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交际语言中的用语文化

2015-05-26程素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期
关键词:伙计用语礼貌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不仅能提高交际能力,而且也可以由此打开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

首先,我们应注意称谓语的运用。称谓语,顾名思义,就是在谈话中对他人的称呼。交际中“称谓”很重要,我们一开口,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怎样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选择恰当的称呼,这就是语言交际中的“称谓语”。自商周以来,君臣有别,长幼有序的观念就早已根深蒂固。现在我们也在提倡“讲文明,懂礼貌”。汉语的亲属称谓最能体现中国人的“卑己尊人”的礼貌原则。汉语称谓不仅有“长幼尊卑贵贱”之分,还要“内外有别”,不得混淆。根据礼貌原则,传统称谓不仅幼对长要讲究尊,对别人要敬,对自己要谦,平辈之间也要互敬互爱。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应该注意一些谦辞和敬辞的运用。敬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表示尊敬,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己方,表示谦虚。

那么,如何正确使用谦敬辞呢?“家大舍小令外人”: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尊敬,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除“家”“舍”外,谦词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敬辞还有“惠”(如惠存,请保存)、“贵”(如贵姓,问人姓氏)、“垂”(如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等等。“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谦虚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贬低自己,称赞他人,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文化素养。所以,在生活中会经常听到如“您”“请”“高见”“莅临”等词语,这些词语中蕴含着我们对他人的尊敬之情。

称谓语作为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使用规律和发展轨迹,它不仅仅是语言的象征,更是社会、文化的象征。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注意称谓语的运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彰显个人素质和社会风貌。

其次,还应注意禁忌语的使用。禁忌语,即人们说话时忌讳的,不便明说直说的语言。禁忌语大部分产生于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的社会中,但当它的使用相沿成习以后,其迷信色彩就会逐渐被人们忽略,而被当成自然的语言风俗来遵守。

禁忌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避讳,有避皇帝讳的,也有避尊长讳的。在古代,对于帝王和尊亲的名讳绝对不能称说,要用别的字眼代替,否则就被视为“大不敬”或有所冒犯,而要受到惩处,这就是所谓的“避讳”。比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将“民风”改成了“人风”,原因就是当时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为避直言其名,所以这个“民”字就不能说。很多唐代的文章中,都有这样的“避讳”。当时如果不避讳这些,是会被定为杀头之罪的,因此“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话也就流传了下来。

另一类禁忌语就是民俗性忌讳。这类禁忌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比如:秀才赴京赶考,还没有发榜的时候,落魄住在客栈里。伙计请他去吃饭,不小心把筷子碰落在地上,伙计说了一句,“当心筷落地”,他气得暴跳如雷,教训伙计,“你应该说筷及地”。筷子的落地与及地本是一回事,可考试的落第与及第却是有天壤之别。再比如:船家以大江大河为伴,风吹浪打,危险性极大,他们最忌讳“翻”“倒”“滚”“搁”等字眼,就是与之有关的内容以及字的谐音,都是在忌讳之列的。他们把“番茄”统统称作“顺茄”,倒水叫“请水”,水滚要说成水“开”,搁东西要说成“放东西”。

除此之外,对“死”字也是有忌讳的。从古至今,人们都把死亡看作是不吉利的事,对此有所忌讳,也就有了委婉的说法。其实,有了禁忌语,也就相应地出现了委婉语。由于忌讳,所以说话要委婉。因此,就把帝王的死说成是驾崩了,未成年的孩子死了说成夭折,和尚的死叫圆寂、升天,为守气节的死叫玉碎,为正义而死叫牺牲、献身。民间把正常的死亡叫作老了、走了、不在了、过世等。

类似的语言用语还有很多,像“寒暄语”“致谢语”“祝颂语”“抚慰语”等都可以纳入探究的范围。每一类用语背后都充满着文化的魅力,为使其魅力展现出来,发出耀眼的光辉,我们就要运用语言,展现语言文化,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程素娟,教师,现居河北张家口。

猜你喜欢

伙计用语礼貌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下雨的订单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小猴买礼貌
防偷吃的毒招
礼貌用语大家学!
《伙计》的成长主题研究
暗恋是一种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