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托起“民生小康”

2015-05-28胡亮

当代贵州 2014年22期
关键词:都匀市示范点小康

胡亮

从“进出两难”到通村连组入户,都匀农村的路在变;从污水横流到洁净亮丽,都匀农村的环境在变;从出门打工养家糊口到家门口依托产业致富,都匀农民的生产生活在变……

自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以来,都匀市坚持科学规划与因地制宜、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等相统一,突出城乡一体、产业驱动,巩固延伸创建成果,提升创建质量水平,全市农村正日益呈现出“富、学、乐、美”的喜人景象。

看得见、摸得着的

“民生小康”

家住墨冲镇新坪村的村民徐有华,是村里有名的“创业能手”。十几年前他前往深圳打工,边工作边学习机械技术。2000年,回到家乡跑起了货物运输。

“以前哪都去不了,现在想去哪就去哪。”谈及美丽乡村创建以来村里发生的变化,他感触良多:“过去在村里跑运输,遇到大雨天,车行受阻,常常是‘有进没出。因为交通不畅,很多农户起房盖屋搬运石料较为艰难,常常要耗上两年以上才能竣工。但随着美丽乡村‘小康路计划的开展,这些情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如今,陈有华的运输车辆早已从拖拉机变成了农用车,家里也盖上了宽敞明亮的三层楼房。

新坪村的道路硬化只是都匀全市推进“小康路”建设的一个缩影。据都匀市小康办专职副主任顾静生介绍,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已完成修建通村公路120公里,计划年内实现全市“村村通”工程。

除开展“小康路”计划外,都匀市也非常重视对村容村貌的整治。在新坪村委办公楼前,摆放着一推路灯设施。新坪村组织员陈东霞告诉记者,在去年的基础上,村里将继续安装太阳能路灯,以更好地服务群众的生产生活。顾静生更明确了这方面的工作目标:今年全市将会安排588盏太阳能路灯投放到各村,让所有的乡村都能够享受到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便捷生活。

在小围寨办事处包阳村,今年4至7月已完成片区房屋的靓化工程,在村里还建起了垃圾处理厂,实现垃圾清运和环境整治。在良亩乡良亩村,家庭庭院、公路两侧的绿化工程让村民王星池赞不绝口:“以前这里是一条废弃的铁路,现在在原地修上了公路,盖起了楼房,绿化的跟进让环境美了许多。”在新坪村,32户农户的危房得到了改造,98户实施了改厕,上世纪九十年代残存的木瓦房、鹅卵石房均已被钢筋混凝土楼房取代。

“只有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事,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顾静生说,“基础设施建设事关每一位村民的生活福祉,所以我们追求的小康不是仅有华丽记录的‘数据小康,而是真正惠及全体人民群众的‘民生小康。”

产业驱动群众增收致富

“小康路带动小康业。基础设施配套的最大目的就是用来培育产业。”顾静生说,只有发展产业,并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才能带动群众收入的提高,保持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良亩村是一个以布依族人口为主的村,全村有3600余人。以前农业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农业效率低下,产值水平低,农民增收艰难,许多村民选择外出打工谋生。

2012年全村开始打造蔬菜产业基地,栽种辣椒、茄子、西红柿等等品种蔬菜。据村主任张时福介绍,2013年通过招商引资,良亩村成立了“良亩道芬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由农户在产业基地种植蔬菜,并负责在收获后向广州海特果菜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农产品货源。

合作社负责人刘振胜说,农产品由农户生产,收获后直接发给广州总公司再行转销。合作社的发展模式解除了村民在农产品销售上的后顾之忧,商业化的运作也极大地提高了村民入社的积极性。目前良亩村已建成蔬菜产业基地670亩,实现带动农户参与的产、供、销一体化产业模式。

良亩村村支书卢义香见证了合作社成立的全过程,村支“两委”在协调处理土地流转和劳务关系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村里的土地按照每年每亩1100元的土地租金标准进行流转,并且每年都将重新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卢义香还指出合作社内允许农户依靠土地入股。如今,在改种蔬菜之后,原本种水稻的农田由之前收入的每年每亩300元,转变成现在每年每亩1100元。农户收入得到很大的提高。

村民罗珍先一家五口,两个小孩和一位老人都需要照料。以前家乡年景差外出浙江打工,来来往往、疲于奔命地操持家事及工作。2013年,听说家乡招来了公司,罗珍先立即选择回家乡发展。现在,在蔬菜产业基地上班的她,月均收入2000多元。更让她感到开心的是,既能够在家门赚和在外面打工差不多的钱,又能近距离的照应家人。2013年,良亩村良田坝蔬菜产业基地建设投入220万元,产值800万元,为地方提供土地流转收入55万元,提供工资性收入320万元。

在小围寨办事处包阳村场坝组,一个集农民文化、娱乐、健身于一体的高标准民族广场正初具雏形。2013年,包阳村被评为全省30个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示范村。通过一年的创建,包阳村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发展蔬菜种植及茶业加工等自主产业助推农民增收。

蔡思武是本地的蔬菜种植大户。去年,他家种植蔬菜的面积虽然有100余亩,但由于雇工人力成本高,全年盈利不多。今年,他主动调整了生产结构,种植蔬菜的面积减少到了10亩。省去了人力成本,他在上半年通过卖土豆就已经收获2万多元的收入。10亩的土地上,将会有更好的收益。

民族广场上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也预示了包阳村可期的发展前景。今年,当地政府预计将投入资金1000万元对全寨67户房屋进行外包装改造。据都匀市小康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科负责人吴启鹏介绍,围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包阳村结合当地布依族民族特色打造布依风情村寨。包阳村村主任苏景林进一步表示,根据长远规划,未来会重点发展本村的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产业。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村民的增收。

由点及面

推进“普惠式”创建

2014年,都匀市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重点将从“数据小康向民生小康”突破,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和实物载体建设为抓手,加强城乡统筹,加大财政投入。在总计66个创建示范点的打造中,重点打造小围寨办事处的包阳村示范点和大河村示范点。把一般示范点做好做实、重点示范点做亮做强。

“既重视路边花,又不忽视山旮旯。”我们既重视对示范点的打造,但也不忽视对边远乡村的普惠式打造。说起都匀市美丽乡村创建的特点时,顾静生指向了“实惠”两字。他认为美丽乡村的创建,就是要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石龙乡地处都匀最为偏远的地区,我们创建美丽乡村没有忘记那里的村民。”顾静生告诉记者,政府去年已经投入30万元,为该乡共和村购置了1辆垃圾处理车,并安装了30盏太阳能路灯;今年投入10万元,为该乡甲壤村修建了村民文化广场。

全面惠民的举措,收获了良好的创建成效。2013年,都匀市荣获全省年度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示范县。2014年,针对工作中的短板,加大创建工作力度,都匀市将投入1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小康办支配基础设施投入;此外,还拟将整合1个亿的资金,投入到农村小康建设的工作中。

未来四年,都匀市将通过抓点、带面、扩线,使全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点覆盖率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力争2015年创建点覆盖50%以上的行政村,2017年覆盖100%以上的行政村。(责任编辑/晏 青)

猜你喜欢

都匀市示范点小康
野猴闯入蛋糕店吃“霸王餐”
示范点打造切忌堆“盆景”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命名并授牌的“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名单
阳光体育背景下都匀市中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分析
小康微博互动
都匀市挂牌成立老干部党校
贵州28个县(市、区)同步小康创建达标
宾县 党建示范点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
都匀市召开2016年老干部、老年教育工作暨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