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习作教学之我见

2015-05-25张辉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5期
关键词:活水语言生活

张辉

[摘 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改变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现状,教师就要从生活中汲取“活水”。深入生活,洞明世事人情;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生活,增加体验与感受;在阅读与实践中习得语言与方法,夯实习作之基,得习作之法,是学生掌握习作的“金钥匙”。

[关键词]生活 活水 语言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82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改变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现状呢?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就要向习作的源头——生活漫溯。

一、深入生活,洞明世事与人情

生活就像一个光怪陆离的万花筒,五彩缤纷,蕴含丰富。只要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有一颗敏感而又善于捕捉各类信息的心灵,就能在观察和感受中体验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习作课上,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会兴趣大增,不愁没话可说,没事可写了。

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四”,要求学生叙述一件事,或者描写一个场景,用上几个象声词。在习作指导中,教师一般让学生逐一观察教材上的四幅插图,展开联想,把生活中听到的声音用象声词描述出来。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如一个学生的习作:“一个初冬的早晨,亮亮从睡梦中醒来,听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吹着。他赶紧穿好衣服,到厨房去吃饭。只见妈妈正拿着锅铲站在锅边炒菜,传来了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亮亮‘叭唧叭唧’吃完饭,刚一出门,就发现外面‘哗啦啦’地下起了小雨。”

乍一看,这个学生的习作似乎写得还不错,文章有一百多字,光象声词就用了好几个,令人忍俊不禁。可仔细品味,又觉得这位学生的习作只是泛泛而谈,少了点生活情趣与真情实感。细想一下,就不奇怪了。现在的独生子女多,许多孩子不要说帮家长做家务,就连家务是怎么做的他们都懒得去观察。他们没有切身的生活体验,只是通过联想,泛泛地写出了图意,怎么能写出真情实感呢?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反对教、学、做分离。要想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就要让他们走进生活,亲自动手,在做中学习、体验。这样,他们的感悟才会更加深刻。我们可以在习作前布置学生做一做家务,或者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倾听鸟儿的鸣叫、风儿的呼啸、虫儿的呢喃细语、惊雷的轰鸣……然后让学生用笔记下亲身经历,写出真切感受。这样,一篇篇生动有趣,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的文章就会在学生的笔下如小溪般淙淙流淌。如一位学生在习作中写道:

“屋外,西北风‘呼呼’地吹着。我顿时感觉到一股凉意,赶紧缩起头,钻进了温暖的被窝。厨房里,妈妈正在炒菜,‘噼里啪啦’的响声像一首欢快的歌儿,传到我的耳畔,妈妈辛苦劳作的身影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这时,一阵清香飘了过来,我不由得咽了一下口水。我三下两下穿好衣服,胡乱地洗了一把脸,一闪身钻进了厨房,拿起筷子,饿虎扑食般地享用起了桌子上的美味佳肴,在一连串令人愉快的‘叭唧叭唧’声中,盘子中的美味被我一扫而光。刚一出门,我就发现外面‘哗啦啦’地下起了小雨,密密麻麻的雨点像根根细线从天上洒落下来。唉!又要有劳妈妈送我去上学了。”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是习作的一泓活水,离开了生活,文思就会枯竭,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只有从生活中汲取活水,习作才生动而活泼。

二、开展活动,增加体验与感受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作为生活一部分的活动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蕴含其中的无穷乐趣,激发写作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饱满。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习作三”,要求写一篇新闻报道。学生此前看过许多体育竞赛,可是观看时由于缺乏目的性,对比赛的具体时间、地点及一些精彩的比赛细节记得不清了,再加上新闻最讲究的就是时效性,写很久以前发生的赛事明显与习作要求不符。此刻,举行一次拔河或跳绳比赛显得十分有必要。由于目的明确,学生在亲历比赛时,都非常注意采集信息,获得了真真切切的生活感受,捕捉到了更为详细,更加真实的第一手习作素材。如一位学生在习作中写道:

“张老师一声令下,比赛迅速白热化。场上,选手们气势如虹,只见他们蹲下身子,双脚牢牢地‘钉’在地面上,憋红了脸,瞪圆了眼,紧咬牙关,抓紧大绳,使出吃奶的力气拼命往后拉。场下,各班拉拉队员互不示弱,张圆了嘴巴,喊哑了嗓子,竭尽全力地为本班参赛选手加油。呐喊声、欢呼声、跺脚声响成一片,响彻云霄……”

可见,开展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亲近生活,增加学生的体验与感受,触发习作的灵感,是充实生活、引导学生汲取源头活水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注重积累,习得语言与方法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只有在阅读中习得语言并掌握表达技巧,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把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表达出来,再现生活的五彩缤纷。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注重积累,让学生习得语言和表达技巧呢?

1.课内外并重,加强积累,夯实习作之基

首先,我们应立足于教学,引导学生背诵教材中的名篇佳作、精彩语段、成语等,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课内积累。其次,引导学生将阅读向课外延伸,博览古今中外名篇佳作,认真做读书笔记,积极撰写读后感;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入生活,处处留心,开辟语文生活新天地,进行课外积累,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阅读与实践并重,习得表达之法,开辟习作之途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不仅文质兼美,在表达方式上也有独到之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精彩语段处驻足,品味语言之美,领会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说、写的拓展训练,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习得表达之法,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训练方式。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燕子》的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优美灵动的词句塑造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在领略了文本文字的简洁、精当、传神之美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这段话,写一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同学或一个小动物。随后,一段段文辞优美,饱含童真童趣的片段在学生的笔下涓涓流淌:

“一张红扑扑的小圆脸,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加上樱桃似的、能说会道的小嘴巴,这就是活泼可爱的丁方媛。”

“一双如墨汁般浓黑的卧蚕眉,一对灵动、会说话的大眼睛,再加上两只可爱的小虎牙,这就是惹人喜爱的周灿。”

可见,在精美语段处适度拓展,引导迁移运用,学生就会兴趣盎然,他们不仅有话说,乐于表达,还学会了新的表达方式,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鼓励学生多写、多练,把在阅读课堂上学到的表达方法应用在日记、作文实践中,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掌握习作之法,开辟习作之途。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习作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寻找“源头活水”。向生活深处漫溯,处处留心,洞明世事人情,汲取源头活水;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生活,增加体验与感受;在阅读与实践中习得语言与方法,夯实习作之基,得习作之法,就是教给学生寻找“源头活水”,再现生活的缤纷五彩的本领。学生一旦掌握了习作的“金钥匙”,习作就会“活水”常流。

(责编 莫彩凤)

猜你喜欢

活水语言生活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如何从阅读教学中寻找「活水」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生活感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