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运用最近发展区思路
2015-05-26宦春艳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对学习、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地给予了阐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教与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除受学生现有水平的制约外,还会受到其他客观条件的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最近发展区”思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找准最近发展区域,恰当选择教学内容
除了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对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存在制约之外,其他的客观因素也会对其带来影响。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大部分学生当前发展水平予以照顾,并依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恰当的选择教学内容,才能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正确地找寻出来,但是取舍并非是简单的增加和删减,需要进行合理的整合。
“最近发展区”在学生当中会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教师必须将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制定出来,将一个科学的发展系统构造出来,在学生发展的需求上给予满足。例如,抛出一些难懂较深的文章之后,教师要将一个整合点选择出来,整合那些剩余的重要篇章,例如《史记》存在着较强的文学性,作者的生命情感就会在《史记》篇目中被有效地展现出来。因此,教师应该将作者的生命情感视为整合点,将体现作者生命情感强的文章当作重点进行讲解。例如,某语文教师为了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太史公自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充分的将作者生命自我表白的情感展现给了学生,这样学生就能够对文章进行有效的掌握,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跟住发展水平,设计课堂核心问题
学生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可以用楼梯进行比喻,把学生当前的水平递送到一个非常高的潜在水平当中。构成这个楼梯的各个台阶,就会将各个实际阶段中“最近发展区”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它可以细小到老师讲的每一节课,或者是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最近发展区中的各个细节把握到位。同时,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会将问题不断地设置出来,让学生对问题不断地给予解决,利用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去学习,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核心问题独立自主地找寻出来,并且凭借自身的努力对问题进行解答,通过这一过程不断地去学习。例如这样的教学案例:某教师在对《人生如舞台》进行讲解的时候,为学生抛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在生活的大舞台中是怎样进行演绎的,老师请同学们回忆下。”这时,同学们开始思索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在生活中发现和语文相关的问题,并有效地进行解决。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本身不同的发展水平,将不同的问题设置应用到学生自身中,并且将一套有效的策略应用到学生的具体学习中。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同解决语文课堂问题有效的结合起来,也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巩固最近发展区,需要合理的提升练习
学习之后,遗忘马上就会伴随而来,并且遗忘在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是均匀的。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发展到“最近发展区”之后,长久地保持着记忆力,并且构成能力,语文教师应该将合理的练习提供给学生们,来对“最近发展区”进行巩固与加深。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是练习的两种基本形式,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自行编制练习或者进行筛选。编制练习时,首先,要将通用性和典型性凸显出来,禁止使用熟题和陈题。例如某老师为了将最新颖的题型呈现给学生,到网上找了一组题型,并进行有效筛选和整合,这样学生做起来虽然有些困难,但是能够使学生掌握一些新的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并在以后学习中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一些新颖的问题。其次,要将层次性凸显出来,确保习题和学情能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对基础扎实的学生,要鼓舞他们不断地去发现,将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起来。就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们,规定他们对重点知识点进行掌握,保证好学习和练习的质量。同时教师要及时批改和反馈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以便学生及时发现,不断对自身的学习策略进行调整,从而很好地提升自身综合运用能力。
最近发展区教育理论是源于现有发展条件、又高于现有发展水平的一种教学理论,脱离现有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存在的,而低于现有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也失去了意义。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广度上应当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放大,在教学深度上进行适当的延伸,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宦春艳,教师,现居江苏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