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标准与时俱进

2015-05-27

中国船检 2015年12期
关键词:行业标准管理体系标准化

本刊记者 邢 丹

随着经济发展逐步由要素驱动快速向创新驱动转变,标准化战略已经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创新促进标准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标准化在保障产品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行业的发展,标准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企业之间的质量和技术竞争,背后实际也是企业标准的竞争。可以说,标准化是行业、企业挖潜、革新、改造和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不断提高行业、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来看,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比如,标准的缺失老化,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标准仍然很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刚刚起步,即使在标准相对完备的工业领域,标准缺失的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特别是当前节能降耗、新型城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领域对标准的需求十分旺盛,标准供给仍有较大缺口。而且,中国标准出台的速度跟不上技术发展、创新以及产业发展的速度。大部分标准平均出台周期在3~5年,个别标准达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冶金行业,至今仍在沿用1989年制定的标准,“标龄”高出德、美、英、日等发达国家1倍以上。而且标准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不但如此,目前我国强制性标准管理实践中突出存在,管理上条块分割、指标上交叉重复矛盾,重要标准协调困难,以及超范围制定等问题,导致我国强制性标准“不强”,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另外我国标准体系不够合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均有政府主导制定,且70%为一般性产品和服务标准,这些标准中许多应由市场主导,遵循市场规律制定。标准满足不了需求,表面上是没有标准,但深层次的问题是技术研发不够,是创新能力的缺失。

而在制造领域,中国虽然是制造大国,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处于大而不强的尴尬境地,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而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让中国也迎来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使“中国制造2025”、“中国工业4.0”肩负重任,这其中,标准能否跟上也成为关键的一环。

面对新兴的产业、如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云概念等领域,标准的不完善,让其对标准的改革呼声更加迫切。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国内部分旅游线路体验式调查报告》,调查的96条线路中,74%以上的线路存在相对严重的问题……一系列发生在新兴领域的“差评”事件,说明服务企业开始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标准跟不上,在市场上就会出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等现象。尽管大多企业也正在将工业生产管理的标准化措施应用到服务的提供和管理工作中,但与工业企业相比,一些服务企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管理知识、技能水平总体上相对要低一点,对标准化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此外,与传统的工业相比,服务业本身所具备的特点也有很大的不同,其一,服务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产品更加注重服务过程本身,其二是对服务效果评价的主观性更加明显。如何制定满足服务业特性的标准化工作规则,尤其是服务业组织标准体系的构建指导,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标准改革的创新契机

为了提高国家标准水平,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希望通过标准的改革,将标准发布周期缩短至1~2年。《方案》提出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统筹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并且逐步将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并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授权批准发布。《方案》还提出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进一步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体系结构,推动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工艺类标准过渡,逐步缩减现有推荐性标准的数量和规模。

可以说,此次改革是中国标准创新、升级的一次契机。在美、英、德、法、日、俄等国,团体标准发展相对成熟,均有大量制定标准的专业性社会组织。团体标准不仅是这些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常活跃、非常贴近市场需求的一类标准。为了拉近与国际标准的距离,也为了满足市场、科技快速变化及多样性需求,《方案》中新增加了团体标准的内容,鼓励由专业领域内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在团体标准的管理上,可以不设行政许可,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因为团体标准还不具备法律地位,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专门设定39个试点率先尝试,并开始对198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进行修订,并且将团体化标准加入其中,使其具备法律效力。再有,《方案》还突出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为了满足市场竞争需要和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企业可以自主制定、实施企业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实际上,企业贯彻实施新标准的过程,就是应用和推广新技术的过程。未来,专业机构开展对企业公开标准的对比和评价,将有助于企业增强标准化意识,提高标准水平,促进提升我国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不但如此,我国正在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标准化促进政策通、设施通,支撑互联互通建设,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我国企业可以积极运用标准化手段,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水平,通过结合海外承包、重大装备设备出口和对外援建,推广中国标准,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迄今我国已经与“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的将近半数,在认证认可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而以认可的多边互认体系为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28个国家加入了国际认可论坛(IAF)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的认可多边互认框架,为各国在认证、检验、检测、验证等领域的相互承认奠定了基础,覆盖大部分多双边贸易领域,惠及各国企业及其产品。

如今,我国相继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及国际电信联盟(ITU)理事国,我国专家担任ISO主席、IEC副主席、ITU秘书长等一些列重要职务,在国际标准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不但如此,还加大国际标准跟踪、评估和转化力度,加强中国标准外文版翻译出版工作,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推进优势、特色领域标准国际化,创建中国品牌。

CCSC助力认证认可标准发展

我国各类机构积极参与、推动标准的发展,中国标准正在拉近与世界的差距。作为国内最权威的认证机构之一,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CCSC)也分别从体系认证、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认证、服务以及产品认证领域开展了标准研制工作。

在体系认证领域中,CCSC积极投身于国内外认证认可标准体系的构建和标准研制工作,参与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资产管理体系、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依据的标准研究和开发工作。包括ISO9000、ISO9001、ISO39001、ISO55000、ISO55001、ISO55002等的国标转换工作,为我国各领域管理体系建设和认证工作建立准则。

CCSC还积极参与认证机构能力要求系列标准研制工作。作为ISO/CASCO/WG41成员,WG41国内对口工作组承担单位,CCSC牵头编 制ISO/IEC17021-7<Competence requirements for auditing and certification of road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于2014年10月15日发布,同时作为牵头单位启动ISO/IEC17021-7过标准化工作。此外,CCSC还参与了ISO/IEC 17021-1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能力要求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第7部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审核能力要求、ISO/IEC17021-4项目可持续性管理体系认证和审核能力要求、ISO/IEC17021-5资产管理体系认证和审核能力要求几项标准的国标转化工作。2014年,CCSC参与的国家标准GB/T27024-2013《人员认证机构能力要求》也发布实施。

不但如此,CCSC参与并推动认证认可行业标准体系构建和标准研制工作。2013年国家认监委启动我国第一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编制工作。CCSC牵头编制了《RB/T104能源管理体系交通运输企业认证要求》,被采纳为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依据,得到广泛应用;同时CCSC还参与了《RB/T103能源管理体系钢铁企业认证要求》,为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和认证工作提供依据。在依据此类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编制工作基础上,CCSC放眼于全行业认证认可体系构建,提出《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编写指南》标准编制建议,得到认监委批准和支持。

在能源管理体系专业领域,CCSC发挥技术专长,参与多项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包括《GB/T 32019-2015公共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能源管理体系基准和绩效参数确定指南》、《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绩效确认指南》、《船舶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等,为相关领域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南。

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认证领域中,CCSC分别于2003年和2012年发布了我国该行业内的首部《风力发电机组规范》和《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认证规范》,填补了该领域标准的空白。并且在2015年,CCSC作为主要参编单位,参与编写了国家标准《风力发电机组验收规范》和《海上风电场设计规范》。

而面对新兴服务领域的蓬勃发展,CCSC也已经成为率先着手开展服务认证业务的机构之一。根据《国家认监委办公室关于组织申报2015年第一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定计划项目的通知》,CCSC于2015年6月份申报了《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认证技术要求》认证认可行业标准。CCSC成为了该标准的牵头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并邀请了江苏省交通运输协会、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协会及多地地铁公司成为该项目的专家组成员,旨在建立基于我国国情的、统一的城市轨道服务认证制度和评价体系,也通过该标准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此外,早在2014年10月份,根据《国家认监委办公室关于组织申报2014年第二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制定计划项目的通知》,CCSC申报了《汽车维修服务认证技术要求》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经过国家认监委审议和批准,CCSC成为了该标准的主要参编单位之一。CCSC产品认证部边震宇介绍,随着汽车维修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维修服务质量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消费者在维修过程中的利益经常受到侵害,如过度维修导致价格畸高,出现维修质量问题追责难等,使汽车维修行业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因此对汽车维修服务开展认证,向消费者、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方明示汽车维修企业的服务质量信息,是当今汽车社会的现实需求。而展开认证工作的前提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明确汽车维修服务认证的标准,并依据标准对维修服务质量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在《汽车维修服务认证技术要求》认证认可行业标准中,CCSC作为参编单位,承担了“企业服务保障能力要求”的编制工作,分别从人力资源、设施和设备、配件、服务文化制度、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在服务认证领域中,2015年8月,CCSC还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定委员会(以下简称ISO/CASCO)新工作项目提案(NWIP)《服务认证方案示例》中国推荐的WG45专家组成员之一,并参加了2015年10月12日 ~ 14日ISO/IECTR17028起草工作组WG45在日内瓦召开的对该标准的第一草案编制工作,将中国服务认证的研究成果融入国际标准之中。

不难看出,中国标准正在努力缩短与世界的差距,CCSC也正在积极参与标准的编制工作。作为第三方认证机构,CCSC希望与业界同行一起努力,让更多“中国标准”亮相世界舞台。

猜你喜欢

行业标准管理体系标准化
15项行业标准将于2023年4月1日起实施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15项纺织行业标准复审结论
标准化简述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2020年7月1日将实施的55项纺织行业标准(表4)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