合”(33.6%),然后依次是“双休日”(31.8%)、“寒暑假”(26.6%)、“工作日与寒暑假相结合”(23.0%),最后是“工作日”,仅占14.6%。这是由于当前培训以集中培训为主,尽可能避开工作日,以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缘故。
然而农村教师的意愿却恰恰相反。调查结果显示:37.9%的农村教师最希望在工作日参加培训;23%的农村教师希望“工作日与寒暑假相结合”;选择“双休日和寒暑假相结合”或者“双休日”的仅占19.6%和6.7%。可见,农村教师并不希望在休息时间尤其是双休日接受培训,他们希望能自主支配节假日时间。据了解,农村教师工学矛盾十分突出,既要完成日常家务,又要教育女子、赡养老人,甚至务农等。也正因如此,远程培训受到农村教师普遍欢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2.培训时长。一个培训项目的时间长度影响着农村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时间过短容易流于形式,很难取得大的收获;时间过长则易疲惫,影响教师工作、生活,容易使受训教师产生抵触心理。据调查,67.3%的农村教师已参与培训的平均持续时间不超过10天,17.5%的农村教师为10—30天,其他教师参与培训的持续时间更长,这与教师参与培训类型是否为远程培训相关,因为远程培训持续时间较长。
在这方面,农村教师的需求与现状基本一致,72.7%的农村教师希望一个培训项目安排在10天之内,19%的农村教师希望10—30天,仅有8.3%的农村教师希望培训在一个月以上。
(四)谁来付费:经费来源的现状与需求
农村教师工资不高,因此十分关心培训费用由谁来承担。当前培训多数为学校与教师分担(35.6%),其次是学校全额报销(27.1%)和农村教师完全自付(25.2%),学校、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分担占9.8%,教育主管部门全额拨款仅占2.3%。可见,当前农村教师客观承担了部分培训开支,这对本来生活就拮据的广大农村教师来讲,是一种经济负担。
对于培训谁来付费,需求与现状可谓大相径庭:绝大部分农村教师并不希望由自己负担培训经费,希望培训经费由教育主管部门(46.9%)或学校(40.9%)全额拨款;自身愿意负担一部分,其他由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或两者分担的仅占10.5%;只有1.7%的教师可以接受完全由教师自付。
四、农村教师参与远程培训的准备
从现状和需求的调研情况可知,农村教师更期望低成本、高质量、多样化、多模式的培训。其中,远程培训凭借学习时间、地点灵活,能较好解决工学矛盾,备受农村教师青睐。如孔维宏所言,“借助于时空的便捷性、优质资源的整合、低成本以及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的特点,基于网络的远程培训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模式”。[5]那么农村教师是否具备远程学习的条件呢?本研究从网络学习及移动学习两方面对农村教师参与远程培训的准备进行了进一步调查。
(一)网络学习准备:条件与应用
1.上网条件
农村教师要参加远程培训,必须具备相应的软硬件条件。经调查,当前农村教师上网主要是在家中(50.8%)或学校(42.7%)。少量教师只能在教师进修学校(1.5%)或者网吧(1.4%)上网。另外,还有2.2%的农村教师没有上网环境。总体而言,大部分农村教师已经具备上网参加远程培训的便利条件。
2.网络应用
从统计数据来看,62.8%的农村教师会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科研等信息检索,44.6%的农村教师具有利用网络参加培训学习的经历,33.7%的农村教师还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科研交流,11.9%的农村教师依托网络开展过调查研究,仅有5.6%的农村教师从未使用过网络。可见,大部分农村教师已具有网络搜索资源为己所用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而从网络应用频率来看:46.3%的农村教师“非常频繁”或“较频繁”,已经成为习惯;32.1%的农村教师认为一般;仅有21.6%的农村教师偶尔或者从不使用网络获取资源。
(二)移动学习准备:设备与态度
移动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使人们通过移动设备和移动网络开展教育活动、传递教育信息成为现实。[6]移动培训逐渐成为远程培训的趋势之一,并且已在一些项目中进行了尝试。但农村教师是否具备移动学习条件呢?本研究对农村教师的移动学习设备及态度进行了调研。
1.智能手机持有和应用情况
据调查,农村教师大多数(73.2%)拥有智能手机,但使用智能手机网络或多媒体功能的频率并不高。其中,25.5%的教师拥有智能手机且经常使用手机的网络或多媒体功能,38.2%的教师拥有智能手机但偶尔使用网络或多媒体功能,9.6%的教师拥有智能手机但从未使用过网络或多媒体功能。尚有26.8%的教师没有智能手机。从年龄来看,智能手机的拥有率和使用网络、多媒体功能的能力与年龄成反比,年纪越大的教师越倾向于不使用智能手机的网络、多媒体功能。可见,尽管智能手机还没有完全覆盖所有农村教师,但移动培训的推广还是具有一定的市场。
2.移动学习态度
尽管农村教师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学习的现状并不理想,但对于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培训学习,41.9%的农村教师表示非常期待(20.7%)或较期待(21.2%),32.6%的农村教师持无所谓态度,仅有25.5%的农村教师表示不太期待(21.3%)或坚决反对(4.2%)。这说明大部分农村教师对于移动学习还是持认可态度的。
近年来,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移动学习已成为现代远程教育中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具有传统远程教育的优势,还兼备高度的移动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进一步实现了人们“随时、随地、随身”的学习愿望。[7]总体而言,大部分农村教师对于移动学习持期待的态度,但考虑到移动手机的普及性和流量问题,且拥有智能手机的农村教师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学习功能,因此,移动学习当前仅宜作为农村教师培训的辅助手段。但移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未来移动培训前景光明。
五、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现状及需求的调查及对比分析,总体而言,培训的现状与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如培训内容缺乏实践性、集中面授缺乏后续的学习支持服务、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占用农村教师过多休息时间等,值得我们反思并改进。现结合调研提出如下建议:
(一)调研培训需求
成功的教师培训必须以需求为导向。只有正确掌握培训需求,了解农村教师的真实教学问题,才能明确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开发与实施培训课程,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教师培训机构在培训前进行深入、广泛的调研,其中既包括培训政策调研,也包括针对教师个体需求、学校需求、区域教育发展及社会需求等的调研,具体方法包括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工作日记法等。值得注意的是,培训需求调研并非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包含反馈和修正的循环过程,需求调研应当贯穿于培训工作的始终。
(二)优化培训课程
当前农村教师培训课程多为理论课程,以讲授为主。无论是集中面授,还是远程视频点播,多停留于单向传播,互动不足。而农村教师更迫切需要的是与自己课堂教学直接相关的学科教学操作层面的指导、辅导,而非说教。这就要求培训课程必须增加实践环节、交互环节,如说课、评课、研讨等。此外,由于农村教师水平、需求差异大,特别是全科教师的普遍存在,使得培训内容的个性化定制需求迫切,建议采用菜单式、超市式选课方式,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效性,不做重复培训。
(三)合理运用培训形式
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各有优劣,具体培训应根据项目内容及特点合理设计培训形式。混合培训模式是以网络培训和面授为表现形式,将多种模式混合在一起的具有节省成本、提高效益等优势的学习模式。[8]该模式融合了远程培训及集中面授培训的优点,不仅能满足农村教师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有效解决工、学、休矛盾,同时也能提供长效的学习支持服务机制,促进农村教师终身学习,还能在保持面授教学的情感优势、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的基础上,针对网络自主学习的重难点进行解读,巩固自主学习的效果。此外,移动学习也可作为辅助手段融合到网络培训中,方便农村教师随时随地学习。
(四)合理规划培训时间
教师培训部门应客观正视农村教师教学任务重且多需兼顾家务、农活的现状,充分理解农村教师不希望培训占用节假日时间的合理诉求,科学规划培训时间。如前调查分析,建议在设计农村教师培训项目时,集中面授时间尽量不超过10天且首先考虑放在工作日或寒暑假;而远程培训时间可以适度延长,为教师提供持续的支持服务。
(五)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的规定,确保教师培训计划的实施,同时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足额专款用于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机制。建议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地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建立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尽快实现农村教师培训以政府拨款为主、学校分担为辅,切实降低农村教师的经济负担,让农村教师能够轻松上阵,努力提升自我。▲
[1]张岩莉.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中国统计,2014(1):42-43.
[2]张婷.袁贵仁等四位代表网络访谈“中国的教育公平”实录[N].中国教育报,2012-11-14(2).
[3]杨宗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框架设计思路[EB/OL].[2015-03-04].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601/201207/139014.html.
[4]武丽志,李立君.培训、学习与发展——教师远程培训平台的际代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74-79.
[5]孔维宏.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5):74-79.
[6]胡水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移动培训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6):70-72.
[7]郑洁琼,陈泽宇,王敏娟,等.3G网络下移动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12(1):159-162.
[8]赵兰清.混合培训模式在高校教育技术培训中的行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7):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