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2015-05-25李健华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李健华

[摘 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目前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定期召开座谈会、定期进行家访、定期让家长进行反馈,这些都是与家长交流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留守儿童的有效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 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5-089

相关研究表明:留守儿童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很多,有心理上的也有行为上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父母远离家乡外出谋生,由此也产生了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留守儿童。我认为,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仅仅依靠学校教育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家校合作共同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一、定期召开座谈会,与家长交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很多都是出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老年人由于知识文化水平的局限性,很多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并不是非常关注和重视。因此,我们应该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邀请这些爷爷奶奶来校,与他们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座谈会上,教师应该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通报给留守儿童的家长。尤其是对于那些问题较为突出的留守儿童,在座谈会期间必须要重点突出,并要求家长能够充分的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在家庭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教育。当然,对于留守儿童的情况仅仅在座谈会期间让家长全部了解是不现实的。在每次召开家长座谈会之前,教师需要把各个留守儿童的在校的表现以书面的形式打印出来,便于家长更好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行为状况和心理状况。

由于很多留守儿童家长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有现很多家长不愿意参加座谈会的情况。对于这部分家长,教师必须要积极与其进行沟通,让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充分的重视起来,积极参加座谈会。有了家长的积极配合,我们的座谈会才能够持续、有效进行下去。

二、定期对其进行家访,与家长交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除了通过座谈会的方式,我们还应该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通过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实际生活和在家的学习情况。在家访期间,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教师也要及时通报给家长,并针对孩子近期所出现的问题与家长共同商讨出教育方案。

例如,我班有一位留守儿童,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好,近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的学习成绩急速下滑。看到这种情况我非常焦心,于是我选择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对其进行了家访。在家访的过程当中我了解到,原来他的爷爷最近去世了,对这名留守儿童的打击很大,他回去之后整天对着爷爷的遗像发呆,由于悲伤过度也没有心思学习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与这名留守儿童的奶奶进行了积极的沟通。让她在家里要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尽量快乐起来。最终,在这名留守儿童家庭的积极配合下,这名留守儿童很快走出了悲伤,又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了,本学期末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又逐步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

从上面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家访是非常重要的。在家访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更好了解学生,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可以充分动员家长参与到留守儿童的教育当中。

三、定期让家长反馈,与家长交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除了上述两点,为了更好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教师必须要家长定期对留守儿童在家庭内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让教师更加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家庭内的表现,从而对其进行教育。比如,可以通过电话的形式进行反馈,可以通过书信的形式进行反馈等。

记得有一次,一位留守儿童的家长非常焦急的给我打来了电话。说自己的孩子每天回家除了基本的吃饭之外就是上网,甚至每天上网到深夜。家里怎么说都没有用。了解到这名留守儿童的情况并联系到他最近的在校表现(上课经常睡觉),我急忙和这名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了商谈,制定出了教育方案。首先,我和这名留守儿童进行交谈,让他知道长时间上网的危害——影响学习、影响睡眠、影响视力。其次,我要求家长撤掉网线,让其断去上网的条件。在家校的积极配合之后,该名学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又重新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状态。

因此,定期让家长反馈留守儿童在家庭内的表现情况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更好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总之,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家庭的力量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唯有家长和学校紧密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对留守儿童的有效教育。家庭教育的力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必须要审慎视之。

(特约编辑 陈兮琰)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