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5-05-26朱月芳
朱月芳
摘要: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精神作用,它不仅能强健体魄,锻炼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努力创新,把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体育 德育渗透 教育 道德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160-01
上课铃响了,学生在足球场集合。按照惯例,学生将排球和跳绳放在足球门后面,开始沿着足球场边线慢跑,但不知什么时候一只排球滚到了球门线上,正好是慢跑的必经之路。此时有的学生熟视无睹,从旁边绕过走,有的学生双脚跳过;有的甚至踢几脚;更有的学生觉得好玩,跟着学做,到那儿就要玩一玩,嘴里还时不时发出“呵呵”的声音。看到这里,笔者心里真不是滋味,心想你们这些学生怎么这样,要把他们集合起来狠狠训斥一顿。但是,笔者想如果训斥一番,当时会起一点效果,但那肯定不是长久的。于是,笔者把学生集合起来,问:“看见同学的排球滚到球门线上应该怎样?”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应该捡起来放到球门后面去。”问:“回答得真好,万一有同学不小心踩到会扭伤脚,而你们怎么做的?”于是,笔者当着学生面把排球捡起来放回原处,这时学生们在队中窃窃私语,而那几个学生低头不语了。
贯彻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门学科都必需的且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体育教师更应时刻注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获得健康身体的同时获得健康的思想。
1 渗透常规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活动空间广阔,如果没有常规的规范性和限制性,就难以组织整个教学过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多种规则,灵活使用常规,贯彻落实常规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的规范性、纪律性,使学生养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自觉遵守常规的良好习惯。如:从课间操的进退场秩序、队形、要求出发,进行定期的检查、考核,实行量化管理,成为“先进班级、文明之星”评比的条件之一,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每个人都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思考:教师对那些违反集体利益,破坏集体荣誉的不良行为要及时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提倡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2 挖掘教材内涵,优化品质教育
体育课的教材,有项目的特殊性,不同的教材内涵有不同的德育因素。使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基本离不开田径、体操、球类、韵律体操与舞蹈、武术、民族体育等教材。
思考:体育教师要充分探索、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善于抓住机遇,循循教导。精心设计备好每一节课,根据教材的德育性,对教材内涵的德育性进行归纳整理。
3 严密组织教学,强化德育教育
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是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严密、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和行为结合起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采用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和选取恰如其分的培养内容。所谓教学活动,应以活动为主渠道,可以通过多种活动方法形式,无行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小组讨论、有奖竞答、角色表演、各类游戏活动等活动形式,满足学生求知、交往、自我表现、体验的需要,丰富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思想经验和情感品质。
思考: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一切活动均通过教师作用于学生,如何把德育与体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德育为先”的思想,结合教材所蕴涵的德育因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把德育渗透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之中。
4 利用典型事例,激发进取精神
学生在体育课中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惯会很真实而自然地流露出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善于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不失时机地抓住好的或不良的表现进行表扬或批评,对表现好的同学举出事例进行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学习。如:在长跑比赛中,个别学生摔倒后应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时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对一些后进生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诸如体育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等“闪光点”,要面对全体同学肯定他们的成绩,给予表扬,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自豪感。另外,在分组练习时,要抓住学生要强的心理和自我表现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当回领操员、小组长,从中体会当小组长的职责,培养大胆管理、勇于负责、自我约束的意识,使每一位学生都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思考:对学生进行教育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体育课中应充分利用模范人物熏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由崇拜敬佩而变成模仿,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培养坚强意志,养成优良的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之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
5 教师以身作则,进行示范德育教育
培养有高尚情操的学生,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崇高的品德,师德是学生的指路灯,上行下效是道德模仿的基本规律。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是模仿的榜样,教师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施教育人。其次,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对学生严格管理,对自己也要严格要求,以身示范,为学生树立榜样,只有这样对学生的教育才有说服力。最后,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诲人不倦”,这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极为重要的环节,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
思考:体育教育应注重:“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原则,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的作用,培养自主教育的能力;注重学生参与基础上的体验、反思、深化、升华的心灵内化过程,更好的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实践”的作用;积极探索新时期开放化,信息化背景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德育教育“贴近学生,走进心灵”,使学生终身受到教育。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