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数学
2015-05-25范春莉
范春莉
[摘 要]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他们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在联系生活中体验,从而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情境 探究 体验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5-049
所谓体验式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最终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体验式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数学
人的行为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使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利于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学生有以下困惑:“(1)在‘323+198=323+200-2’中,原来是加法计算,为什么要减去2?(2)在‘323-198=323-200+2’中,原来是减法计算,为什么要加上2?究竟什么时候要加上,什么时候要减去?”于是,我为这个抽象的数学知识创设了一个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生活实际中收付款时,常常出现‘付整找零’的情况。小军原有124元人民币,这个月的奖金是199元,现在他一共有多少元?”创设情境后,我让学生来表演发奖金,即先给小军两张100元人民币,小军再找回1元。这是学生熟悉的常识,但常识不是数学,我又引导学生体验活动过程,按“原有、收入、付出”的顺序口述,排除其他无关因素,把数学因素提取出来,这样学生从几个类同的算式中概括出速算的方法就比较容易了。
二、提供探究空间,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的亲身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学会验证、学会归纳、学会反思、学会创新。
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要探究的问题,于是我引导学生大胆猜测:“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不是确定的?如果是确定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自主探究后,有的想出了用量出三个角的度数相加的方法来证明;有的想出了用折或撕三角形的纸,把三个内角拼成平角的方法来证明;还有的想出了证明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方法……更妙的是,有些学生经过合作探索,证明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最后,大家一起归纳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样,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主动参与了数学学习,真正体验到探究知识奥秘的乐趣。
三、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例如,教学“厘米的认识”之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做一把100厘米长的学生尺,并安排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让别人看出你做的这把尺子是100厘米长呢?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说“就像我们的学生尺一样,1厘米1厘米的标记出来,一直标到100厘米”;有的说“这样太麻烦,每10厘米做个记号就可以了”。短短几分钟的讨论,促进了学生在制作学具过程中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为下节课“米的认识”的学习做了铺垫。第二天,教学“米的认识”时,学生带来了各种材料做成的尺子,有木条的,有竹竿的……我告诉学生,他们自己做的这些尺子其实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学生很快得出1米=100厘米。于是我先让每位学生用米尺量铅笔的长度,看看1米大约有几支铅笔长,再让两位学生配合量身高,看看对方的身高比1米还多几厘米……在量篮球场的宽时,全班学生都带着米尺步入篮球场,把米尺依次首尾相连,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教学,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总之,体验式学习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空,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原来就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就是在生活中“用数学”。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