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
2015-05-26周升学
近些年以来,从某种意义上,高中语文教学被异化成为语言文字工具的教育,一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肢解优美的课文为知识能力的练习,这使语文教学的审美与文学作用丧失,语文教学变成了纯粹的应试教育。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语文教学更加提倡人文性。跟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功能相比,人文性更加注重人的需要和具备科学性。遵循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注重语文教学的思想性、人性化、文化性,这跟大教育观与大语文观相符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性非常有意义,这是由于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人文教育的渗透是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的需要,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接轨世界文化的需要。我国的教育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就是让学生摆脱应试教学的束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执行教育方针的有效策略就是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新课改更加重视人文教育,在新课改影响教学课程知识的背景下,无论是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建设语文课程体系,都更加凸显人文内涵。
二.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策略
1.注重体现教师在实施人文教育中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属于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教学活动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先应清楚自身的责任,增强人文教育的教学思想,实施一系列的手段,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目标。第一,教师应当摆脱高考的制约,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地使教学手段优化,增强人文教育的教学观念。第二,校方应当注重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定期地组织一系列的人文教育交流会议和讲座,给教师创设增强工作技能和增长知识的机会,从而奠定高中语文教师实施人文教育的基础。
2.转变教学理念,注重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重新审视
为了使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得以改变,增加人文教育的分量和比重,务必转变教学理念,重新地对教学的重点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规划,重视渗透人文教育。第一,校方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设置人文教育的任务,增强教师设置有目的性教学环节的观念。第二,教师积极地学习人文教育有关的社会学、美学、心理学等知识,以及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教育方式引进,然后立足于育人的基础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人文性教学评价的实施
实施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综合性地把握学生所学习和掌握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情况,也属于教师对自我进行反思的方式,教师可以实施多样性的教学评价,然而,应当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重视学生心理上的改变,如此才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应当懂得探究学生的闪光之处,肯定学生正确的做法,这样,学生在获得教师的肯定与激励的过程中,也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应当设置相同的标准,应当结合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正确地启发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有效地体现语文教学的功能,以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教师应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以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从而在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这都属于人文教育的关键事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当优化教学模式,充分地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功能。教师应立足于教学知识,实现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就是文言文的教学,如果依旧实施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那么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像是《劝学》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意义,表述了学习的态度以及方法,教师能够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句划出来,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从而让学生感受这一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探究我国古典文学之美,由此使自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改进。再例如,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练习内容就是作文,教师应当结合人文教育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写一些关于社会热点的话题,如韩国客轮沉没事件等,以使学生摆正自身的行为规范和思想观念,发表自身对社会热点话题的看法,提高关注人文事件的意识,最终实现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中时期是发展学生人格、情感、思想等的重要阶段,培养高中学生需要关注学生内心的发展,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健全的品格、积极的情感等,这也是人文教育内涵的表现。
周升学,教师,现居山东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