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沙道银、坡告村生态扶贫移民情况调查

2015-05-27王群存

今日海南 2015年12期
关键词:白沙南开核心区

□本刊记者 王群存

道银村简陋的泥墙铁皮顶房屋

雨林深处,是离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最近的村庄。2015年11月25日,白沙黎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胡翔、县委副书记陈鸿亮带领各专项小组成员到群山环绕的南开乡,实地调研,现场办公,研究解决高峰村委会道银、坡告两个自然村生态扶贫移民存在问题。对地处生态保护区核心地区的道银、坡告黎族贫困村启动生态扶贫移民工程,以自然村为单元整体搬出生态核心区并修复原址植被,对修复和保护海南生态环境、实现“多规合一”的目标具有重要借鉴。11月底,本刊记者深入道银、坡告两村就生态扶贫移民进行了深度调查。

道银、坡告村位于南渡江源头、热带

如何搬得出:启动生态扶贫移民工程

道银、坡告两村都是我省的重点贫困村,也是目前全省仅存的两个不通公路的自然村。

道银村四周都是大山环绕,村庄后面有一座大山余脉向南开河奔腾逶迤而下,道银村就座落在大山余脉与南开河交接的山腰处。村庄房屋沿山上下次第落开,坐在村庄的庭前房后,抬头看四周山岭云雾弥漫,仿佛身在半空中行走,云深不知处,恍然已经进入到了人间秘境。

道银村现有村民18户88人,坡告村现有村民12户54人。2014年,村民人均收入2110元,远低于全县的7902元。村庄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群众生活十分艰苦。两村距白沙县城牙叉镇约50公里,村民出入要经8公里的崎岖山路才能到达通沙土简易路的什付村。

“这条山路也是村民们在1990年代未才开始修建,一直修了4年。村民们出山原来都是沿着山脚边上的南开河走小道,或是顺着河道漂小木筏运山货。”道银村村长符国华告诉我们。全村居住的是泥墙铁皮顶房屋,不少房子透风漏雨严重;村庄至今仍未通水、通电,村民饮用的是河溪水,逢雨天水龙头里流出的水是泛黄的;除两家自备小型柴油发电机外,全村主要靠南方电网公司2009年底援助的小型太阳能光伏发电,仅能供村民照明和电视使用。

深处大山腹地,道银村仍是通讯网络覆盖盲区,群众打手机要爬到高树上才有微弱讯号;村里没有卫生所、学校,看病、上学都要翻山越岭到几十公里外的南开乡,十分不便。由于交通闭塞、贫穷落后,村外姑娘不愿意嫁进来,导致村里娶老婆难问题突出,仅有17户人家的道银村就有8个男青年已年超30仍未能娶亲。因为太穷,没人愿意嫁过来。

如何让道银、坡告村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整体脱贫?如果采取就地扶贫,就必须帮助解决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讯等基础设施,提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且不论为地处偏远的总计30户142人投入很大成本,如通村公路就需投资近2000万元,单就两村地处鹦哥岭保护区的核心区,国家法规和我省相关条例也禁止开发性建设,对两村就地扶贫不可行。

省委副书记、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军认为,对像道银、坡告这类地处生态保护区核心地区的贫困村,特别是少数民族村庄,应统筹利用各项扶贫政策,启动生态扶贫移民工程,以自然村为单元整体搬出生态核心区,并统筹解决好移民的就业、入学、住房、社会保障、经济补偿等问题,让村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使贫困群众从根本上实现脱贫。否则,到2020年,我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难以实现。

其实,坡告村、道银村曾于1974年搬迁至荣邦乡,因为分配的地少没有解决好搬迁后产业发展等问题,又遇上了大旱人畜饮水出现困难,并且村民与当地人沟通不畅,1979年一半多农民又陆续搬回了南开乡高峰村委会。尽管这些年来,白沙曾多次动员整村搬迁,村民却不领情,不配合。以往各级领导与这两个村的村民座谈时,强调搬出来是为了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而村民回答说,他们现在过的就是好日子,感谢政府关心,他们不想搬到新地方。

村民居住在生态核心区里,很难避免伐林垦荒、损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制造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一些道银村村民开荒种地甚至私垦国有林地种植橡胶等,开垦坡度很大。大雨天,南开河山坡上的泥沙随雨水而下,水土流失严重;一些村民在河边圈养猪羊,牲畜粪便、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河里。如果不及早把村子搬迁出来,对生态的破坏将会越来越严重。

“为了修复和保护好生态、治理污染等公共利益,这两个村必须搬出生态核心区。”白沙县长胡翔告诉记者,这次我们的态度非常坚决,也让群众清醒地认识到,这两个村不可能修路,水电和通讯设施最多也只能维持现状,长远来说也难以再享受更多的政策扶持,为了老人有更好的医疗、孩子有更好的教育、青壮年劳动力有更好的工作,大家也必须要搬出。

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陈之以法后,道银、坡告村的村民们渐渐接受了搬迁的安排。

如何留得住:统筹安排发展产业致富

搬迁,村民最关心的就是安置到哪里、土地如何分配、作物如何补偿的问题。

实施生态扶贫移民工程,资金是关键。我省居住在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源头等生态核心区的农村贫困人口约有1万人,三年攻坚期间平均每年需要移民3300多人,每年约需要资金2亿元。钱从哪里来?李军副书记认为,把生态扶贫移民项目策划好包装好,可以借此争取到中央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债券资金、中央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对海南增加转移支付。

“目前,白沙与省有关部门已形成共识,决定启动道银、坡告两个黎族自然村的搬迁工作,所需约800多万元搬迁资金,相关部门已从现有资金渠道给予解决。”白沙县委副书记陈鸿亮接受采访时说,统筹安排使用中央财政对海南转移支付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通过有效整合各项资金,多方筹措,可以有效解决道银、坡告两村生态扶贫移民工程所需资金。

更为重要的是,海南农垦所具备的国有土地优势和产业优势,为实施生态扶贫移民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白沙则是通过整合县属青年农场土地资源,将南开片区10队队部将改建成道银、坡告村移民安置点,争取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无偿给予每人10亩正值丰产期的橡胶园,解决群众产业发展和经济来源问题;无偿为群众提供175平方米的宅基地和每户不少于110平方米的两层居住楼,解决群众的居住问题。

省各有关部门把此次白沙生态扶贫移民工作作为践行“三严三实”的有力抓手,积极主动帮助和支持白沙生态扶贫移民工作。省扶贫办除了帮助白沙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外,还派人与专项小组前往道银村、坡告村了解掌握实情;省住建厅在第一时间完成了安置点的规划设计,并征求白沙意见建议修改完善;省林业厅、省发改委、省民宗委等部门都主动与白沙沟通协调,在政策制定、资金帮扶等工作上给予了白沙很大帮助。

对于这两个村移民搬迁,白沙计划从全额建房、产业扶持、生态补偿、社会保障等政策上给予扶持,确保移民安置后留得住、能致富,同时还将加强两村原居地退耕还林、退村还林等生态修复工程的落实。白沙县长胡翔说,调查摸底总体情况已经基本掌握,下一步就是要全面摸清群众经营土地面积、地上附属物估价、珍贵树木(花梨等)拥有量,群众产业技能、文化素质、思想诉求等详细的一手资料,整理归档;还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子方案,尽快做好移居地土地确权、发证等工作,确保实质性实施阶段不出乱子,平稳顺利推进。

目前,白沙已经明确移民安置村所需的60亩建设用地和1600亩生产用地,目前属于国有土地,其中无偿安排给每位移民10亩已开割橡胶,并核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由县政府统一安排,将国有土地变更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集体生产用地,同时办理相关土地使用手续;移民安置住房由县政府统一定点、规划、建设并无偿提供给移民居住。

这次搬迁的地点和政策比1974年那次好许多,村民大多表示满意。但目前仍有4户农户对生态扶贫移民存有一定顾虑,既担心政策变化,也担心政策落实不到位。“我们祖辈就居住在这大山中,与大山感情深厚,说什么我也是不会搬迁的。”道银村民符金元的态度很坚决。

符金元今年50岁出头,年轻时到部队当过兵,1980年代后期退伍回乡后,头脑灵活的他第一个在村对面山坡种植橡胶,十几年下来种植了4000多株橡胶,约有97亩。“山里气温低,胶水量少,而且割胶期比沿海一带的农村要短2个月,每年6至8月我们割2个月的橡胶后,8至10月我们就到大山里采摘红藤果。红藤果剥皮晒干后可制作成手链,一天勤快的村民最多时可赚5000元。”符金元一边编着竹筐,一边与我们聊起了山里的“生意经”。

这“生意经”却是无意中透露出了符金元等村民不肯搬迁的秘密。虽然道银、坡告村人烟稀少,这两个村却占有生态核心区2000多亩的土地资源,人均拥有9.7亩的橡胶园。这是村民们的核心利益所在,也是他们以往拒绝搬迁的主要原因。但红藤果等南药更是山里人可靠的经济收入来源,搬到新的安置点要返回生态核心区弄“山货”成本就高得多了。其实白沙已经建议省委、省政府在发展林下经济及森林旅游等其他产业上给予道银、坡告村支持,这不单考虑到两村生态扶贫移民村今后的产业发展,还考虑到白沙整体产业结构调整。

“两村村民文化素质及致富能力总体偏低,搬迁前大多以传统种植为主,在橡胶、甘蔗价格逐年走低的形势下,培育新的支柱产业难度大,发展后劲不足,返贫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白沙县委副书记陈鸿亮说,红藤在白沙的大山里随处都有生长,在新的移民安置点可以考虑大力发展红腾产业,从政策、资金和技术上扶持村民种植红藤,让村民变得有技术、有能力增收致富。红藤果可以制成工艺品,成熟的红藤可以制成高档的藤制品家具,可避免村民出现重返生态核心区弄“山货”来维持生活,或在安置地乱垦乱伐乱养破坏环境的行为。

真的很期待,道银、坡告两村村民将不用进大山就可以走出新的致富路!H

猜你喜欢

白沙南开核心区
白沙涧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被误会的白沙漠
张伯苓去世时口袋中仅有6元7角钱
游白沙坡温泉
一带一路建设中对外文化交流机制研究
松萝山茶园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是爱南开的
汪东波张智勇等人的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