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例题教学优化策略探析
2015-05-25李云
李云
[摘 要]例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据的比重较大,正确理解和掌握例题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教师要不断优化例题教学方法,让例题教学更具实效。基于此,主要就优化例题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例题讲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4-051
例题讲解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例题讲解时往往只顾自己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参与率低,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那么,怎样改变这种教学现状,从而使例题讲解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呢?
一、立足起点,步步为营,定向提问
[案例1]“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片断。
师:小白兔和小猴子一起去郊游,它们来到绿茵茵的草地上(情境展示),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它们去采蘑菇。
师:平均每只兔子能采到几只蘑菇?如何进行列式计算呢?
生:6÷2=3(只)。
师:图上有几只猴子?平均每只猴子能摘到几个桃子?为什么?
生:3只;0个桃子,因为0÷3=0。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所以每个猴子摘到的桃子个数是0。
师:如果有4只猴,5只猴,6只猴呢?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从上述教学片断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没有就课堂问题进行简单是非对错的评价,而主要是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平均分”入手展开,然后把小白兔采蘑菇的计算方法自然迁移到小猴子摘桃子的计算上,从而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概念。这样步步为营的课堂提问,学生参与率高,学习兴趣浓厚。
二、提供条件,师生合作,共同演绎
[案例2]“对称、平移和旋转”教学片断。
师:(出示例1)小船图和金鱼图是怎样运动的?
生:向右平移。
师:想一下,它们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小组汇报交流)小船图向右平移了9格,金鱼图向右平移了7格。
师:他们的回答正确吗?我们一起来数一下。
(师生合作,首先判定小船图和金鱼图移动的方向,然后就移动格子一起数数,肯定学习汇报结果。)
生:(完成“做一做”,教师巡回指导)。
从这个教学片断可以看出,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平移现象时,没有把平移的相关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例题里的相关问题,然后教师再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集思广益,真正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三、效果验证,举一反三,深度提升
[案例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片断。
师:仔细看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形状,并说说这个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
生:这是篮球场的图形。
师:怎样才能求出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呢?请用你自己的方式算一算。
生:(汇报交流)(1)28+15+28+15=86(米);(2)28+28+15+15=86(米);(3)28×2=56(米) 15+15=30(米) 56+30=86(米);(4)28+15=43(米) 43×2=86(米)或(28+15)×2=86(米)。
师:能把你们各自的理由说说吗?(生说理由)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们觉得哪种方法计算最为简便呢?为什么?
生:我觉得第四种最为简便,因为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我们只要知道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就可以很快求出它们的周长。
师:他说得对吗?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一块菜地长50米,宽20米,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请大家算一算。
生:(50+20)×2=140(米)。
从上述教学片断可以看出,教师在例题讲解完毕以后,特意加了一个验证环节,这样不仅可以使例题教学中的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及时得到落实,还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升思维的深度,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例题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不断优化其教学方法,把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作为例题教学的不懈追求,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积极合作、共同演绎,从而使例题讲解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责编 黄春香)