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标准化
2015-05-28刘慧彬
刘慧彬
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标准体系概述
标准化的概念
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条款的活动。主要作用在于为了预期目的来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其基础是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其目的是促进共同效益。
所以,一个标准的形成,需要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1)标准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的基础上,换言之,没有技术成果的支撑,就没有标准。
(2)标准的发布,需要有一个“协商一致”的过程,也需要公认机构的批准。
(3)经协商、批准发布的标准,具有“衡量事物的依据或准则”的特性,需要共同遵守。这种遵守也可能是强制性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标准是门槛,是市场准入的法则,标准具有指导和规范市场的功能。产品不能满足标准的要求,便不能被市场和大多数用户接受。
标准能带来什么?
李克强总理指出,“标准是自主创新的制高点,谁掌握了标准制定的话语权,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当前,标准化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保证互换性、促进规模化生产,而是已经成为科技、产业、贸易以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科技部万钢部长在2013年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指出,“事实上,从科技成果到产业发展,再到市场,有产品就需要标准,就需要检测,这其中,技术标准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成为科技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科技创新越来越需要技术标准的支撑。制定和实施技术标准,本质上就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是保障用户安全、产品可靠的重要手段”。
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标准体系
国内标准一般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此外,社团标准也是标准的一种重要形式。
工程机械领域的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化法的规定,由不同部门分别管理。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是行政主管部门;工信部是工业和信息行业标准行政主管部门;机械工业联合会标准部是国标委和工信部对口的标准主管单位,工程机械标准具体的计划、制修订、实施由工程机械行业内多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按照当前的标准管理体系,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标准归口于6个全国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5个分技术委员会中。
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标准在我国和国际标准分类中,属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领域,其标准归口管理归全国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28),负责全国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标准的项目规划与计划,以及标准的制修订宣贯实施工作。
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行业相关标准制修定情况
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现有国家标准35项,行业标准20项,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