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状语语序的类型学考察与认知分析
2015-05-26曾静涵
摘 要:状语语序比较灵活自由,但是多项状语共现时,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顺序,不仅汉语如此,其他语言也有相似情况。本文通过5种语言——汉语、韩语、泰语、法语、英语中状语排列顺序的考察,认为状语语序与语言类型相关,但一些类型的状语在不同语言中距离谓语动词的距离相对稳定。状语语序与信息传递有关,反映句子所代表的事件框架,多项状语句的在线生成是一个概念整合的过程。
关键词:状语语序 语言类型 信息传递 事件域框架 概念整合
一、多项状语语序的类型学表现及研究方法
(一)不同语言的状语在句子中位置不同,例如汉语中状语在谓语动词前,而英语的状语则位于谓语动词后。
1.汉语:主语+状语+谓语
(1)我在图书馆找到了那本书。
2.英语:主语+谓语+状语
(2)I found that book in the library.
(二)单个状语在不同语言中的差异尚且如此,多项状语在句中共现时,这种差异则表现得更加明显。
1.汉语:主语+状语1(处所)+状语2(程度)+状语3(情状)+谓语
(3)他在舞池里非常优美地跳了一支舞。
2.英语:主语+谓语+状语1(程度)+状语2(情状)+状语3(处所)
(4)He danced very gracefully on the dance floor.
虽然存在差异,但二者也存在共性,表示程度的状语都在表示情状的状语之前。这些差异和共性是否在汉语、英语中其他句子中也存在,多项状语的语序在其他语言中是否也是异同兼备,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为了进一步研究,我们把考察对象扩大为5种语言:汉语、韩语、泰语、法语、英语。在这里有必要对研究方法进行说明,由于状语种类繁多,本文列举了15种状语,分别表示原因、条件、时间、处所、语气、频率、范围、否定、程度、情状、凭借、工具/材料、方位、对象、数量。如果两两进行周遍性地排列比较,按照数学中排列组合原理,每种语言至少要调查的句子数量为: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作量,在自然语言中,7项以上状语共现的句子已经极其少见,更不要说有7项以上状语共现。此外,由于谓语内部的逻辑关系和表意的需要,状语排序比较自由,但又遵循一定的规律。我们研究多项状语语序,实质就是为了确定不同状语的相对位置。因此在调查时,我们首先考虑状语数量出现尽可能多的情况,考察每一项的相对位置,再把遗漏项纳入其中分别考察相对位置。
二、不同语言类型的状语分布特点
(一)外位状语、非外位状语及状语的前置与后置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表示原因、时间、处所、条件的状语通常前后相邻,整体位置位于所有状语的最前或最后,即位于句子的最外围。英语中把句子外围的位置称为“外位”,处在“外位”位置上的状语叫作“外位状语”。从分布位置上看,这种说法显然也符合其他四种语言,因而我们可以把这四类状语统称为外位状语,其他种类状语称为非外位状语。由于外位状语位置灵活,我们把外位状语统一提前,则可以一目了然地观察出5种语言中主语、状语、谓语的相对顺序如下表所示:
汉语、韩语的非外位状语均前置于谓语动词,为状语前置语序。即:
外位状语-主语-非外位状语-谓语
泰语、法语、英语的非外位状语均后置于谓语动词,为状语后置语序。即:
外位状语-主语-谓语-非外位状语
(二)非外位状语的相对语序
非外位状语呈线性分布在谓语前后,但由于种类繁多,难以观察。为了方便对非外位状语的相对位置进行尽可能精确的量化,我们假设紧靠谓语动词的状语距离为0,相隔一个状语的距离为1,相隔两个状语的距离为2,以此类推算出每项状语与谓语的相对距离值:
再根据均值综合出一个多项状语的相对位置序列,它不能精确反映任意两项状语在每种语言中的位置,但是通过分组,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各组之间的相对位置倾向稳定:
前置语序:
语气-频率——程度-情状——凭借-范围-方位——工具/材料-数量-对象——否定+谓语动词②
后置语序:
谓语动词+否定——对象-数量-工具/材料——方位-范围-凭借——情状-程度——频率-语气
在状语前置语序的语言里,表示程度、情状的状语一般在表示工具/材料、数量、对象的状语之前,而在状语后置语序的语言里,表示程度、范围的状语一般在表示工具/材料、数量、对象的状语之后,说明了平均语序存在合理性③:
韩语:?? ? ??? ??? ?? ????? ??? ??? ???? ?? ??? ??? ????.
(5)我 为了咱们的报告 昨天 在图书馆 又 都 仔细地 用电脑 对所有材料 做了核对。
泰语:?????????????????????????????????????????????????????????????????????????????????????????????④
(6)昨天 在现场 我们 都 没有 进行检查 对所有物品 一箱箱地 为了你 仔细地 非常地 确实。
三、状语语序的认知机制:信息传递与信息量
言语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交际双方不断从交际过程中获得新信息(New Information)来更新已知信息(Given Information),达到交际的目的。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句子是主要的传递单位(Information Unit),新信息和已知信息都由句子携带。新信息反映在概念结构中则形成心理谓语(psychological predicate),心理谓语与实际谓语相似,但是能反映传递者的心理结构(psychological structure)。Lambrecht(1994)提出心理结构是语言中除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外的另一重要结构,它主要通过语序和语调表达。句子的心理谓语由重心(weight)承担,表现句子所要强调的内容,是新信息中的重要信息。状语是谓语动词的修饰语,是心理谓语的一部分,因而要承担起表现心理谓语的任务。句子重心和语调、重音、语序都有关系,但在没有语调和重音影响的情况下,语序与强调部分呈正相关关系。在多项状语句中,状语位置的差异在信息交流中主要表现在句子重心位置的不同。
汉语、韩语在传递信息时,倾向于先说重要信息,甚至干脆直接放在句首,是句首重心语言。例如:
(7)你在哪捡到的这本书?——在公园我捡到了这本书。
(8)哪个是你在公园捡到的?——这本书是我在公园捡到的。
“在公园我捡到了这本书”侧重强调处所——公园,适合于回答“你在哪捡到的这本书”;“这本书是我在公园捡到的”侧重强调捡到的对象——这本书,适合于回答“哪个是你在公园捡到的”。⑤
韩语与汉语相似,在句子中表示强调的部分,一般置于句首:
?? ?? ??? ?? ???? ??? ? ?? ??.
(9)在这种情况下 我 专心写作业 没法。
英语则倾向于把信息重心放在句尾,是句尾重心语言:
(10)Where did you pick the book? ——I picked this book in the park.
(11)What did you pick in the park? ——In the park I picked this book.
“你在哪捡到的书”的答句是“我捡到书在公园”,“你在公园捡到什么”的答句是“在公园我捡到这本书”,强调的重心倾向放在句尾的位置,是句尾重心。
泰语与英语相同,张美珍(1991)在谈到汉语、泰语的区别时,指出泰语倾向于把强调部分置于句尾,而汉语倾向于把强调部分提前。
由于状语要承担传递重要信息的任务,表达句子重心,因此句首重心语言汉语和韩语倾向于把状语置于谓语之前,形成状语前置的现象;句尾重心语言英语和泰语倾向于把状语置于谓语之后,形成状语后置现象。
状语语序不仅和信息的重要程度有关,与信息的多少也有密切关系。袁毓林(1999)考察了多个副词连用的情况,认为副词都是按照其跟谓语动词语义关系的紧密程度由远及近地排列的,是一种语义接近原则。我们得到的5种语言多项状语语序以及前置状语和后置状语的倾向性语序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观点:表示对象、工具/材料、方位的状语位置一般相邻,距离谓语动词也最近,这是由于这些状语主要表示方式,与动词联系更加紧密。但是,状语位置的相邻与否与层次也有关系。在多项状语中,表示程度的状语与表示情状的总是前后相随,这是因为在句法树上“情状”与其他状语“方位”“数量”处于同一层次,而“程度”是修饰“情状”的,处在下一个层次,由于这种修饰关系导致二者位置必须相邻,以保证它们生成的合理性。
另外,袁毓林(1999)针对汉语,通过研究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得出多项定语共现于同一个句子中的时候,信息量小的定语总是比信息量大的定语语序位置靠前。这个规则同时也适用于汉语的多项状语排序:工具/材料、数量、方位这些状语所含有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程度、情状等,即前者可供选择的信息数目要远多于后者,因此信息量小的成分在语序上要比信息量大的靠前。但是这一规则似乎与泰语、法语、英语的语序正好相反。原来,这3种语言是状语后置语序,因此信息量大的成分正好在信息量小的成分之前,信息量规则在不同语言类型中表现在:信息量小的成分距离谓语动词较远,而信息量大的成分距离谓语动词近。例如:
韩语:?? ?? ???? ??? ????? ????? ?? ????.
(12)他 非常 迅速地 用旧木板 给小狗 做了个窝
泰语:?????????????????????? ????? ???? ?????? ??? ????????????? ?????? ????????????? ???
(13)这些单位都 没有 培训 对员工 用新的设备 一个一个地 严格地 非常。
四、状语语序的认知处理:事件域框架与概念整合
状语修饰谓语,主要反映谓语的特征,谓语表达一个事件核心,因此状语则是事件中的不同特征角色,如方位状语说明动作发生方向、情状状语说明动作情态。状语的特征角色和谓语的事件核心共同构成一个事件域框架(Event-domain Cognitive Model)。
王寅(2007)把ECM的基本思想图示如下:
一个基本事件(EVENT)包括两大核心要素:行为(Action)和事体(Being),行为和事体都由很多子个体(A1、A2…An及B1、B2…Bn)构成,子行为或子事体还可以带有很多典型的特征性信息(D1…Dn)或分类性信息(C1…Cn)。在描述一个事件时,人们只选择那些他们认为最突出的成分、与事件相关度最大的成分加以组合,一个整体事件通过过滤的方式体现出来。过滤方式的表现之一则是语序的选择,在多项状语句的线性语序中,不同的状语是事件中不同的特征信息。例如“今天下午我在公园里居然非常认真地对她说了整个事件的经过”这个事件,共包括n个子行为,每一个子行为的特征信息都是一个特征角色:
事件时间——今天下午我说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事件地点——我在公园说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动作情态——我说整件事情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
动作语气——我本以为自己不会认真对待这件事,但是我却表现得非常认真。
动作对象——我是对她说的这整件事情的经过。
把所有的特征角色加以整合时,重要的角色往往要放在突出的位置,或者最前、或者最后、或者距离事件核心——谓语距离最近,因此表示事件发生的基础要素——时间、地点、缘由等则倾向于放在句子的最外围,描述句子整个事件。例如,汉语中外位状语一般放在句首或主语后、所有状语前,最初的解释是黎锦熙(1924)的“副夺主位”说,认为表示时间等要素的状语本来应位于副位,位于句首时是一种提前的手法。后来的学者多采用黄伯荣、廖旭东(1990)“句首状语”的说法,句首状语的作用多被认为是修饰全句,如胡裕树(1981)认为它是“全句修饰语”。这都说明了时间、处所、原因等状语是整个事件的基础要素,因此需要位于句子的最外围。
除了外位状语,非外位状语的位置也可以印证事件框架这一解释。例如,在句子中与说话人相关度排名第二密切的则是说话人本身想传达的态度,在句子中使用一些表示语气的副词来实现,因此表示语气的状语倾向于出现在句子的“次外围”。例如:
泰语:??? ??????????? ???? ?????????? ??? ????
(14)我 做了复习 也 认真地 非常 确实。
韩语:?? ?? ? ?? ?? ???? ?? ??? ??? ?? ??? ?? ??? ???? ???.
(15)我们 确实 为了你 昨天 在现场 对所有物品 非常仔细地 都 检查 没有。
事件框架首先帮助语言使用者确定了不同特征角色构成事件的顺序,但并没有还原语言在线处理的认知过程。多个特征角色输入人脑后,构成了不同的概念空间,再通过跨空间映射(mapping)进行概念整合(Conceptual blending),才形成多项状语序列,最后构成语句,这是多项状语进行在线处理和排序时的基本认知过程。以英语为注,举例如下:
(16)The children looked towards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with the telescope very curiously.
孩子们 看过去 朝着山顶 用望远镜 非常 好奇地。
每一步整合过程都包括四个基础空间,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储存输入空间共有属性)、输入空间I(Input Space I)、输入空间II(Input Space II)、整合空间(Blending Space),因此首先在人脑中形成一个基础的整合框架:
基础框架形成后,人脑开始进行信息填充。当表示程度、情状和表示工具、方位等特征的角色共同出现在一个事件中时,大脑首先根据特征角色与事件主体的紧密程度把角色分为两组,程度、情状和工具、方位,两组角色首先各自进行整合排序,再把结果再次投射进输入空间,这时四种状语的共有属性是描述事件行为所使用的特征角色,通过再次整合形成状语的语序序列。
当某一事件具备更多类型的特征角色时,有更多类型的状语进入句子,上面的整合网络则会一步步扩大,最后形成多项状语的语序。
(本课题的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汉语意合特征研究与大型知识库和语料库建设”[批准号:12&ZD175]的资助,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注释:
①这里表示时间的状语多数指时间名词,汉语里的时间状语也可以由时间副词充当,时间副词作状语时,一般位于语气副词之前,如“他
居然早就知道了”。但把时间副词列入考察对象在跨语言调查中有相当的难度,如何处理表示时间的状语的周遍性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做细致的研究。
②根据平均值计算出来的顺序本应为:语气-频率-程度-情状-凭借-范围-方位-工具-数量-否定-对象,但是考虑到实际的原始语序,五种
语言中有四种语言否定词距离谓语动词最近,距离值为0,得到平均值为1.4,主要由于汉语中距离值为7,影响了实际结果,因此这里稍作调整,调换表示否定的状语和表示对象的状语的顺序。
③由于调查的语言类型数量有限,我们只能根据现有材料得出一个总体的相对语序和倾向特征的解释,至于它是否也适用于其他更多的语
言类型,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
④表示原因的状语一般在主语前面或主语和范围之间,这里由于语义上对原因有所强调所以强调部分后置。
⑤单说“这本书是我在公园捡到的”时,也可以作为“这本书你是在哪里捡到的”的回答,但这时说答句的时候重音落在“在公园”上
面,没有重音来强调的时候,汉语倾向于把强调的部分放在前面。
参考文献:
[1]单亦祯.通用英语句法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1]顾嘉琛.法语系统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2]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3]黄河.常用副词共现时的顺序[A].缀玉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4]李杰.现代汉语状语的多角度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5]潘国英.汉语状语语序研究及其类型学意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6]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袁毓林.定语顺序的认知解释及其理论蕴涵[J].中国社会科学,1999,(2).
[8]张美珍.汉泰语中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位置词序对比研究[D].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硕士毕业论文,1991.
[9]周丽颖.现代汉语语序研究[M].北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10]朱德熙.定语和状语[M].北京:新知识出版社,1957.
[11]朱德熙.朱德熙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2]Fauconnier,Gilles.&Turner,Mark.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cience,1998,(22).
[13]Fauconnier,G.& Turner,M.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Basic Books,2002.
[14]Lakoff,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15]Lambrecht,knud Information structure and Sentence Form:Topic,Focus and the Mental Renpresentation of Discourse
Referent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曾静涵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