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散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15-05-26张云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期
关键词:美育散文美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课程要重视并且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以及审美情趣。初中生处于对美有强烈追求的时期,而且教育本身也包含了智育、德育、美育这三个部分,所以加强初中生的美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学生的必然要求。散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点。

散文教学美育包含的内容:

散文配乐朗读的音乐美。音乐美可以运用到散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比如,在课程伊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课程相关的背景音乐来引出课文,提起学生们听课的兴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配乐朗读一下课文,让同学们对文章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散文的语言呈现形象美。教师要善于去捕捉语言文字中富有形象性的词句,引导学生感受其中所蕴藏的美的意蕴。比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长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涨开似的。”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将整张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更加生动形象的反应生活,表达作者的感情,陶冶读者的情操。

散文具有绘画美。散文与绘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相互融通的美,好的散文就像是一幅流动的画卷,而美的绘画作品又像是在向世人诉说着一篇美文。初中语文教师若能在教授散文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散文课的教学效果。

散文寓有情感美。散文大多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以此言志,所以散文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情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感悟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感情,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比如在讲授《背影》这篇文章时让同学们体会弥足珍贵的亲情,体会父母对孩子的舐犊之情。在讲授《敬畏生命》这篇文章时,让同学们体会生命的伟大和珍贵,让同学们学会活在当下要常怀感恩之心,要让自己的生命过得充实有意义。

如何将美育教学引入初中散文课堂,需要讲求美育教学的策略。

一、改善教学方法,创造散文情境

要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教师首先要破除传统教学法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要改变老师一人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散文教学创造适合的意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文章的学习中来。比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散文的时候,可以在上课伊始,给同学们播放一段春天鸟语花香的视频,并配上鸟儿啼鸣的音乐,让同学们先静下心来,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

二、富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关键词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在背景音乐的配合下大声朗读课文,这样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更深入地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们调动多种感官,让他们对文章有更立体的感悟。而且同学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更准确的去把握一些关键词所传达的情感。比如,在同学们学习莫怀戚的《散步》这篇散文时,可以让同学们分角色进行朗读,让同学们深刻感悟“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尤其是“整个世界”这个词语,让同学们体会着其中饱含的亲情,让学生感受家庭美德的熏陶,让他们感悟尊老爱幼的美德给这世界带来的平和、美好以及温馨。

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散文教学不要局限于课本内容,讲课场所也不要局限于课堂,散文的魅力本在于描摹、塑造纯美的意境,所以教师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们切身去体会作者所描摹的那种美。比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同学们走出课堂,去感受自己家乡的冬天的美景,北方的同学可以亲身去感受毛泽东笔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场面,可以让同学们搜集相关的描述冬天美景的美文,尤其鼓励学生自己写一篇描述家乡冬天美景的文章,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感悟美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描述美的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初中生正处于形成完善人格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用充满人情美、意境美、语言美的文章陶冶同学们的情操,为同学们创造美的情感氛围,培养同学们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成长为具有美丽心灵的综合型人才,让散文这一朵魅力之花盛开在每个学生的心间。

张云杰,教师,现居江苏大丰。

猜你喜欢

美育散文美的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