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艺术教学与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探讨

2015-05-26马倩华

艺术评鉴 2015年9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旋律美的

马倩华

摘要:音乐艺术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还能使学生的各方面情感得到充分发挥,这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音乐艺术教学与对学生情感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音乐艺术教学 学生情感教育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同时对我国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课程是一门必修学科,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部分,音乐艺术教学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对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高度重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才能真正促进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通过音乐艺术的创作背景进行情感教育

早在很久以前,很多古人就开始研究音乐,根据不同的音乐曲调表达出不同的情感。音乐是心与物进行交融的产物,也是一门表情艺术。对于音乐所表达出来的感情是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是作者自身对生活的感受。我们想要充分理解每一个音乐作品所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我们就需要对作者生活的年代和生活的背景有着充分的了解。比如著名作曲家贝多芬,贝多芬时常告诫自己:“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这种坚强的生活信念,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他表达出想要通过斗争来获取胜利的精神,不但是欧洲资产阶级向封建势力表示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而且也是贝多芬表达与生活所带给他的不幸进行反抗的精神。如果我们不了解贝多芬所生活的年代和生活背景,那么我们就根本無法理解他所表达的音乐感情。因为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都是每位作曲家进行创作的主要源泉,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使学生们能够充分了解每个音乐作品所产生的真正原因,因此学生们才能更好的了解音乐和理解音乐。

二、通过音乐自身语言的美进行情感教育

我们都知道,音乐的语言很美,而构成音乐语言美的却需要很多因素,比如美的旋律、美的节拍、美的和声、美的曲调等等。但是在这么多要素之中,最具有表情性的便是旋律。旋律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人声形态进行转变,而人声却是人类表达音乐最直接的表情方式,所以生活中人们表达各种各样的旋律常常用温柔的、气宇宣扬的、欢快的等等感情词。表达音乐感情,必须要听到音乐旋律。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掌握音乐旋律,根据音乐旋律中不同的特点,来分析和研究音乐旋律的主要风格,进而才能感受到音乐内在的魅力。

三、通过展开即兴性的音乐创作活动进行情感教育

对于音乐的创作,最重要的就是灵感,尽量采用即兴性的创作。我们所说的即兴性是指不用为现场进行创作做任何准备,比如探索音响,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取最合适的音乐器具。比如:想要表现出鸟叫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任意选取,有的学生可能会选取笛子,有的学生会选取二胡,有的学生选取人声。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音乐创作活动中来,而且更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比如:在中学时期,教师想要引导学生变现出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夜晚的情景。每位学生的想法可能各不相同,有的学生想象的可能会更加细致些,可以使用笛子奏出或长或短的声音来体现出风声,可以利用大鼓或者大镲体现出雷电的声音,还可以使用纸张进行甩动的方式来体现出大雨落到地下的声音,可以使用人声来体现出人民在风雨中奔跑的声音和呼喊的声音等等,当学生表演完毕之后,教师应当给与适当的评价。

四、通过采用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手段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艺术是教学过程中很关键的因素,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式的艺术性,教学艺术是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是有很多功能的,比如:转换的功能、陶冶情操的功能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气氛是很重要的,欢快的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1.较好的音乐教学语言。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使音乐语言所具备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言简意赅,准确的表达出每个音乐作品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总体来说,音乐作品也是一门比较抽象化的艺术,学生们对这门艺术的理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教师应该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充分表达出每一幅作品的内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音乐的内涵。2.具备得体的教学姿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姿态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教师的眼神、身体动作、表情等等非语言的因素。在教师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一部分教材,在一定的条件下,教师的任何动作都有可能转换成为传授学生的音乐知识的通道。比如学生们在《丰收之歌》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旋律简单的做几个关于农民在田野里割小麦的动作,学生们的思想就会随着教师的动作进入到割小麦的场景中。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教育中,情感教育越来越重要。学生们具备了丰富的情感知识才能对主体精神有着更深一层的理解,才会生成自主创新的高尚人格。对于中学音乐的教育,从音乐各方面特点着手,音乐教学过程中,使情感教育贯穿在课程的每一个角落,使每一位学生都深深感受到音乐的内在美。

参考文献:

[1]杨华.《音乐课程标准》与基础音乐教育改革[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2]陈丽萍.高校音乐欣赏课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熏陶[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09).

[3]张蓬,樊小贤.音乐审美解释学对音乐审美知识论语境的消解[J].人文杂志,2014,(07).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旋律美的
春天的旋律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7月,盛夏的旋律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