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贵安的生态名片
2015-05-28付松
付松
“请大家猜一猜,我们现在站在什么位置?”在贵安新区月亮湖畔,贵安水务公司总工程师唐浩端微笑着说,“其实我们的脚下是一个15.3万平方米的隐形水库。”
这是一套生态砂基透水系统,每年可将11.8万立方米的道路雨水自动收集起来,通过过滤、蓄存、保鲜、渗透等程序,排放到月亮湖里,达到疏浚地面排洪压力,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实现雨水资源再生利用。
“我们在打造高品味一流城市新区的同时,始终坚守着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贵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马长青说,贵安新区通过实际行动,诠释着“低冲击开发模式”的价值理念。
高端谋划打造“东方瑞士”
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国务院在《贵安新区总体方案》批复中明确提出:要把贵安新区建设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幸福宜居、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山水田园生态城市。
作为国家级新区和贵州后发赶超的大平台,贵安新区承载着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探索欠发达地区城市发展新模式的重大使命,必须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闯出一条新路。
事实上,贵安新区在建设中落下的“每一笔”,都能够描绘出一幅前瞻的“图画”: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田园化的城市生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现代化的城市形态。
在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贵安新区始终坚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近期和远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的关系。在空间上采取“组团+群落”的布局模式,在发展上强调城镇与乡村文明的共生共荣,通过8个城市功能组团和4个自然景观和特色村寨群落的构建,形成“生态文明引领、核心板块支撑、快速交通连接、特色小镇彰显、美丽乡村辉映”的城市格局。
山峦叠嶂、秀丽多姿,贵安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与瑞士的自然地理条件极为相似,新区的建设因此有了可供借鉴的典型范例。
——坚持走组团式、点状式发展的山地特色城镇化道路,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大自然中,围着山转、跟着水走、显山露水,不“摊大饼”,只“蒸小笼”。
——注重保留村庄特色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建设“城市中的田园”和“田园中的城市”。
——精心打造由山川、湖泊、绿廊与城镇完美组合的国际化山水田园生态城市,建成诗意般的人居环境。
——保护好自然文化资源,坚持避免“大拆大建”、“千城一面”的基本原则,打造山水风光之城、文化多元之城、生态智慧之城。
打造山水田园生态城市,生态环保成为贵安新区引进项目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便是在这一要素引领下诞生的。
2013年7月,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在贵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上承诺:“富士康将在贵州发展低碳经济,将科技工业、制造工业以最高端科技的手法带来贵州,绝不破坏环境,绝不产生废水、废气。”
一年之后,富士康在贵安新区兴建的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已经投产,并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守住底线建设美丽乡村
“我们原来的那个烂房子变成了现在两层楼房,住着真亮敞,每家每户的设计都不一样,有看头。”提起居住环境的改变,56岁的马场镇平寨社区居民王树海高兴地说。
与王树海有着同样心情的,是从外地嫁到平寨的朱娟,“前几年我娘家人过来玩,我真不好意思留他们住下,因为家里太破旧。今年刚过完年,我鼓起勇气打电话约娘家人过来,4个亲人住了两个星期才走,都是一个劲夸我们是小别墅,一点不输城里。”
坡顶、青瓦、白灰墙,穿斗、花窗、青砖柱。走在平寨硬化后的通组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秀丽典雅的特色民居。
尽管每个示范村“美丽”的方式各不相同,但“美丽”起来的过程却有相似之处。
2013年7月,贵安新区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大力实施民居整治和一批试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庭院美化……可谓村村如画,移步换景。
一年来,每一个试点村均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实行污水达标排放;配置垃圾箱、垃圾收集车和保洁员,实行日清理、周转运;使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和集中燃气等清洁能源;在绿道建设中使用节能环保的磷石膏砖……
优越的生态环境,是贵安新区最宝贵的资源、最独特的优势、最持久的生产力、最靓丽的名片。因此,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好生态环境,也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据统计,贵安新区湿地面积占24%,自然风景区面积占24%,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22处。同时,贵安新区93%的面积位于贵阳市饮用水源上游,72%的面积位于红枫湖汇水范围,生态环境高度敏感。
因此,新区在推进开发建设中,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率先全面推进“低冲击开发模式”,规划构建了“五区为底、八廊通联、山城相嵌、景观通贯”的生态绿地系统,严格保护自然山水环境和开放绿色空间,坚持走“产业生态化、生活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路子,构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城市资源循环体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为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模式。
目前,新区已开工建设龙山、高峰、湖潮、马场4个污水处理厂,达到国家景观用水排放标准;启动了4个公园和大学城绿化景观等一批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关闭了直管区内21家砂石厂和仅有的两家煤矿,搬迁污染和落后产能企业104家。
着眼绿色布局城市景观
2013年6月,贵安新区首条城市主干道——黔中路建成。这条全长20公里的双向6车道公路将贵阳、贵安新区、安顺三地紧紧联系在一起。
而黔中路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道路两侧的自行车道。“这是目前省内唯一一条设置了慢行系统的道路。”黔中路贵阳段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将自行车道设置在绿化隔离带之外,使其与机动车道分开,能够更有效地保障骑行者的安全,这样的设置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
众所周知,贵州是一个多山省份,大多数道路路面弯曲,且上下坡较多,而黔中路的路面则十分平坦,这也是能在黔中路上设置自行车道的主要原因之一。
黔中路所经过的地方,是贵安新区引以为豪的黄金旅游带。天河潭-松柏山生态保护片区、红枫湖-高峰山风景名胜片区、平坝生态田园片区、天台山-九龙山生态保护片区以及斯拉河-乐平河生态抚育片区,尽情描绘着贵安新区森林环城,山水相邻的壮丽画卷。
“城水相依、花草随行”,在开发建设中,新区下大力建绿、造绿、添绿,以公园、广场绿化为点,以纵横交错的道路绿廊为网,以城市周边的自然林带为绿色屏障,以星罗棋布的居住区绿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为基础,形成多元化的城区绿化系统,让百姓拥有林荫环抱、绿茵遍地的绿色空间。
2013年,贵安新区71个招商项目中,就有5个湿地保护项目,计划总投资超9亿元。这些生态湿地建设将改善贵安新区部分居民的生活环境,并提供更好的休闲旅游景点。
除了5个湿地项目,贵安新区还将新打造5大城市公园。位于马场镇的青龙坡植物园,拥有马尾松、华山松、杉树等植物资源,黔中路从植物园穿过,交通便利。位于湖潮乡九峰山公园、羊艾公园项目,森林覆盖率大于20%,植物资源丰富,动物种类多,聚集多个少数民族,具有丰厚的人文气息。兰亭公园以池菇塘水库自然资源为支撑,打造包括水上娱乐、休闲旅游为主导的湿地公园。月亮湖城市公园则以月亮湖自然资源为基础,修建观光旅游服务平台、酒店、娱乐设施。
为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在城市绿化体系工程中,贵安新区先期启动了月亮湖中央公园、北斗湖湿地公园、七星湖体育休闲公园、荷园公园一期工程以及黔中大道、贵安大道、金马大道、百马大道、兴安大道“四园五路”等城市主干道绿廊建设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贵安,在绿色崛起中全面发展。(责任编辑/蒋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