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历史课的历史“味”

2015-05-29王烨

文理导航 2015年13期
关键词:历史思维史料

王烨

【摘 要】一堂历史课,要有它的历史“味”。历史“味”是指在历史教学中用历史思维分析历史,用历史史料解读历史,用历史眼光借鉴历史。教师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运用史料充实课堂,教会学生用历史眼光认识现实生活,以史为鉴。

【关键词】历史思维;史料;以史为鉴

历史新课改进程中,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学习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利用等,都曾是关注热点。但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不管追求先进教法,突显学生主体地位,还是其它的……载体始终是历史课堂教学,而洗尽铅华,返璞归真,一堂历史课,就该有它的历史“味”。怎么有历史“味”,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试从以下角度谈谈看法:

一、有历史“味”,就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分析历史

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学会历史”,更有助于他们“会学历史”。要有历史“味”,就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创设良好氛围,激发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课标,围绕教材,努力创设情境,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思维。

①注重趣味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增加教学趣味性,引发学生探究。如在《变革与争霸》的教学中,一位教师讲述了管仲箭射小白,齐桓公即位后誓杀管仲,却在劝荐下任用管仲为相。教师提问:“从为人来看,齐桓公为什么能称霸?”学生踊跃回答……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生动讲述,使学生在鲜活历史人物,紧张事件冲突中,激发浓厚思维兴趣。

②注重情感内化

纵观人类历史,涌现许多激励人心的人物和事迹,其凝聚成的爱国爱民的凛然正气,坚忍不拔的意志毅力……都是人类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此来激励学生,起到历史价值导向作用,且启发思维。

③注重设疑启智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如在《中世纪的西欧和阿拉伯文化》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呈现《查理加冕图》,提问1.图片中谁是查理?谁是教皇?2.查理为什么会跪在教皇面前接受加冕?3.教皇为什么会为国王加冕?4.查理加冕体现了什么……教师依据课标,结合学生思维水平,层层设问,使学生思维得到逐步启发。

2.掌握思维方法,提高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常见方法有综合归纳法、比较法、阅读指导法。综合归纳法能对知识系统整理,揭示史实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比较法能把彼此有联系的历史对象放在一起,从中探寻历史规律,启发思维。阅读指导法则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方法,更好了解历史,提高分析能力。

3.展开精练反馈,巩固水平

教师还应通过课堂练习等方式及时巩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精练精讲,分层训练,及时批改,结合暴露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错因,掌握正确方法,引导学生朝思维的正确方向发展。

二、有历史“味”,就要引领学生用史料来解读历史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基础,用史料支撑起的教学才能彰显历史的厚重感。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充分展现学科内在价值,突显学科特色。要有历史“味”,就应引领学生合理利用史料来解析历史。

1.充分利用教材史料

教材编纂要通过多次修订和审阅才最终定稿,凝聚多位专家、学者辛勤劳动和滴滴心血。教材呈现的史料,以直接史料为主,间接史料也经过专家严格考证,可信度较高。这些史料可以在课堂中直接引用,将其自然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拓展思维。

2.适当补充课外史料

教材篇幅有限,史料呈现也必受限制,教师可依据课标,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补充课外史料,但应遵循几个原则:①真实性。这是史料选择的基本原则。只有在真实历史情境中获得的情感才是有效的。史料呈现应注明出处,那些野史轶闻则不能作为史料使用。②可读性。过于深奥、晦涩的史料很难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也不应耗费太久来阅读。故应选择通俗易懂的,如果出于需要选择理论性强的,也应帮助学生清除对文字的障碍。③适度性。选择史料宜精不宜多,宜短不宜长。不是每个知识点都需引入史料,这是简单问题复杂化。史料过长则不利学生阅读,要留给学生时间去领悟史料蕴藏的内涵。

三、有历史“味”,就要启发学生用历史眼光鉴历史

英国历史学家卡尔说过:“只有借助现实,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过去,我们才能理解现实。”我们学习历史就是为了了解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看清历史前途,增强民族自信心。要有历史“味”,就应引领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借鉴历史。

如在《礼乐文明的确立》一课中,一位教师设置了探究活动:1.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感受到礼乐文明的影子?(提示:从婚礼、祭礼、外交礼节等方面考虑)2.说说他们和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有何不同。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了解礼乐文明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感悟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周礼许多细则被废止,但是周礼奠定的“重礼敬德”的中华礼仪的精神传统却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追根溯源,正是从西周时期确立的礼乐文明传承而来。

总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拓宽学生思维空间;要合理利用史料,帮助学生认知历史现象的本质;要引导学生找到历史和现实的联系,鉴古知今,古为今用。这样,我们的历史课堂就充满了历史“味”!

【参考文献】

[1]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陈燕明.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J].学科教育,2009,9

[3]杨庭燕.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4

(作者单位:浙江省长兴县龙山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思维史料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历史想象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习近平“七一”讲话的思想精髓
高中历史教学简论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