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接地气” 群众得实惠
2015-05-28郑德忠
郑德忠
“面对罕见洪灾,县委书记周舟、县长陈钊第一时间赶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以前干部们在做什么我们不晓得,现在群众有困难他们都会提供帮助。”“现在的工作节奏就像上紧了发条的时钟,一刻也不容停歇”……这些都是记者近日在习水县采访时听到的声音。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水县为解决部分党员干部不下基层、不到一线,在办公室调度、电话指挥等问题,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响亮提出“到一线去,决战2014”的口号。目前,全县7000多名党员干部共走访群众9137人(次),召开座谈会377次,开展宣讲涉及群众5万余人,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703件。
领导在一线指挥
问题在一线解决
6月2日,习水县遭遇50年来罕见洪灾,造成温水、官店、良村、三岔河、大坡等11个乡镇多处道路冲毁、房屋倒塌、农田受损、农作物受灾,基础设施严重损毁,受灾群众1.4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46亿元。
灾情发生后,县委书记周舟第一时间赶到灾情最为严重的官店镇,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组织群众积极开展自救,全面排查灾情隐患,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县长陈钊现场指挥,成功拆除极易导致河道堵塞的建筑,确保了街道居民的生命安全;温水镇下坝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张云带领30多名干部群众,手挽手用身体在漫过胸口的洪水中筑起一道“生命线”,成功解救该村被洪水围困的曾树群一家8口……
“有县领导和我们在一起,再大的困难都不怕。”受灾群众不约而同地说道。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水县委常委会带头作表率,沉下身子、开门纳谏。县委书记、县长、各常委分别到活动联系点走访调研、召开院坝会,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现场发现、解决问题。县委组织工作队到贫困程度最深、农村基础设施最差的东南片区乡镇,挨家挨户征求意见。
围绕力争保持经济增速全市第一、全省综合排位上升三位,各项工作在省市当先锋、打头阵、争一流的目标,习水县坚持对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民生工程、小康创建、实践活动等工作严格执行“日调度、周汇总、月考核、季总结”调度制度,成立11个项目建设指挥部,由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和县委常委任指挥长,按照“一线定规划、一线定项目、一线审批、一线调度、一线督查”的要求,带头到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定期不定期到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四色园区”、农业产业、城镇建设、小康创建等现场办公,共开展现场办公26次,解决各类问题227个。
干部在一线干事
难题在一线攻克
“现在的工作节奏感觉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一刻也不容停歇……”习水县土城镇干部程富康深有感触地说。
“一线工作法”让全县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直面群众提供服务。一是流动服务,各职能部门加强协作配合,组建卫生健康、法律服务、办证审批等流动服务队20多支,设立“流动服务站点”、开通“流动服务车”,走村进社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二是上门服务,建立定向帮扶联系制度,组织服务队伍定期上门为服务对象排忧解难;三是预约服务,开通服务热线,群众可通过电话预约解决“人难找”、“排长队”等难题;四是代办服务,在各乡镇、村(社区)设立代理站(代办点),通过简易程序为群众代办事务。
县政务服务中心开通“流动服务车”,义务为老弱病残及企业提供上门服务。为解除企业来回奔波办理手续的麻烦,中心还提供“并联服务”,组织相关部门到企业联合办公,对需要多家单位审批的事项进行“联合审批”,一次办结,大幅压缩了审批时间。目前,中心共开展上门服务19次,现场完成审批手续67项。
民意在一线掌握
矛盾在一线处理
“今天的走访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农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一些群众的生活还很艰难”、“本次摸底走访有两点感受:一是交通对一个地方的发展至关重要;二是党的政策好,但仍需要向边远地区倾斜”……翻开习水县驻村干部的日记,质朴的语言记录了他们驻村工作的经历。
为建立健全县、乡、村、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习水县推广东皇镇社区精细化管理模式、大坡“赶场坡”村民自治、桑木“四事”基层工作法等成功经验,深入一线广泛开展“五必记”、“六必访”(即家庭基本情况必记、生活困难必记、致富难题必记、建议意见必记、矛盾纠纷必记;村(社区)干部必访、“两代表一委员”必访、离退休党员必访、致富能手必访、重点信访户必访、三关爱对象必访)活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建立完善社情民意调查收集处理机制。截至目前,全县设立意见征求箱350个、建立联系点400余个,组织召开座谈会420场次,发放调查问卷3284份,走访群众累计2.8万人次。
民诉在一线化解
信访在一线回应
一条横幅、一枚国徽,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在习水县大坡乡龙灯桥村村委会院坝,一起离婚纠纷案进行公开审理,20多名群众参与旁听。经过“庭审”,不仅化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也为村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宣传课。这是习水县法院推行“一线工作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缩影。
“出了工伤事故该怎么保留证据?”“工资被拖欠是不是要保存好工资条?”日前,习水县总工会工作人员来到天生桥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用一场真实的仲裁庭审,解答了煤矿职工最为关心的工伤赔偿计算标准、职业病鉴定赔偿等问题。
在开展“大宣讲、大走访、大解决”活动中,习水县党员、干部上门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清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做好政策宣讲、解疑释惑工作。推动公检法司到一线办公、一线办案,开设“流动法庭”等便民服务。扎实开展信访维稳“百日攻坚战”,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变被动为主动、变灭火为防火、变事后为事前,认真开展领导干部接访、包案、督访、下访、回访等活动,做到诉求合理的立即解决到位、诉求不合理的疏导解释到位、家庭困难的帮扶到位、缠访闹访违反法律法规的依法处理到位“四个到位”,做到小事不出村民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实现和谐发展。
目前,全县200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村组开展“大宣讲、大走访、大解决”活动,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800多件,做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
民风在一线引领
素养在一线提升
“以前不懂政策,三天两头跑村里镇里讨说法。后来镇干部每天来家里给我讲政策法规、聊家常吹‘龙门阵,加上看到公示栏里那些公开的补偿条款和内容,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受他们的影响,现在我都成村里的义务宣传员了。”东皇镇曾经的“钉子户”王福礼如是说。
习水县坚持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社风,实施“道德、法治、文明、感恩、自强”五项民风引领行动,整合远程教育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现有资源,开展民风典型评比,积极引导群众开展“爱家爱国我带头、诚信守信我带头、文明开明我带头、知恩感恩我带头、自立自强我带头”活动,在全县形成“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淳美民风。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送文化下乡140余次、大宣传475场、法制宣讲80余次,先后涌现出一批如“最美贵州妈妈”袁一银,“重庆最牛保姆”李伦芳,“仁义哥”王东等一批好人好事。
民生在一线改善
小康在一线创建
在深化民生温暖行动中,习水县开展党员干部到村、到户、到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给群众送学、送富、送温暖的“三到三同三送”活动,切实解决好扶贫开发、就业增收、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今年以来,30余名副县级领导帮扶24个乡镇(区),83个县直单位“一对一、一对多”定点帮扶贫困村;近1000余名党员干部进驻240个村,实行吃住在村、工作在村、考评在村、同考核、同奖惩的“三在两同”驻村制度,真帮实驻、真帮真扶。
今年以来,该县专门组织工作队到贫困程度最深、基础设施最差的东南片区6个乡镇,采取“党政领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项目捆绑、财政奖补、整村推进”的工作机制,重点解决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欠账问题。
预计全年县级财政将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3亿元,捆绑项目资金6亿元。目前已投入资金1300万元,完成道路硬化139公里,建设小水池、小水窖411口,建成农民文化广场12个,改造危房300余户。
同时,习水县在小康创建工作中征求群众意见,先完成群众最急需的路、水、电、房等“心坎工程”,每个项目从规划到实施,都由群众参与商议、设计并进行资金监管。据悉,这样充分调动群众主动性、积极性的小康创建模式已在全县推广。(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