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几点思考
2015-05-26樊彦荣
2014年是甘肃新高考的第二年,高考试题仍然使用新课标全国卷Ⅱ,试题结构和试题形式没有大的变化,但在命题思路上还是变化明显。
第一古代诗歌鉴赏运用对比阅读对意境进行考查。第二名篇名句的默写考查在理解和记忆两个方面进行考查,难度加大。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了与课本《边城》有相似点的《鞋》。第四成语考查了三个近义成语的填空,难度降低。第五语言表达题是图表说明题是一个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既要读懂又要想象,难度有所增加。第六文言文阅读考查了近几年未考的断句。
纵观今年的高考试题,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试题选材来源社会现实,紧贴生活实际。现代文阅读紧扣食品安全问题,体现社会热点。衔接题紧扣2014年马年设计;病句设计采用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做素材。语言表达以学生春游活动来设计。这些试题的选材,紧扣现实中鲜活的元素,围绕在学生周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试题设计紧扣时代脉搏,时代气息浓郁。实用文类阅读紧扣爱国典范、科技先锋的人物设计;文言文阅读取材于“二十四史”中极具教育意义的历史人物传记,体现了优秀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报国思想,紧紧扣住了时代的脉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融合,试题设计上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把立德树人的目标落实于课程改革之中。
三、试题考查注重学生能力,表达要求明显提高。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明显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标要求的把基本知识要转换为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认知能力等,注重语文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文学类文本阅读(4)是一个开放性的试题,要求学生用理论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实用类文本阅读(3)(4)在注重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在人生价值、时代精神的探讨上对学生进行考查。语言文字运用中(16)(17)考查了学生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探究问题、解决生活实际的能力。2014年写作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多样性的选择,为每一位学生创设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四、试题内容突显课程特点,注重学科品质培养。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014年高考试题突显了大语文观的课程特点,在试题内容的选择上注重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阅读题充分注重了语文学科品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写作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关注人生,重视学生的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4年甘肃省高考语文试题以学生发展为主线,统筹了德育和语文以及课标、教材、教学、考试等环节,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充分发挥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基于以上的几点变化和思考,对语文教学提以下几点建议:
1.教学要倡导“大语文”观,要发挥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不能局限于必修和选修的课本内容,要走进课本找方法,更要能走出课堂会应用。陶行知先生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要把语文教学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学生成长、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相结合,充实精神,完善人格,提升境界,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热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2.加强阅读教学,注重对经典的 阅读和感悟,提高阅读能力,接受文化的熏陶。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训练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内容、理清思作品思路、概括作品要点的能力,领悟作品内涵,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意识和审美取向。从而训练学生观察社会、丰富情感、感悟生活的能力,通过阅读学习构思、选材、语言、结构等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3.语文教学要发挥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家刘彭芝说:“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做人。”语文课程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重点,统筹德育与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促进文明的品格。梳理和萃取优秀的文化传统,提炼思想精华,寓教于文,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重视人文精神培养和善美灵魂的涵育,感知人性之美,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4.教学要深入研究新课标要求, 做到有的放矢。语文教学要凸显基础性地位,要发挥育人功效,同时也要适应高考,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导思想、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以课程标准为教学目标,落实教学任务。
樊彦荣,教师,现居甘肃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